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文學創作特征
時間:2022-07-31 08:54:15
導語:巴爾扎克文學創作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同時也是舉世公認的現實主義大師。小時候的巴爾扎克在寄宿學校就讀,但是他的母親十分吝嗇,所以他的生活并不好。中學畢業后,巴爾扎克先是做律師,后來出于對文學的熱愛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但是,巴爾扎克的文學之路走得并不順暢:一方面是受到出版商的壓榨,一方面是巴爾扎克總有一些一夜暴富的想法,所以他的生活一直很窮困潦倒。但這種苦難的生活卻成為了他創作的重要的素材來源。1841年,巴爾扎克將自己的作品定位為一個系列,叫做《人間喜劇》,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更讓巴爾扎克成為了現實主義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世界各國都有專門研究巴爾扎克的專業文學工作者,而且隨著各種新的文學評論觀念的產生,巴爾扎克研究者們越來越感覺到之前的研究的淺薄,對于巴爾扎克的研究是無窮盡的,巴爾扎克也是永遠都不過時的。本文試從宏觀的角度,對巴爾扎克作品中所具有的現實主義特征進行初步的分析。
一典型人物的刻畫
一個個豐滿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巴爾扎克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他看來,現實主義精神創作的主旨是人,具體到小說創作中來,就是一個個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時,有時候單一的現實中人物的記錄和描述,可能沒有太強的藝術張力,因此就要發揮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幾個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糅合成一個新的人物,而這個人物身上,應包括所有那些跟他相似的人們的最鮮明的特征。這樣一來,人物就具有了很強的代表性,很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同時,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不僅要具有概括性,同時還要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這樣的塑造才能讓人覺得真實,即充分挖掘人物的個性特征,從多個角度對人物進行透視,這樣的人物刻畫特點鮮明,令人過目不忘。如巴爾扎克對于守財奴的刻畫:同是守財奴,《高利貸者》中的高布賽克和《葛朗臺》中的葛朗臺就大不相同。高布賽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初期大發展時候的中產者,他的資產帶有著原始積累的特征,所以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守財奴的特征,如恨不得將一分錢掰成兩半來花,對攢錢到了喪心病狂和滅絕人性的地步;而葛朗臺卻跟高布賽克不同,他也是守財奴,但他在守財的同時還會生財。他是資本主義發展從初期到中期過渡階段的典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善于理財,如他從事土地的買賣,先低價買入、后高價賣出,敢于進行商業證券的投資等。兩個人都是守財奴的代表,但是卻分別代表了兩個時展階段的守財奴的典型,他們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這就是人物形象的豐富之所在。像這樣的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人物,在巴爾扎克的筆下,有六七十個之多,熟讀巴爾扎克作品的讀者,一聽到名字,眼前就會浮現出這樣的人物形象和畫面。巴爾扎克主要是利用以下幾種文學方法塑造的:首先,是他善于剖析人的人性的本質特征,然后將這種本性放大化、夸張化。于是,人物就具有了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突出的情感體驗。如葛朗臺的吝嗇、高老頭的狠毒、拉斯蒂涅的野心、阿納斯泰祺的放蕩,等等。其次,是人物再現法,即同一個人物,先后多次在同一個作家的不同作品中出現。在19世紀之前,還沒有哪位作家采用過這樣的手法,所以可以說是巴爾扎克的獨創,也是對文學創作手法的貢獻之一。在《人間喜劇》中,再現的人物達到了400多人。這些人物在更為深刻的背景下和更為廣闊的環境下重新出現,給人一種久違了的真實感,如拉斯蒂涅。在《高老頭》中,他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較為單純的大學生。到了《紐沁根銀行》中,他已經成為了銀行投資家的左膀右臂。而到了《無知無識的喜劇演員》中,他已然獲得了伯爵的封號,身居要職,炙手可熱。巴爾扎克對于這種方法的運用是十分多樣的,有時候按照時間的順序,有時候是倒序,有時候是插敘,相對來說較為隨意。在巴爾扎克看來,生活本來就是不可預知的,所以沒有必要在時間順序上進行嚴格的界定,只要符合作品整體的發展邏輯即可。他的這種手法為此后多個國家的作家們所紛紛借鑒。
二典型環境的營造
恩格斯在給哈克奈斯的信中說道“: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這段話后來被總結為“經典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也是被公認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最高形式。其實,恩格斯這段話的由來,源自于他對于巴爾扎克作品的推崇。他認為《人間喜劇》就是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典范之作。在巴爾扎克看來,大千社會上的人之所以形形色色,就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他十分注重對于環境的營造和刻畫。通過對環境細致入微的描寫,來強調出環境對人物的影響。《人間喜劇》中,幾乎每一部作品都穿插著大量的環境描寫,或者是農村的田園風光,或者是城市的燈紅酒綠,或者是高樓大道,或者是家具器物。這些環境自然是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緊密結合的:有時是實寫環境,如《高老頭》中,文中的開始部分是對伏蓋公寓的描寫,然后再介紹出公寓的主人伏蓋太太,她的性格特征是庸俗和吝嗇。聯想到伏蓋公寓的那樣的環境,她的性格就有了一個堅實可信的基礎,讓人們認為這種性格是這種環境的必然產物;有時是把環境的描寫和人物心理變化和精神狀態交織在一起,如在對拉斯蒂涅的刻畫中,就采用了這樣的手法。在拉斯蒂涅的心中,有著兩個完全對立的世界:一個是燈紅酒綠、光鮮繁華的巴黎大都市,一個是貧困落后、古舊破敗的家鄉。大學畢業后,拉斯蒂涅曾經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的貧苦狀況,聯想到巴黎奢華的生活,他在內心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環境上的差異感深深地刺激了拉斯蒂涅,使得他渾身上下充滿了對于權力和金錢的渴望。特別是他首次拜訪子爵夫人的時候,為子爵府的華麗大為驚嘆,以為自己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而當他回到家鄉的伏蓋公寓時,卻是一幫不修邊幅的人在充滿著霉味的房間里用餐。巴爾扎克正是用這種環境的對比描寫,從側面深入地刻畫出了拉斯蒂涅的野心。滿腦子都是物質和欲望的拉斯蒂涅,怎會看到這奢華的背后,其實是一種哀怨凄涼、黯然神傷的精神狀態。所以說,恩格斯之所以對巴爾扎克十分推崇,甚至將巴爾扎克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作為評價他人創作的標準,就是因為他的作品中包含著大量的環境描寫,能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因此被恩格斯譽為是“現實主義最偉大的勝利”。
