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類學在民間舞學科建設的價值

時間:2022-07-05 08:45:36

導語:文化人類學在民間舞學科建設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人類學在民間舞學科建設的價值

摘要:隨著民族舞蹈建設教育不斷走向職業化,舞蹈建設根據其不同的民族舞種將舞蹈學科也劃分得更加精致細化,而中國屬于民族舞的民間舞舞蹈作為民族舞蹈的一種,也在民族舞蹈的職業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性的角色。本文針對目前的舞蹈人才培養建設方案,從文化人類學的借鑒與應用、中國民間舞學科的民族文化系統傳承、民族文化情感等多個方面角度出發,分析了文化人類學在民族民間舞蹈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價值

關鍵詞:中國舞蹈民族舞蹈與民間舞蹈;舞蹈主體建構;舞育專業化;舞文化與人類學

1文化人類學的基本介紹

文化民族人類學,又稱文化民族學,是一門研究民族人類文化共性和民族文化資源多樣性的一門學科。對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一直是其最受關注的一個焦點和文化傳統,是不可偏離的。與中國其他民間舞蹈一樣,主題舞蹈實踐和學術研究的工作重點一直認為是在推動全國不同少數民族群和地區之間進行文化傳播,目前仍有屬于其他民族舞蹈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學習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中國民間舞蹈實踐和研究拓寬視野,解決困難問題,更好地把握和認識自己探索和創新的方向。人類學主要研究方向是一門對現代人類及其民間社會學和文化關系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一門學科。它主要是對各種關于人類不同文化的一種整體發展理論和文化個性進行比較的一門學術研究.本研究系統地探討了人的本質和社會文化的多樣性問題,解釋和分析了人類及其不同文化之間的個體差異和相似之處,并通過對生物適應及其表現形式的考察,特別關注文化多樣性。北美的考古人類學學科可以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學科分支考古傳統人類文化考古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考古人類學,生物人類學-人的生理特征考古和現代語言-文化人類手術。歐洲的其他發達國家,主要是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通常被稱為對古代人類生理生物學的考古學研究,例如,生物考古研究。如果將這一概念加以推廣,就會發現中國民間舞蹈也是對人性、普遍性、階段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研究,而每一個中國民族民間舞者都是對方文化的繼承者和研究者。目前北京舞蹈學院的中國高等民間舞蹈課程教材中涉及藏族、蒙古族,朝鮮族和云南傣族以及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人的舞蹈學習材料,都主要是為正在學習這些民族舞蹈的全國漢族中小學生和舞蹈教師而精心編寫的。即使用的是山東漢族秧歌、揚歌和洋族秧歌等也是漢族傳統舞蹈專科教材,也是在田野里和桑家浦江上流傳下來的,它們都是來自不同省份、在城市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教師和學生。因此,用文化人類學的理論來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是一件自然而自然的事情。

2文化人類學理論的重要性

理論作為包含一系列命題的解釋框架,對于幫助我們理解其中的原因、使研究具有前瞻性并從多個角度深入擴展而言,具有極大的價值。在這方面,理論的積累和深入研究是最重要的學科建設。與其他學科相比,舞蹈行業中人的身體動作動作詞匯是其身體,跳舞表現是舞蹈的中心,舞者只能在舞蹈中表現出來,所以引語;實踐總是在理論前面是業界的一種默契,引言;強調實踐少理論,我們都能理解和看到這個問題。當技術與學術的不平衡達到臨界點,即舞蹈的理論建構跟不上其發展的需要時,舞蹈實踐就會陷入輪回與停滯的怪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在指導實踐,科學研究在促進教學和思想創作實踐中的作用。中國民間舞蹈的理論建設也是如此,盡管一些專家學者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語錄;《五種大文化類型,語言分部,地理分部》,《中國舞蹈二疊》《民族舞蹈遺存》等優秀的文化人類學著作。如在理論范式、文化人類學到對方的文化研究積累理論的經典進化論、傳播學、法國社會年鑒學派、特殊學派理論流派、英語功能主義學派文化與人格論、新進化學派結構、人類學、象征主義、解釋人類學,后現代主義等諸多流派。對這一理論的經典著作進行了闡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甚至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問世。運用這些理論范式和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方面來研究中國民間舞蹈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有必要的。

3文化人類學的作用

舞蹈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無論是學科定向、人才培養、課程設置還是教材建設,許多內容仍在探索之中。借鑒文化人類學的經驗對民間舞蹈學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目標和任務是系統地加強各專業的自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構建以課程為最重要環節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于過于注重某些能力的培養,缺乏綜合能力來獲得設計,舞蹈人才的成長是不利的。民族舞蹈的建設應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4文化人類學的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相結合

