霍華德莊園英國文學風味

時間:2022-07-13 02:48:09

導語:霍華德莊園英國文學風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霍華德莊園英國文學風味

一、創作背景

作為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福特斯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英國深厚的文學歷史以及良好的家庭環境都對福特斯的文學創作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福特斯出生于19世紀末的倫敦,優越的家庭環境讓福特斯從小便可以接受到最為優秀的教育,這為他日后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進入社會環境之后,社會中的貧富分化以及階級劃分對特斯產生了強烈的沖擊。他的成長歷經了傳統舊社會到現代文明的變遷,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事物的發展勢必是要以犧牲另外一些事物的存在作為代價的,這樣的現象直到今天為止都依然存在。這樣新舊事物的更替變遷對于福特斯的內心有著強烈的沖擊。于是,結束劍橋大學的學習生涯之后,福特斯便開始了他的系類小說創作,以此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變遷。而在他的眾多創作當中,《霍華德莊園》被一致認為是其所有作品當中最為成熟優秀的作品。面對時間的考驗,《霍華德莊園》的藝術價值也被當代所接受,在1991年該小說被改編為電影作品正式搬上大銀幕,并且獲得了業內外人士的一致認可。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也都是源于原著小說的經典。此后十余年,福斯特沒有發表任何新的長篇,直到1924年才推出了《印度之行》。那段漫長的沉默(不論其原因多么復雜)和最終沒有實現“聯合”的《印度之行》表明,《霍華德莊園》一書的自我拆臺在某種程度上是自覺的。這是一個發生在20世紀霍華德莊園的故事,年輕貌美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與海倫姐妹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認識了貴族家庭威爾科斯一家,在這期間年輕的海倫與保羅威爾科斯發生了一段纏綿的愛情故事,但是迫于現實的無奈,海倫最后只能選擇離開這里去追尋自己的生活。在海倫離開之后,瑪格麗特與威爾科斯相處得非常融洽,瑪格麗特悉心地照料威爾科斯太太,后者在去世之后將這座價值不菲的莊園送給了瑪格麗特,但是居心叵測的亨利在看到遺囑之后并沒有告訴瑪格麗特,而是向瑪格麗特表達了自己對于她的愛意,但是這份愛意絕對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的,善良的瑪格麗特并沒有發現其中的蹊蹺,而是滿心歡喜地嫁給了這個偽君子,于是亨利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座莊園的新主人。海倫在離開莊園不久便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倫納德•巴斯特,倫納德•巴斯特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職員,但是他對于海倫的愛是絕對忠貞的。在遇到海倫之后,倫納德•巴斯特也迸發出他潛在的能量,但是不幸的是,在看似一帆風順的生活下,倫納德巴斯特被老板辭退了,于是海倫和他便面臨著新的苦難。無奈之下海倫只好回到莊園希望得到亨利的幫助,但是因為亨利與倫納德•巴斯特的妻子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拒絕對海倫幫助。傷心的海倫最終只能選擇離開莊園。在結婚之后瑪格麗特一直記掛著海倫,希望兩家的關系能夠恢復,于是瑪格麗特邀請海倫夫婦搬入莊園一起生活,在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生活之后,瑪格麗特與海倫一家終于盡棄前嫌,一同幸福地生活著。威爾科斯家族的富有與自私以及海倫夫婦的貧窮與無助,最終導致必然的相互傷害,一方陷入生活的絕境,一方則跨越法律的界限,如果沒有人出面協調,這樣的仇恨與傷害只會持續累積并擴大。幸好有瑪格麗特和海倫這兩位姐妹,雖然兩人秉持的立場與態度迥異,但彼此之間的感情和認同,讓仇恨與傷害終止在這一代。其實,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度,知識分子所擁有的知識、見識、正義感和包容心,都是社會進步和穩定的力量。

