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基本方法
時間:2022-04-25 11:22:18
導語:教育心理學基本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心理學作為19世紀政治、經濟、教育與心理學融合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在經歷了附庸到獨立的蜿蜒曲折的過程之后,逐步成為一門獨立且體系完整的學科。縱觀當今時代,教師不再僅僅是文學家韓愈筆下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執行者,更肩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責。因而,教師學好教育心理學并在教學實踐中應用好教育心理學,是提高教師理論素養與教學實踐能力的有力保證。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概述;作用;方法
縱觀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格局的構建,促使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的溝通交流日益頻繁。由此可見,文化知識之于世界各國的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作為文化傳承的紐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離不開教育心理學知識的引導。現筆者以教育心理學的概述為切入點,論述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及研究方法,力求闡明教育心理學之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一)定義。教育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教育學與心理學融合交叉而成的學科,亦被劃分為應用心理學中的一種,且素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的教育心理學以教育實踐中呈現的各類心理、行為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囊括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心理學。而狹義的教育心理學以學校教育中學生學與教師教的基本心理規律作為研究對象。(二)研究內容。概括而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就是以學與教為核心而展開。所謂的“學”即為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受其個體差異(包括性別、知識積累狀況、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和社會文化差異等)的影響,對于教師借助教學情境所傳輸的知識、技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接受狀況和態度。所謂的“教”即為教師以教學環境為依托,借助適宜的教學媒體實施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執行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肩負傳授學生知識、技能的重責,更肩負著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學習態度的重責。而且教師為了提升教學的效果,做好教學評價以及課后反思亦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如何實現“學與教”的完美契合,也正是教育心理學所致力研究的內容[1]。
二、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通過分析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我們不難發現,教育心理學對于教育實踐中的各項活動不僅具有解釋的作用,更具有管控和預測的功能。概括而言,主要體現為如下幾方面:(一)助力教師準確了解問題。學生個體因素的差異,導致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快慢不同。而教師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一方面可以準確、合理、全面的了解到學生學習困難,從而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應對之策。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心理學也在與時俱進的不斷完善。準確剖析和認識新的教育現象,不僅需要教師深邃的歷史眼光、寬闊的現實視野,更需要教師不斷完善充實自身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及其原理。(二)為教學活動提供理論依據。教育心理學知識一方面為教師的實際教學提供了一般性的遵循原則,這些理論性原則指導教師如何將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材料、教學環境等轉化為具體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使教學活動在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心理的同時也契合教師自身的教學心理,從而有助于教學工作的優質化。(三)助力教師預測或干預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個性特征、心理特征等的復雜性,均需要教師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進行分析,從而預測學生可能將要發生的行為,并采取應對的預防措施,教師不僅可以游刃有余的駕馭教學過程,還可以很好的教導學生。(四)提升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教育心理學可以說為教師提供了科學研究教學過程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使教師不僅能夠理解、應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為基礎,進行創造性研究,并在實際的教學中驗證這些活動的原理。
三、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基于教育心理學在學與教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從事教育心理學的課題研究亦勢在必行。概括而言,教育心理學研究主要有如下幾種方法:(一)觀察法。所謂觀察法,即是教師將教育過程中觀察到的學生的一些心理活動的表現或行為變化記錄下來,從而為研究學生心理提供理論依據。觀察法作為教育心理學研究最普遍的方法,操作簡單且方便易行。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意識到,觀察法只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心理活動的某些外在表現行為,卻不能對心理活動有深入的把握。(二)調查法。教師為了更好的把握和研究每位學生的心理狀態,既可以與學生推心置腹的談話,通過學生的口頭回答,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可以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平時在家中的學習或行為習慣狀況;此外也可以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范圍更為廣泛、內容更為深入的調查了解。(三)個案研究。所謂的個案研究,即是教師對少數幾個人或者是個別人進行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的成功,需建立在教師與學生的良好關系基礎之上,讓學生充分的信任教師,唯有如此,研究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四)教育反思。教師在教學活動前和后充分做好教育反思,有助于找到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最終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素質。
四、結語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應用好教育心理學,不僅是教育實踐的需要,更是教師這份職業的使命所在。目前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工作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故而結合我國教育教學的實際,開展理論和應用研究,之于學生、教師與教學實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作者:馬羽坤 單位:保定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電影《黑天鵝》心理學分析
- 下一篇:文學修養提升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