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
時間:2022-09-14 04:34:22
導語:心理學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探討了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從三種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研究,即情境式課堂模式樹立積極心態;體驗式課堂模式提高積極體驗;辯論式課堂模式豐富積極認知。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
一、情境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心態
情境教學在現在的教學中常常會被教師使用。心理學認為,人的感受和體驗產生于人的活動。因此,教師通過創設具體情境,以引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或行為反應,在學生積極參與和教師根據心理學原理有目的的誘導下,學生自覺進行自我教育,發展心理品質,開發心理潛能。這種情境式教學可以按照以下結構來進行授課,首先,教師通過簡短的小視頻、情景劇等來將課程的內容引出來,話題引出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分享與討論,并將內容深化,討論后請學生進行表演,通過親身體驗來深入理解。最后,和學生一起通過教學內容來進行體驗情感、自我反思,內化品質、提升人格。例如,在進行“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小視頻,呈現內容是“美術教師正在上課,一名學生在睡覺,另一名學生將其叫醒,卻被教師發現并批評了。”短片播放后提出了問題:①如果你是睡覺的學生在下課后你會怎樣做?為什么會這樣做?這種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更有感觸,并且這種情境創設會讓學生想到自己,有利于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做法。根據情境來回答問題,學生能在心中形成一種思想,有助于他們形成換位思考的習慣。情境教學法除了回答問題以外,還需要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學生通過嘗試和展示逐步發現自己和其他學生的優點,如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和幫助他人等,用發展的眼光去欣賞他人,并對自身積極力量進行開發和利用。教師請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及交換角色,當學生體驗每個角色后,就會感觸到每個人處于不同的角色中會有不一樣想法,學生感悟深刻,這時教師再來總結“在生活中會遇到問題,如果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結果就會不一樣?!弊寣W生舉一些自己生活中因為沒有換位思考,誤解他人的例子,并談一談如果是現在的你,你會怎樣做。學生回憶事件,是對事件重建的過程,這種心理教育模式,能使學生一步一步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情緒的轉化,最終形成較好的心理狀態。這種課堂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樂于學習、不斷進步。
二、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積極體驗
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事物充滿好奇。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要在《綱要》的指導下,運用體驗式課堂模式,設置情境體驗、角色扮演、游戲等活動,讓學生參與體驗,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獲得充分的心理體驗,消化吸收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而內化為相關知識,增強其心理素質,達到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把積極心理學貫穿于體驗式學習的課堂模式全過程,在引導學生獲得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通過反思、概括、討論、評價等活動,從而產生新認識、情感或行動,并在實踐中加以檢驗、運用的過程。積極心理學框架下的體驗式學習模式強調“體驗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學習是知覺與感受和行動整合的主動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積極心理學的魔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考考你的觀察能力”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通過游戲來開展積極心理課程,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來觀察最熟悉的學生的衣著、配飾等,然后將眼睛蒙上,被觀察的學生進行換裝,之后摘下觀察學生的眼罩,讓他們去找發生了哪些變化。在活動前,教師先進行溫馨寄語,如“請相信自己,你一定有棒棒的觀察力!”讓激勵性的話語激發孩子們的尋找熱情。在游戲結束后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小組為什么找到不同的部分比較多?”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積極的、正面的角度。最后,教師適時地將小組間的合作及學作者簡介:徐瑩(1981—),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摘要:為了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探討了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從三種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研究,即情境式課堂模式樹立積極心態;體驗式課堂模式提高積極體驗;辯論式課堂模式豐富積極認知。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6401(2018)16-0080-02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總結,并再次溫馨寄語:“每天進步一點點,明天擁有大成就!”這種教學模式趣味性較強,教師的心靈雞湯能成為學生的“強心劑”,讓學生敢于在體驗式課程模式下,獲得更多的心理體驗。
三、辯論教學豐富學生認知能力
辯論式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體驗到對事件多角度的看法。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心理教師可以設計多種辯論式課堂,激發學生潛在的能量。在這種氛圍中,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任何觀點與方法,都不能簡單地批評和指正,而要通過小組的討論和辯論,讓學生作為課堂問題的研究者、解決者、推動者,利用理性的思維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從而解決價值沖突。積極心理的辯論方式比較開放,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還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辯論,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例如,在“做個快樂網中人”這一主題輔導時,教師讓學生圍繞“小學生上網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題目,分出正反方,在相互辯論中,澄清問題,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認知,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在辯論過程中,教師只需要聽學生辯論的內容,對其內容中消極的部分進行積極引導。教師將正確價值觀傳達給學生后,讓學生重新展開討論,這樣學生可以自己去理解這些內容,印象深刻。總之,積極心理學下的多元課程模式對小學生身心發展有積極的影響,筆者認為,除了上文提及的情境式、體驗式,以及辯論式課堂模式外,還可以延伸出不同層次的模式,如多元積極心理評價模式、積極心理學翻轉課堂模式等。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不斷地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使小學生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學模式下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人格健全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莫娟.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才智,2016(7):41.
[2]肖燕云.學校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及效果評價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3]韓云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與途徑[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3):39.
[4]姜海燕.多方位構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5):39-40.
[5]顧明遠.重視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08(8):1.
[6]尹秋云.積極心理學理論下心理健康課堂的定位與特質[J].當代教育
作者:徐瑩 單位:廣州市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
- 上一篇:司法局黨組上半年學結
- 下一篇:體育心理學下的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