開設中國文化人類學課程是因為中國設有民間舞蹈民族文化、中國民俗舞蹈這兩門學科課程,其兩門課程教學性質有點類似中國文化藝術人類學課程中的少數民族志學術研究,其教學重點不僅僅在于強調學術研究理論和科學研究實踐方法的創新探索,而是在于著重強調對中國不同時代民族志和地域仍在繼續傳承的、有不同特點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詳細知識介紹。任何一門人類學科沒有自己進行學術研究的實踐方法論,無論如何都可能是不完善的,借用中國文化學與人類學(文化民族學)的學術理論研究范式與學術研究實踐手段,填補與改進完善中國民族民間舞學術研究方法論的不足,是當時我們設計這門學科課程的最初一個思考。當前,不僅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等其他以中國少數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為主要教學研究重點的各類教學科研單位,也都紛開設民族文化概論人類學藝術概論或少數民族學文化通論這樣的課程。

4.1促進文化傳承

人類文化學可以讓我們充分了解到每一種具有民族性的民間舞都充分融合了該民族的宗教信仰、理念、傳統、情感等各種精神物質文化,是一種獨特民族文化的外在精神表現形式之一,展現了各自本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審美觀。作為一個中華民族中最強力的一個民族精神標志,民族舞和民間舞往往貫穿于一個民族傳統文化之中,其中往往蘊藏著一個中華民族的精神信念。中國民族舞本身有著極強的可包容性的藝術特點,這也許正是中國民族舞和民間舞的最大靈魂魅力所在,同時,這種舞也是當代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種完美展現。民族民間舞蹈就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是通過人的身體動態融合所傳承的,通過身體的動態舞動可以做到民族文化的動態傳承,也充分說明了它是當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動態傳承的一個活化石,也為當代中華文化的創新探索的發展開啟了新的一扇大門。將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課程活動引入小學課堂后,盡管其基本功能和結構有了一定的重大改變,但民族舞蹈的主要活動內容和其基本含義并未作太大改動。所以,開設中華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在一定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防止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文化不夠能很好地得到傳承和拓展發揚光大。在未來,民族舞蹈民間舞事業發展和文化建設的歷史重擔不僅只是由民族舞者自己承擔,更是我們中華人民的政治義務和社會責任,因為,這間舞是民族文化精神傳承中重要的一部分。

4.2增強民族情感

人類文化學與舞蹈學的相結合,讓我們知道中國的少數民族舞蹈民間舞以其風格各異而舉世聞名,作為民族文化的常見舞蹈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地區,不同的少數民族都會具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風俗特色,這些在民族舞蹈中也都可以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完美體現。舞蹈教育可以說是作為非語言的舞蹈文化教育傳承方式,那么中國舞蹈文化教育就是舞蹈加入一種語言,使中國舞蹈能為更多人所知。民族傳統藝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必將面臨兩種新的選擇,要么就會進化要么就會消亡,而將它作為民族藝術得以傳承發展下去的最佳文化載體,人們認為有必要將其繼續發揚光大。從某種意義角度看,民族的舞蹈文化也是屬于世界的,精彩紛呈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劇更是傳承中華文化燦爛時代藝術精華中的一顆熠熠閃耀的璀璨明珠。為了始終保持民族舞蹈藝術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和不斷加強民族舞蹈文化藝術向前進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我們學習優秀民族傳統民間舞時,就需要熟練掌握各種不同舞蹈風格的優秀民族民間舞。與此同時,在人類文化學的學習中,一要注意保持正確的民主學習倫理心態,倘若總是刻意遵循一些原則如:民族虛無主義、,這樣就很有可能會陷入對民主主義科學精神的嚴重素質缺失和民主主義盲目崇拜。從優秀傳統舞蹈文化上的自我認識來說,通過對關于我國少數民族傳統舞和我國民間舞不同系統性文化理論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經驗研究,還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到其不同文化起源地的優秀傳統舞蹈文化,也可以從不同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舞蹈文化中不斷探尋其與現代文化的區別。通過深入學習民族舞蹈創作,在各種不同肢體上的語言以及動作上,我們不僅可以由此角度來一步步了解一下我國社會各族人民對于自己身體靈活度、柔韌性的巨大要求差異,還可以了解到他們在其人生觀、價值觀、情感觀等中所表達的不同之處。在激發學習中國舞蹈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和精神,進行弘揚民族愛國情感的文化教育。透過肢體的激情扭動,激發了廣大青年對中華民族傳統民間舞的強烈喜愛,促使他們深刻意識感受到促進民族民間文化發展傳承的巨大重要性,民族民間藝術的絢麗,增強他們的弘揚民族文化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5個性發展與能力開發