三現實主義的整體創作觀
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家不止巴爾扎克一人,還有司湯達、狄更斯、薩克雷等等,他們作品中的人物和環境,在反映現實生活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是現在看來,他們的成就卻在巴爾扎克之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巴爾扎克具有一種現實主義整體觀,所以在反映歷史的深度和廣度上、典型人物的代表性上,上述幾位作家還是不能和巴爾扎克相提并論。這種整體觀,表現為他對于社會全局本質的認識和符合規律性的把握。具體到作品中,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對作品藍圖的勾畫。《人間喜劇》匯集了巴爾扎克的90多部作品,但是這90多部作品,并不是簡單的羅列和匯總,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間喜劇》分為《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這些帶有科研意味的名字,似乎和文學作品不搭邊,其實是另有深意的。《風俗研究》所含的作品是對生活的描繪、是一種現象,《分析研究》則是對這些現象的分析,而《哲學研究》則是對這些現象的本質思考。這三大部分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是作者對于自己創作生涯和社會歷史認識的全景體現,更是一個由淺至深、由表及里的思考過程。巴爾扎克本計劃要創作140多部作品的,但因英年早逝而未能如愿。但從現有的90多部作品來看,他的創作藍圖還是色澤鮮明地勾勒出來了。其次,是對整個社會的整體觀察。這其實是一個宏觀的觀察,這一點從巴爾扎克的很多作品序言中就可以看出,他立志像一個畫家和攝影師一樣,能夠畫出和拍攝出整個社會的全貌。巴爾扎克在《幻滅》的序言中曾經提到:“要全面地描寫社會,描繪它的一切表現,一切階段。”在其他作品的序言中,也都有過這樣的表述。在《風俗研究》中,一共有六種生活場景的描繪,包含私人生活場景、外省的生活場景、巴黎的生活場景、軍事生活場景、農村生活場景等,而每一個場景的描繪都是有深意的。如對于私人生活場景的描繪,這個環境中的人物多是處于青年階段,涉世未深,比較純潔,環境暗示著他們的人生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巴黎的生活場景中,巴黎是一個世界聞名的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繁華背后,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憂傷和罪惡;而軍事場景的描繪,則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和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從青年到老年,從鄉村到城市,從歷史到軍事,分門別類,跨度極廣,基本涵蓋了整個社會的歷史和現狀。再次,是每一部單篇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橫向有機聯系。巴爾扎克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人物、環境、事件對于整個社會的反映,這種反映在這部作品中是一種惟一,但是在他的《人間喜劇》中,則正是這些單篇中的惟一,構成了他對整個社會的描繪。特別是前文中提到的,他獨創了人物再現法,這個人物從這個短篇小說串到那部長篇小說中;從這部長篇串到那部短篇中,就是為了加強作品與作品之間的聯系,從而體現出一種整體性,所以恩格斯稱贊巴爾扎克為整個法國最全面的記錄者。
四對于生活本質的認識和細節的刻畫
現在,我們高度贊揚巴爾扎克所具有的現實主義精神是一種偉大的精神。殊不知,這對于那個時代的巴爾扎克來說,卻絕非易事。因為他的政治傾向的落后方面和社會真實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是相左的。盡管在后來的轉變過程中,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還有很多缺陷,但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巴爾扎克在現實主義的原則指導下,遵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原則,勇敢地面對現實,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這其中包含被金錢毒化的社會、被私欲敗壞的人心、被欲望侵蝕的人性等等,正是對于這種丑惡本質的描繪,使得他的文學大廈具有了最為堅固的磐石。在具體的創作中,他十分重視對于細節的描繪,他認為小說在細節上的描繪,正是小說最本質的藝術特征。那些生活中的細節和瑣事,在巴爾扎克看來,都是創作的素材,他像是一個鐘表工匠一樣,戴著老花鏡,以自己極大的耐心和精湛的手藝,把鐘表的一個個部分都組合起來。如高利貸者的賬單、吝嗇鬼的食譜、小旅館的住宿費、資產者女兒的嫁妝等等,這些細節的真實刻畫,本身就是對于歷史的一種再現,更是巴爾扎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和典型環境的有力武器。恩格斯曾說,閱讀巴爾扎克的作品,其中學到的經濟學、民俗學、歷史學等方面的知識,要比自己從職業的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民族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還要多。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對于巴爾扎克的研究也呈現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和新的領域,讓我們感受到了巴爾扎克其人和其作品的偉大;研究巴爾扎克是永遠不過時的,更何況他所奠基的現實主義,是一種最為高尚、最具責任感的創作精神。本文對其作品中的現實主義精神進行了初步的分析,意在呼吁:當今的時代需要巴爾扎克這樣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家,更需要對巴爾扎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們期待著對這座寶藏的探索會有更多的新的收獲。
- 上一篇:鎮委小稅源委托代征意見
- 下一篇:鎮委普法教育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