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策略研究

時間:2022-03-07 08:45:16

導語: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對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進行研究探討。特別是民族地區高校,由于所處地域的特殊性和復雜的生源構成,更要從實際出發,適應新形勢需要,深入探索古代文學教學的策略。本文以西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在提出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方法誤入歧途、教育基礎多樣化等問題的基礎上,建議通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三管齊下,提高古代文學教學水平,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策略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一直是大學教育中的傳統學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民族地區如何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改革,以更好地為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服務,成為擺在古代文學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筆者根據自己在西藏大學文學院多年的任教經驗,認為目前西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古代文學的學習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現代人過分注重功利性,即使身在校園的大學生也或多或少受其影響。所以,像古代文學等傳統人文學科,對于學生來講,似乎不像英語、公務員培訓等課程一樣,直接影響到學生考證、保研、工作等方面,所以很多學生認為古代文學課程“無用”,直接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西藏地區學生就業觀念相對落后,大部分人仍以考公務員為主要就業渠道,所以很多學生寧可花時間去學習公務員培訓的課程,而認為古代文學無用,不用“浪費”太多精力去學習。

第二,學習方法誤入歧途。主要體現在學生過分依賴課堂教學和各類媒體傳播的零星知識碎片,以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多停留在知識學習的層面,缺乏主動學習和深入思考,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浮于表面,僅能獲得浮光掠影的印象,而缺乏深入的體會。當今時代的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異常廣泛,各類媒體又在拼命爭奪受眾的注意力,定力不足的學生很容易被眼花繚亂的信息吸引了注意力而難以靜心凝神去思考;更有甚者,以賣弄和炫耀獲得的知識碎片而沾沾自喜,并沒有真正了解如何進行學習。

第三,教育基礎多樣化。民族地區高校學生構成較為復雜,文化背景相差較大,知識基礎參差不一。西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大約有一半以上是區內生源。這部分學生古代文學和古代漢語方面的知識較為匱乏,甚至一些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反映,在高中以前都沒有學習過文言文。這就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基礎薄弱,無法跟上課堂教學的節奏,更無從談起學習的興趣。但是大部分區外生源的學生又不滿足于僅僅講授基礎知識的學習。這就容易導致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難以兼顧各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只能盡量照顧大部分學生,導致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上難以盡如人意。針對學生存在的上述問題,作為一名民族地區高校教師,必須立足民族地區高校實際,從實踐出發,正視種種問題與不足,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手段,開拓教學思路,努力提高古代文學教學水平。

第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文學科的重要性以及古代文學在人格培養方面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古代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強調培養健全人格、對美的熱愛、對自由的追尋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結合作品賞析,讓學生意識到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淡化社會急功近利的氛圍對學生的影響。(2)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古代文學課程要改變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比如可以將一些古代文學作品編成情景劇讓學生進行表演,也可以利用飛花令、擊鼓傳花等游戲手段考查學生的詩詞儲備量,既用有趣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達到了學習知識的目的。(3)有意識地將古代文學教學納入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潮流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倡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嶄新階段,有力地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華兒女的高度認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創新發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和應當肩負的歷史責任。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承載了大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我們應當積極開動腦筋,在授課過程中適當拓展,積極引導,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同時也讓學生把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投射到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中。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水平。所以作為教師,必須開動腦筋,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多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針對學生實際,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古代文學適應現代學生的需求。(1)引入地域文化。了解并掌握我國優秀燦爛的文化是古代文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藏地區講授古代文學,可以適當引入藏族優秀文化。比如在講授神話時,除了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等神話,也可以講授藏族神話中關于人類起源的神猴與羅剎女的故事等。這樣可以適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等方式,讓學生實地參觀考察,更深切地體會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意味。(2)以古代文學史為脈絡,以作品選為重點講解內容,通過對經典作品的講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原著的閱讀量。文學史是由作家和作品構成的,鑒于西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部分學生基礎較薄弱的實際,如果只從文學史的角度著眼,很容易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學生缺乏對作家和作品的深入了解,難以切身體會高度概括的理論。這就要求在授課時,要立足文本,然后再上升到文學史的高度。(3)以古鑒今。在文本分析中挖掘作品的現代意義,古為今用。在講授古代文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當今時代或者學生實際,進行深入闡釋,糾正學生認為古代文學與實際生活脫節的錯誤理念。例如講解《詩經•周南•關雎》時,可以結合青年學生對愛情的渴望及懵懂的悸動,讓學生體會詩中君子與淑女的美好的中正平和的愛情。在講《孟子》“舍生取義章”時,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什么才是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授課內容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學生實際不斷調整,讓學生樂意去接受古代文學的知識,特別是與自己民族、自己生活的地方有關的知識。古代文學不是僵化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應該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如何把古代文學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以及這種生機勃勃體現出來,需要教師精心挑選授課內容。第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1)采用翻轉課堂、慕課等手段,盡量照顧到不同知識基礎的學生。不僅要對古詩詞進行翻譯等表層知識的講授,也要重視闡釋其蘊含的人生態度、思想價值、審美取向等。比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多引導思考深層次的文化方面的意義;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從作品翻譯展開,引導其領會文學創作手法、思想內涵以及意境美的創造等。甚至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做些朗誦、翻譯等基礎工作,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引導學生共同進行深入學習。(2)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等優點,不僅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優化古代文學教學結構,增加有效信息的傳遞,提高教學效率。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達到以下效果。①開闊學生的視野。古代文學作品中涉及的很多動物、植物、場景,學生未必都見過,所以可以通過圖片展示等手段讓學生認識到祖國幅員的遼闊,物產的豐富,實現孔子提出的“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的教學目的。甚至可以播放動圖和剪輯的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樂在其中。②實現課堂有效導入。

比如在講授楚辭的時候,可以用優美的音樂或者視頻營造情景和氛圍,讓學生進入到楚地浪漫奇幻的文學中,進而學習楚辭名篇,更好地理解楚辭“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特點,體會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③使古代文學中涉及的內容更形象直觀。比如講授戲曲的時候,可以播放戲曲片段,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唱念作打”;在講授詩詞的時候,可以播放古風音樂,讓學生體會詩詞本是配樂歌唱的原始風貌。既讓學生對詩詞曲有更直觀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欣賞動人的旋律,聆聽優美的樂曲。④拓展學生的思路。可以選取《百家講壇》《品讀》等名家解讀古代文學作品的片段或者慕課、網易公開課中名師授課精彩片段,讓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接受和國內一流高校學生同樣的教育,以便學生從更多角度學習古代文學,形成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學會甄別比較,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3)督促學生背誦。既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同時也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傳統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可以指定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名篇讓學生背誦。背誦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種優良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體會作品的韻律美。同時,有助于讓學生進一步打牢知識基礎,從而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更深刻地體會作品的內在意蘊。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增加知識量;對于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西藏大學漢語系今年制定了“124”計劃,即:讓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寫100篇書法作業、背誦200首詩詞、閱讀40部名著。

古代文學作品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重要載體,古代文學課程就是在深入解讀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古代文學史。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教師應該精心挑選教學內容,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挖掘古代文學中的現代意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將他們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鄭海濤,趙欣.論西部高校古代文學課程中多民族文學史觀的構建與實踐[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2-66.

[2]朱仰東.民族地區高校民族班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芻議[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85-189.

[3]馬建華.地方本科院校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J].文學教育,2018(7):66-67.

[4]蔣玉蘭.“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作品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8(18):41-42.

作者:樊向飛 單位:西藏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