二、英國文學的藝術價值

英國文學作為英國民族文化語言的精華,以其藝術特色以及濃厚的英式風情在世界文學殿堂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績,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跨越民族文化的阻礙,通過文學的世界進行了文化上的交流。英國文學作品中對于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以及人文特色都有著詳盡的描寫,所以閱讀一部文學作品就可以對當時的文學發展、社會價值觀、社會百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這樣的認識甚至遠高于進行枯燥的歷史課本學習,因為這里的一切都是活的。文學對于個人素質的培養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在經典的英國文學作品當中到處都散發著對于人性的深刻思考與探索。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確實需要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霍華德莊園》將英國文學的特色與故事的發展融為一體,在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背后,對于人性的思考也是該著作流傳至今的原因之一。小說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英國霍華德莊園的故事,作為小說的中心線索,霍華德莊園的繼承權也是推動小說發展的重要元素。露絲•威爾科斯繼承了母家為她留下來的豐厚遺產,這座莊園原本是一間農場,在經歷了數次變遷之后,土地變賣成為了一處別業。在那郁郁蔥蔥樹木的映襯之下,老屋與周圍的牧場和農莊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英式田園風格。在這里有著與傳統農業無法割斷的聯系,是傳統英國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從18世紀以來,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傳統的莊園生活中所展現的英國特色一直以來都是英國人無法割舍的。《霍華德莊園》當中福特斯就通過老屋的舊式生活與現代的汽車,以象征性的手法來暗喻新舊時代交替下的社會現狀,鮮明的對比勾勒出大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百態,而當時的英國文學的主流趨勢便是以鄉村的舊文化與新式的都市文化對比之后對都市化的現狀進行批判,本來沉靜安逸的農莊卻被現代文明的產物破壞,躁動不安的機械化產物打破了這里寧靜的生活。

在故事的發展當中,主人公們的形象也分別代表著新舊英國文化精神,善良淳樸的瑪格麗特與海倫姐妹由于從小受到父親觀念的影響,她們知書達理、心胸寬廣,進退得體、處世圓融,端莊大方、溫柔善良,海倫姐妹貴族世家的氣度與高雅,擁有知識分子的眼界與良心,是20世紀女性的典范。父親是位理想主義學者,作為教師的他在教育兒女的時候也秉承了這樣的原則。父親去世之后為子女們留下了一筆遺產,海倫姐妹又不是貪得無厭的人,所以靠著這樣的財富安靜地享受著她們的生活,這是典型的英式自由主義生活理念。而與之對立的便是對金錢充滿無限欲望的亨利。作為商人亨利通過汽車營銷來完成自己對于金錢和物質的追求,在這樣追求的過程當中,他從來不在乎所謂精神世界的修養,甚至對于妻子的愛情也是建立于一大筆遺產的基礎之上,這是對新時代最為客觀的展示。在經濟世界急速發展的情況下,很多人只是重視物質生活的追求,從而忘記了原本最純真的心態。在與瑪格麗特相處的過程當中,這樣的理念上的沖突也時時暴露出來,最終為了婚姻兩人只能各有所讓,才將他們的婚姻繼續維持了下去。在小說的最后,作者通過瑪格麗特的選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安逸祥和的田園生活才是人生應當最求的,物欲橫流的欲望只能是過眼云煙。福斯特并不掩飾問題和矛盾,相反,這部小說的深刻之處恰恰在于它是自相矛盾、自我解構的敘事。他在《霍華德莊園》的虛構世界里進行的漏洞百出的思想探險表明:他所面對的社會、文化難題沒有一個行得通的答案。小說不是靠“故事”取勝,也不是靠其象征寓言所提供的答案取勝。小說的生命力在于那個寓言所提出的問題,那些至今仍未得解決的有關現代文明命運的重大問題———如人際關系的瓦解和惡化、人與自然的隔閡以至對立,以及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方式的入侵、貧富分化的社會后果,等等。不久后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驗證了福斯特心中悲觀的疑惑與焦慮。《霍華德莊園》的整體風格有著濃濃的維多利亞色彩,故事以三個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為主要架構,通過細致的描寫,展現了當時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態:富有的資本主義階層在金錢的世界里難以找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中產階級家庭希望通過自我救贖來實現人生的價值,而窮人的世界里一切看似艱難卻有著不同的人生意義。這三個階級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最真實的英國社會,但是面對社會矛盾的空前激烈,《霍華德莊園》并沒有將整個故事描述得黑暗慘淡,而是通過女性細膩的感知來完成對于社會的展現。

三、結語

《霍華德莊園》的故事雖然溫和簡約,但卻透過三個家庭之間的紛爭糾葛,真實地呈現出那個時代英國社會存在的階級矛盾;更透過瑪格麗特的寬容和海倫的正義,為矛盾的社會困境尋找一條出路。經歷工業革命之后,英國社會進入繁榮昌盛時期,但也累積了大量的社會問題。資本家的迅速崛起、貧富差距的擴大,使得富人與窮人之間產生殘酷的剝削與仇恨,為社會留下難以彌合的傷痕。然而,隨著經濟的提升,中產階層的知識分子也日益增多,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寬廣的見識,只要輔以包容的態度、圓融的手法,便能成為溝通階級兩端的橋梁,成為穩定社會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