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文學思想發展走向
時間:2022-01-22 03:35:03
導語:略析文學思想發展走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明道到寫心明朝初年,程朱理學受到統治者的喜愛,因而這種儒家文化占據了文學的統治地位。因而文學界中就出現了將所有的政治制度、道德和政績都寫于文的現象,使這些歷史的東西在華麗的辭藻下更加熠熠生輝。明朝初年嚴禁戲曲,但是卻不反對神仙道扮和宣揚君臣、父子之類的戲,朱元璋還曾經把高明的戲曲《琵琶行》與《四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談論。明代的朱權還曾經把內容為提倡儒家文化的戲劇歸入正統文學,而把雜劇歸位“行家生活”。在理學發展的同時,新的文學思想也在醞釀。李夢陽反復強調:“天下有殊理之事,無非情之音。乃其為音也,則發之情而生之心者也?!彼J為之所以會抒發情感是因為心在感受在體會,因而曾經得出過真詩乃在民間的結論。明代文學家徐禎卿曾經說過一切情感的流露無非是眼看到了事物,然后心有所體會而表達出來的。當然這里他們所說的情感是符合道德的情感,是惆悵離思和追憶往昔的情感。理學派代表唐順就說過;“天機盡是圓活,性地盡是灑落,顧人情樂率而惡拘束,然人知安恣睢者之為率易矣,而不知見天機者之尤為率易也…”在他看來只有感情從胸中流出來,才可以開口講出來這樣的感情是感情的“本色”,才是上乘的文字,人的心本沒有善惡和優劣之分,感情都是對環境的一種客觀反應。因而唐派的主張就是在寫文章的時候直抒胸臆、縱心自然。徐渭主張詩文應該寫其胸膈,因而他的詩文都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抒發,他將一切人世間的感情不加修飾地表達出來,如將士出塞、寡婦之哭、得子之喜。(二)從雅言到邇言李贄對通俗文學有著極強的愛好,他認為善的東西就是真實的存在。因而,他在《童心說》中極力提倡恢復人最本質的東西,這樣創作出來的文章才是最善的文章。他還反復強調真正的童心往往都是邇言,優雅的語言不是人最本質的想法無非是為了迎合某種需要而加以修飾的語言,真正的語言是民間的日常生活用語,如好貨、好色、勤勞、進取、多積財寶、多買田宅為子孫計等,聽起來淺顯易懂卻是百姓最真實的意思表達,最真實的才是善言、最好的表達方式,何必為了迎合某種韻律和政治而刻意扭曲心中的意思。他的提倡迎合了當時的市民文化,成為流行一時的潮流,在明朝的后期學習邇言的人不計其數,無論男女老少都在學習邇言。邇言逐漸在文學上發展為通俗文學,這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就是通俗演義,它將歷史故事用一些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平常百姓可以讀懂,因而備受歡迎。欣欣子認為通俗小說與文言小說相比在民間比較受歡迎,因為它描寫的市井之談和閨房密語等,即使孩童也可以聽懂,因而許多市井人士非常認可這種文學方式。還有的文學家指出,通俗小說描寫的許多歷史人物和故事情節大都與文雅的歷史不相符合,它虛化了一些人物形象,但是在虛化的同時往往蘊涵了真理,給人們一種不一樣的感受。湯顯祖在談論通俗小說時說寧今寧俗,都是因為今而俗這也是最真實的。(三)從性情到性靈明代文學講究兩個要素:真和情。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性靈,公安派首先打出性靈的旗號。性靈派所指的性靈就是“發人所不能發、從真性流出,不涉安排”,這種出發點最后無非就是走向本色自然。因為在明代初期所談的情感基本都是符合教與德的需要,不能有傷大雅等,長期壓抑著人們思想的流露。后期的文學家將正統文學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將各種欲望都歸為文學要表達的范圍,從而就將情的意義擴大了。沿著這個思路發展,情欲觀就出現了,所以就出現了柳夢梅、杜麗娘這樣的人物。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與當時社會思想的對抗。明代東林黨派正統文化,但是這種風氣已經發展壯大,對世俗生活的情欲的描寫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因而導致明朝后期的文學創作即使是滿懷亡國之痛,在文學方面也會流露出一定的感情因素。