舞蹈活動是由一個人的各種肢體語言動作進行展現的,因此,在舞蹈教學的設計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舞蹈人員整個動作的立體性,此外,還應該盡可能多地留給學生自我動作展示的自由空間。通過自我個性的展示,學生自然可以充分彰顯他們的科學個性,這里面所說的這種個性教學并非那種特立獨行的科學行為,而是在始終保持著培養學生原始性和靈性的本質同時,表現表他出非凡的科學創造力和豐富想象力。現今課上學生教學的民族舞蹈民間舞主要項目為蒙古舞、藏舞、維舞、傣族民間舞、秧歌、花鼓燈等。在技術學科建設初期,對于技術教材的選擇及其要求,主要應該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具有風格性、代表性、可持續訓練性,即這類教材的教學內容風格要求,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可供廣大學生作為用于技術訓練的教材參考。所以說,民族舞和民間舞藝術課程主要是用各種文字或者符號形式,來表達促進民族舞者各種肢體和精神情感的協調。通過對不同少數民族傳統舞蹈的深入學習,學生在整體領悟力和綜合創造力等各個方面也有機會得到有很大的提高。民族舞蹈民間舞最早起源于古代中華民族大地,這種結合本土文化成長發展起來的傳統舞種本就能夠契合古代中華兒女的所有身體生理特征,因此,相比于傳統民族民間舞,民族民間舞對于開發中小學生身體的獨特性、培養他們的身體創造力本身就有著更為先天的優勢。而對于學習和深入研究其他民族或本地域的傳統舞蹈,對于自身比較熟悉的本地區民族或者是本地區民族舞蹈藝術類型解釋方法體系而言,總會與你自己所擅長的民族舞蹈文化類型而言有很大區別,整個學習過程往往會在不適應———不太能適應,不太能理解———理解中順利完成。文化學與人類學教師在舞蹈學科上的范式化和假設的實際需要,會致力于學生欣賞和重新理解“差異”,中國民族民間舞就是對舞蹈各種學習類型研究的較為深入,因此也會以學習他著舞蹈的不同風格、特色、不同形式來重新反觀自己較為熟悉的各種舞蹈學習類型,從而對其進行更好地自我發現,如同自己照鏡子一樣,學習他者舞蹈目的也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

6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

隨著高等舞蹈藝術教育在全國和社會進行大規模的推廣普及與水平提高,綜合類大學將高等舞蹈教育作為高等美育藝術教育的重要學習手段和教學形式,全能型高等舞蹈藝術教育專業人才和舞蹈編創藝術人才將在社會更具有一個廣闊的教育市場前景,改變現在舞蹈教學模式結構和未來課程教學結構勢在必行。各專業大學生必須學習掌握中國古典舞身韻課教材,芭蕾基本功訓練及芭蕾舞教學法,編導及現代舞,全面吸收各舞種的精華,豐富舞蹈語匯,包括中國民間舞,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厚基礎、寬口徑’能跳、能教、會編于一身的全能型舞蹈人才,與社會發展大口徑需求相吻合。"

7總結

當今,世界上大多數的國際學術研究創新都主要是面向跨學科的。對于中國中的民間舞蹈這門學科來說,文化學與人類學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并不完全是為了教學創新,而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補課或者是填補空白。當舞蹈專業技術理論體系建設已經成為中國民間舞蹈語文學科的一條教學捷徑時,文化舞蹈人類學理論應作為語文學科研究方法論的重要參考和教學研究重要資源,這是符合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必然選擇.因為今天的中國中間民族舞蹈的表演、教學、創作、研究,不僅僅是需要藝術展示表現出來,而且還需要對你所應該做的一些事情有一個合理的科學解釋,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的"知己知彼"就是要求我們從各種舞蹈學科中綜合學習,找到最恰當的專業理論實踐方法應用來加以分析和幫助提高我們的理論認識,指導和幫助修改我們所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同樣,文化舞蹈人類學專業理論和實踐方法的教學研究也是需要付諸實踐,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光輝.淺談中國舞蹈教育發展的區域化聯盟戰略[J].舞蹈,2017(07):62-64.

[2]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發展的再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05):1-4.

[3]趙鐵春.開拓與反思——中國民族民間舞系校慶活動總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04):31-34.

[4]黃劍波.文化人類學散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作者:趙喬飛 單位:長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