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策略研究
時間:2022-03-14 11:29:49
導語:淺談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新型人才,高校教育在保證專業素養的基礎上,要加強其身心健康教育。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開展適合當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本文從高校教育的地位、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學措施等方面對心理教育進行了研究。
自古我國就有“窮什么不能窮教育”的思想。由此可見我國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學生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大學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決定了國家的發展程度。教育模式必須與時俱進,適應當前社會下的大學生。本文從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出發,分析了心理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了近年來大學生的犯罪率及犯罪原因,從而闡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高校教育的地位和任務
高等教育是基于九年義務教育之外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方式,大學生肩負著發展祖國未來的重任,方方面面的進步都需要優質的大學生在將來為之做出貢獻。因此,大學生是全社會都投以關注的人群,是需要確保能夠在各方面都在正確的路上行走的人群。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知識與專業素養上的,還包括素質、道德、心理健康等,旨在培養出品德優良的拔尖人才。因此對于大學生教育,要堅持素質教育的方針,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素質,結合學生的成長環境,以人為本,制定出最適合當下大學生的教育方式。不能再以知識教育為重心而忽略了心理教育。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我們認為一個健康的人格應該擺在教育的第一位,作為一個高素質的大學生,無論專業知識是否完全掌握,都應該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用善良的心面對世界,對社會盡全力做出貢獻。新型教育方式應該首先明確用怎樣的教育方式去教導大學生,引導大學生成為一個三觀健全,專業過硬的優秀人才。大學生正處在形成自我人格,確定三觀的重要時期,高校的指導方式和方向在這個時候顯得尤為重要,應認真對待。
2加強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必要性
2.1大學生發生惡性犯罪的原因
近年來,大學生犯罪事件頻發,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究。首先,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大幅增加,但教師人數卻不能及時跟上,這之中的空白使得大學生的教育出現了部分停滯,不能照顧到每個人的每個方面,同時也造成了社會上一種不良風氣。其次,在大學生曾經的學習生涯中,通常都是以知識教育為主,很少接觸到法律方面,導致大學生的法制觀念薄弱,沖動時未能用法律約束自己,走了一條錯誤的道理,事后才后悔不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由于大學生的三觀尚未完全建立,或者由于成長過程中的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建立了錯誤的三觀,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或心理缺陷。這樣的大學生在面對逆境時往往不能妥善處理,無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難以找到平衡自身心理和現實環境之間矛盾的方法,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慌亂的心態使他們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式,造成犯罪事實,更有甚者幾乎完全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有問題,對于這種大學生,擁有再多知識也無法好好約束自己,無法對家庭、對社會做出應做的貢獻。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高校要做的就是要根據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在學生復雜的成長環境中找到最能影響他們的一種或幾種,制定出最適合他們的心理教育方案。
2.2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是一個十分自由、放松的環境,在緊張的高考戰爭中高度約束自己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感受到了不同于過去所有教育經歷中的高自由度,這時候的他們離開了父母,開始隨心所欲地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安排自己的生活與人生。但是此時的大學生還是尚未從父母羽翼中完全走出來的孩子,并且還沒有與社會有太多接觸,不具有成熟的判斷能力和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沒有了父母的保護,他們在遇到自己沒有想象過的挫折時往往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產生較強的心理波動并無處發泄。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絕大多數高校都不具備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和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學生的心理情緒無法得到正確的疏導與緩解,往往意識到了自己有心理問題也無處解決,后果要么是任其發展變得更嚴重,要么是找到了一個不正確的發泄方式,害人害己。大學教育模式的改革不僅是針對于心理教育方面的,但是心理教育是最應該也最亟待加強的一項內容。只有一個身心健全的大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所學全數奉獻給社會,才能保證在一生中不犯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大錯。新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和老一輩有了較大的不同,但同樣的是他們也需要得到認可,而不是用陳舊的眼光去審視他們,批評他們,改變他們。我們的高校教育應該隨著他們的變化隨之變化,社會變了,21世紀的中國不再是過去貧窮、受欺負的中國了,在溫暖富足的環境下長大的年輕人會有與老一輩不同的價值觀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給予他們肯定和支持,讓他們也充分肯定自己。心理教育就是順應大學生的改變,幫助他們肯定自己,排解不良情緒和不良心理,保證心理健康,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才。