二、明代后期文學思想的走向及特點分析
(一)詩歌的世俗化走向及分析嘉靖初年,一大批的文學家都開始向民間的歌謠學習,在創作中也有意表象世俗化的一面。正德初年到嘉靖初年社會上流傳《山坡羊》與《鎖南枝》,李開河給這兩篇著作以十分的肯定。他強調能夠將市井之俗引用到詩歌中來實在是一種新意。因為這樣可以把詩寫得很淡、把文字寫得很平,很容易讓大部分百姓明白。還有一位提倡通俗文學的文學家就是徐渭,“真”是他一切創作的出發點,他主張做人貴在真,詩、書、畫貴在真情的表露,雖然他的性格比較怪在當時遭到很多非議,但是他主張的真情是不可否認的。唐朝曾經流傳下來一幅畫,由于時間比較長,圖基本上失傳。但是徐渭說自己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可以畫出其中的奧妙,并且為每幅畫題詩一首。這些詩句有“高高山上鷂兒飛,山下都是刺棠梨。只顧鷂飛不顧腳,踏著棠梨才得知?!薄巴捣棚L鳶不在家,先生差伴沒尋拿。有人指點春郊外,雪下紅衫便是他?!睆倪@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深受當時民謠的影響,這些詩淺顯易懂,通俗化在這里顯示得淋漓盡致。詩歌創作向民間接近的提倡者是華善述,他出生在嘉靖年間,活動在萬歷年間,終生布衣,始終不仕。他生活的態度是:下明守雌,漆園貴達生。他認為儒家的禮有種約束人本性發揮的弊端,他雖然向往真但是不像有些文學家那樣主張縱欲,他追求的真是平淡自然的真,是那種“十年臥茅茨,轉識鄉土風?!钡恼?。他著述了很多題材的詩將其命名為《雜詩》,共有一千多首,主要包括詠詩、郊游、村居和婦女題材的詩。他的這些詩通俗易懂,但有些是想象出來的而不是真正感情的抒發。他未到過長安而寫長安,未到過邊塞而寫邊塞,表明寫詩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雖然不太符合“真”這個標準,但是他語言中的淺俗卻是無人能及的。例如,寫戀情的有的“朝出撥新蒲,暮作雙履成。贈歡來時著,免使龍吠聲?!睂懴嗨嫉挠小膀唑鞠炏馒Q,寒近儂自驚。歡若無衣著,冷盡舊時情?!?二)小說的世俗化走向及分析明代文學通俗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小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小說就是《金瓶梅》,這部小說是以市井為題材的,描寫了一個破落戶如何通過官商勾結來把自己的勢力伸向各個層面。這部小說是當時市鎮生活的反映,雖然一些市井之談不堪入耳,但是卻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有專家指出《金瓶梅》的成功之處在于寫官商勾結揭示社會陰暗的一面,失敗之處在于過多地寫肉欲?!督鹌棵贰分阅軌虮环Q為市井小說的代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結局使那些縱欲、無惡不作的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種結局透露出當時的百姓對社會上這種縱欲風氣的不滿,也是作者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有力抨擊?!督鹌棵贰分杏小叭浴薄岸摹?,也反映著文學思想觀念世俗化的傾向。明代文學的發展脈絡是從明道到寫心,語言上從雅言到邇言,情感的表達上注重性靈。在性情到性靈的過度中,世俗文學得到了發展。世俗文學思想更接近社會大眾、接近民歌,求真求本性。
作者:呂海波單位: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
- 上一篇:漫談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學的解構
- 下一篇:外國文學評論的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