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和心理學分層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07 08:48:08
導語:教育學和心理學分層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生的差異也是方方面面的,要想讓學生更大方向的發展,激發其潛能,一種或多種相似的教育方式肯定滿足不了全部學生的差異需求。從教育學和心理學兩個方面探討了分層教學的必然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教育學;心理學;分層教學;研究
1教育學方面闡述分層教學的必然性、科學性
分層教學的提出對于教學界來說是極大的進步,分層教學觀念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逐步發展起來。古代相關書籍就對分層教學進行了記載。我國著名教育學論著(《學記》)里面記載著這樣一句話:“比年入學,中年考學,九年知類通達,可謂達成。”它簡述了教育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教育亦是如此。這從客觀上說明了教學是循序漸漸的,又從某方面闡述了教學也是一點點滲透即我們所說的分層方法。兩千年前我國的大圣人孔子也在當時對分層教學進行了記載。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說的就是教育學生要分析他的行為舉止和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要了解他的經歷,了解他的興趣和愛好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育。比如說孔子的兩個學生仲由和冉求曾經問過孔子一個相同的問題:“聽到就要干嗎?”但是孔子給予他們不同的答案。給予仲由的答案是你家里有父親等長輩,你應該向他們請教,和他們商量后再做決定,怎么可能聽到就去干。但是給予冉求的答案是聽到了不立刻去做還等著什么。當時在孔子府上作客的公西華非常迷惑,相同的問題卻是不同的答案,于是帶著自己的疑問去請教孔子,孔子的回答是仲由膽大、勇猛,所以我要讓他冷靜沉住氣;冉求平時畏首畏尾,做事不果斷,所以我要鼓勵他、給他壯膽。不難看出,孔子對其學生是很了解的,會根據其自身特點去教學。因材施教也體現在國外的教育中。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轉變差生的理論中,強烈反對對所有學生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他認為對于差生進行教育應該采取分組施教和個別施教的形式。他曾經告訴教師,學生的興趣、愛好、行為、舉止是各種各樣而且豐富多彩的,不能讓學生這些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去適應一個固定統一的教學模式。他提出了對待差生的思想就是不只是在腦力上而且還要在時間上對差生進行個別安排,真正意義上做到因材施教。因為個別的因材施教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教學和學習,才能為差生注入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生的注意力、思維方式也會變得更加集中和活躍,大大增加了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個別的因材施教還可以具體了解到教師的授課能力和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更好地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個人特點優點或者缺點,以便發揚優點、改正缺點。
2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性
2.1更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心理學研究新浪潮,它的興起標志著當代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取向的轉換,從研究消極和病態的心理問題轉而研究人的積極品質。近年來,大學生殺人及自殺案件頻發,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視防治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卻忽視培養他們健康的生活態度及頑強的心理素質。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的價值取向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及克服心理障礙,這種價值取向本身就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意,不重視積極價值取向的引領,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有利于引導回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重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有利于塑造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的大學生。2.2拓寬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由于積極心理學主張開放且欣賞地看待每一個個體,鼓勵培養和挖掘人潛在的積極品質及力量,這種主張契合了個體的發展需求,當下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大學生的各種心理疾病及表現、疾病成因和矯正方法,但這些研究的針對對象都是心理有問題的大學生,而有心理疾病的大學生畢竟占少數,因此其他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就被忽視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內容有利于面向全部大學生群體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拓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2.3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力量。積極心理學主張以積極的態度解釋問題,讓個體從問題中得到積極的意義,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他們一旦習慣了這種思維,在幫助他人挖掘潛能、塑造良好心態的同時也會發現自身的美德和積極力量,在潛移默化中構建積極的價值觀,改變工作方法,有利于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人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方式
首先,構建積極的組織系統。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獨立于課堂教學、社會文化資源和家庭教育環境,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系統,因此構建積極的組織系統是首要任務,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整合化。積極心理學主張全面干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各個方面,比如學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每個方面為支點,建構起積極心理學教育的大網絡,形成全面的教育體系,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挖掘大學生的青春活力,使他們能實現快樂地學習、生活和工作。其次,創造積極的宣傳氛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應用積極心理學,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營造一種積極的宣傳氛圍,發展大學生的積極本性,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家庭、校園、宿舍、院系等地方利用各種宣傳手段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比如校園廣播、發放心理健康教育書籍給每個學生的家庭、在宿舍樓下設立公告欄、在院系里設立心理學社團等,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開發大學生潛在能力,推動其身心和諧發展。再次,建立積極的評估體系。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心理疾病的檢測方法不盡成熟,用的多是精神癥狀自評量表、生活事件調查量表和其他各類量表,不符合心理健康評估標準,只能檢測出學生是否有負面情緒或者變態傾向。應用了積極心理學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該扭轉這種局面,使用正規有效的心理評估量表,在檢測負面情緒或變態傾向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積極心態的養成,關注學生的人際關系變化、自信心是否足夠、主觀幸福感的培養。最后,開展積極的教育活動。在高校中開展積極的教育活動,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也屬于一種教育,這種教育可以通過社團活動進行,通過社團活動,促使學生之間多溝通,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如真誠、忠誠、坦誠、正直、仗義、率真、自信心等,在溝通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一些學術性社團,如英語社、法律社、新聞社等,學生在社團活動過程中,專業知識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資源邀請心理學專業人士定期在校開展講座,使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楊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王新山.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
[3]楊心德.試論高師公共心理學的教學改革[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17,(12):46-51.
[4]朱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史、現狀及發展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6.
[5]金宏章.推進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職業化進程與專業化水平的探索[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2017.
[6]孫志強.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17,(03):28-29.
[7]陶明達.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17,(04):55-56.
[8]李百珍.青年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張欣 李響 單位:佳木斯大學
- 上一篇: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策略研究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