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中西文化處理
時間:2022-07-13 02:52:13
導語:文學翻譯中西文化處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翻譯的本質是用一種語言準確完整地表現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翻譯過程中不同文化觀念的沖突是翻譯的關鍵。《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著各種譯本。本文以較為權威、經典的楊譯本和霍譯本為例,簡單談談翻譯過程中如何妥善處理中西文化的差異。作為我國的古典文學經典,《紅樓夢》已經出現多種英譯本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較為經典和權威的譯本為楊憲益及夫人戴乃迭翻譯的ADreamofRedMansions及牛津大學著名漢學家大衛•霍克斯和約翰•閔福德翻譯的TheStoryoftheStone。《紅樓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民俗、宗教等眾多方面。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翻譯過程中不同文化觀念的沖突是翻譯的關鍵。本文以兩個翻譯本為例,談談翻譯過程中如何妥善處理中西文化的差異。
一、親屬稱謂的處理
親屬稱謂反映了人物之間的血緣或婚姻關系,具有豐富的內涵和一定的民族文化特性。在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化習慣中,由于文化母體的差異,親屬稱謂語也各不相同。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重名分,講人倫”,西方則強調“人為本,名為用”的價值觀,因此在稱謂系統規則上差異明顯。《紅樓中》親屬稱謂語大量存在,如何在翻譯中用非常貼切的英語表達是一件不甚容易的事情。以第三回中的這句為例:“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1]霍譯本:Andeverythingabouthersodistingue!Shedoesn’ttakeafterYoursideofthefamily,Grannie.She’SmorelikeJia.[2]楊譯本:“Herwholeairissodistinguished!Shedoesn’ttakeafterherfather,son-in-lawofourOldAn-cestress,butlooksmorelikeaChia.NowonderourOldAncestresscouldn’tputyououtofhermindandwasforevertalkingorthinkingaboutyou.”[3]這番話是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王熙鳳對賈母夸贊黛玉的,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男性為主的家庭文化中,內親外疏的家庭人物關系。在漢語文化中,孫女就是兒子的女兒,屬于嫡親;外孫女是女兒的女兒,只能算外戚,二者不能等同而視。而在英語語言系統中,應對漢語中這兩個完全不同稱謂的只有“granddaughter”一個詞,要想清楚地表達其中復雜的“嫡親”與外戚之間的遠近親疏非常不易。比較楊、霍二人的翻譯,霍譯本旨在表達“嫡親”這層關系,但并未交代清楚,甚至沒有交代賈母與黛玉的關系,導致翻譯中歪曲了言者的意愿,也未能表現出王熙鳳八面玲瓏的性格。由于文化差異,霍克斯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世態習俗和宗法關系了解不夠透徹,以致翻譯中歪曲了原意。楊憲益充分領會并傳達了王熙鳳討賈母開心的意圖,通過黛玉的父親與賈母關系的角度,將黛玉與賈母之間的關系清楚地交代出來,很好地傳達給讀者王熙鳳的性格特點。此外,霍譯本將老祖宗譯為“Grannie”,在原文和譯文中二者所指的信息具有等值關系,但與原文存在著較大的內涵差異。王熙鳳稱賈母為老祖宗,一方面是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一方面表明賈母在這個大家族中不可動搖的權威地位,從原文的內涵來看,“老祖宗”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老祖宗”或者“奶奶”,它具有特定的含義。楊譯本以“OldAnces-tress”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義,也準確傳達了賈母的權威地位。
二、意象翻譯的處理
漢語屬于象形文字,而英語則由字母組成,屬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語系,在翻譯中要找到對等的意象詞語并非易事。《紅樓夢》的原著中有很多特定的文化意象,如果直譯會導致文化含義的支離破碎和文化意象的缺損。因此翻譯中,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可以采用重構或修潤、轉換文化意象的手法進行意象翻譯。如第二十七回中曹雪芹以“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分說寶釵撲蝶和黛玉葬花。“楊妃”指楊貴妃,“飛燕”指趙飛燕,熟悉中國文化的人自然明白,作者分別以她們豐滿和瘦弱的形象以及獨特的氣質代指薛、林二人。但對于西方讀者來說,“楊妃”“飛燕”所指何人,她們四人之間有何關系,如果采用直譯法會讓讀者一頭霧水、難以理解。為弄清主人公的身份,霍、楊二人都選擇了意象重構和修潤的手法,翻譯為“Baochai”“Daiyu”和“Beauty”使讀者一目了然。由于巨大的文化差異,在一種文化傳統中具有正面寓意的文化意象,在另一種語言中有可能是反面的丑陋形象。[5]以《紅樓夢》中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中的“地府”為例,它與英文中的對應詞為“hell”,若仔細品味,二者在東西方語言中卻不盡相同。“地府”雖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神話中有煉獄的意思,但“歸地府”并非一定指作惡多端而被打入地獄,小說中展現了尤三姐遭遇柳湘蓮拒婚絕望自刎,所以表示“死去”之意;在英語中“hell”卻含有貶義,只有有罪的人才會“gotothehell”[6]。雖然二者所指物象相同,但寓意卻大相徑庭。如果翻譯中利用物象對應生搬硬套,用“hell”代替“地府”,就歪曲了原意,給上下文的貫通設置語言障礙,不能表現這段對白的真實含義。霍譯以“Shamedrivesaheartedyoungwomantotakeherlife”,楊譯為“Agirlinloveisrejectedandkillsherself”,采用意象轉移的方法很好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
三、歷史人物和典故的處理
由于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等的不同,翻譯中對于原文出現的地名、歷史人物和典故等很難理解。[7]這種情況下采用直譯或音譯加注法不僅能夠幫助讀者理解,而且保留了原著中的語言文化特色。如:《紅樓夢》第三回:“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1]“比干”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異常聰慧;“西子”即中國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其病態的美為人們千古傳誦,這兩句話意在稱贊林黛玉的聰慧過人和嬌弱之美。霍譯直接將“比干”用漢語拼音直譯為“BiGan”,“西施”譯為“xishi”;楊譯“比干”為“PiKan”,“西施”為“HisShih”。二人在翻譯中,都采用直譯的方法,保留了原著的文化色彩。再如一百一十八回:寶玉點頭笑道:“堯舜不強巢許,武周不強夷齊。”前后兩句各有典故,巢許指中國古代隱士巢父和許由,堯、舜為古代君王,他們要禪讓天下,而巢父、許由執意隱。后一句中,夷、齊指伯夷和叔齊,武、周是西周時的武王和周王,伯夷和叔齊寧可餓死也不吃周朝的糧食,被看做具有高尚操守的典范。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人各有志,不能勉強。[8]帶有很強的民族文化特色,采用直譯法會造成讀者的理解困難,霍譯采用直譯法未加注補譯,給讀者理解造成了困難,不能很好達意;楊譯則在直譯的基礎上加注,使讀者對原語文化中的典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閱讀的同時豐富了知識文化。
四、結語
用一種語言準確完整地表現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是翻譯的本質。語言在翻譯的過程中是一種交際工具,使用過程中帶有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因此翻譯的過程帶有明顯的文化移植信息。翻譯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文化差異,翻譯者要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有效翻譯,不僅要精通兩種語言,還必須深刻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翻譯中,根據文化差異和語境信息靈活選用翻譯方式。
- 上一篇:霍華德莊園英國文學風味
- 下一篇:現代文學及后現代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