3加強高校心理學教育的措施
3.1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相關機構設置模式
除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高校還應開設心理課堂,對學生進行集體的心理教育,防止有些學生因為內向,不好意思,而不敢去心理咨詢室。同時設立課后心理追蹤系統,通過不定期的問卷調查、老師上門答疑等方式來監控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對于心理咨詢室,除了當面咨詢,還可開展在線咨詢的模式,建立相關網站,讓學生在寢室就能找到心理老師,及時排解心理問題。對于以上三個部門的老師,都應聘請相關專業人員,任職老師要保證專業素養過硬,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不敷衍學生。不采用同時擔任任課任務的兼職教師,要保證該項工作暢通無阻的進行。
3.2高校心理學課程設置模式
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心理教育幾乎全都是采用公共選修課的方式,能修習這門課的人數有限,課時有限,教師也不一定專業,并且還有其他例如電影鑒賞等在學生看來更有意思的課程的存在,讓學生對心理教育相關課程的興趣大大降低,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的初衷完全沒有達到。因此,我們應該轉換觀點,首先,要開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并且將課時適度延長,加強心理教育的強度。其次,將心理教育與公共必修課,即諸如思修等全校每個人都會上的課結合在一起,在上課時將心理教育的觀點融入課程專業知識中,無時不刻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心理教育不知不覺滲入學生的腦海,將心理教育徹底落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教育,具備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能夠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從此將心理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教育中。
3.3高校心理學教學內容模式
在各種高校學生犯罪事件發生之后,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就這種現象,從原因分析到解決方法的討論已經發表的一定數量的論文,但僅僅是紙上談兵是無法改變這種現象的,唯有將之落實到實際中。這些論文是很好的理論依據,可以將其中涉及到的方法有選擇性的實施,再根據學生的反應,篩選出有效的方式后大范圍應用。大學生都是年輕人,因此可以采用多樣的方式,通過主題班會、集體活動等來通過邊玩耍變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愿的接受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不像知識教育那樣教育內容固定,沒有變化,對于心理教育,只要結果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過程可以是各種各樣,不拘束的,所有方式都可以不受到學生反感的情況下采用。
3.4高校心理學教學形式模式
傳統的教育模式并不適合心理教育,由于心理教育的教育內容和性質的特殊性,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能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因為我們要尋找更適合心理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地點不應局限于教室內,草坪、操場、走廊甚至網絡,都可以是進行心理教育的地方,教學方式也要采用游戲等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方式。總而言之,就是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產生反感情緒,真正接受心理教育并且從中獲取相關的心理知識。
3.5高校心理學教學考核與心理檔案建設模式
心理檔案對所有高校來說都是一個空白的領域,然而心理檔案在心理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心理檔案的建立是對每個學生的動態心理變化的記錄,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考核,掌握各個時期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有異常者要及時聯系該學生并用適當的方法溫和的進行處理。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檔案資料,不遺漏任何一個人。并且對學生的心理檔案嚴格保密,不以任何方式泄露給任何人,增強學生對心理檔案的信任,這樣才能更好的得到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況。輔導員和班主任要承擔起幫助建立心理檔案的任務,減輕檔案室老師的重擔,同時也能拉近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方便輔導員對學生的管理。
4結語
心理教育應得到充分的重視,保證其順利開展,在發展初期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只有堅持并將其普及,才能保證心理教育起到它該有的作用,保證大學生都能成為社會棟梁,成為三觀健全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肖冬梅 單位: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
參考文獻:
[1]任呈強.論加強高校心理學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2,(4):77-79.
[2]李必發.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多元化分析[J].科教文匯,2013,(36):180-181.
[3]李必發.“人性化”“民主化”“專業化”的高校心理學教育改革[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296-297.
- 上一篇:灰空間在建筑藝術設計的運用
- 下一篇:珍珠球進入高校公共體育課堂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