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誠信教育提升路徑探討
時間:2022-07-10 09:04:24
導語:積極心理學誠信教育提升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積極心理學能提升大學生學習興趣、自信心與適應力,其核心是倡導用積極的心態和品質來面對問題。針對現階段大學生自身缺乏誠信意識、學校教育中消極示例引導所占比例較重、社會中不良風氣的影響等誠信問題,應開辟新途徑,將積極心理學用于誠信教育,引導大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和思維方式看待誠信問題;創造積極的誠信教育氛圍;開展課堂誠信教育;設立“誠信考場”,將誠信品質融入實際;加強正向引導樹立榜樣;實現大學誠信教育提升的目標。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誠信教育;提升路徑
一、概述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力量源泉。誠信更是人的一項基本素質素養,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石和標志,是國家良好的社會形象。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要倡導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就包括有要積極培育和踐行誠信的核心價值觀[1]。習在黨的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要強化教育和引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的日常行為,并轉化成行為習慣[2]。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具有誠信的優秀品質,并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現階段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是一個社會群體,這一群體所處的時期是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過渡時期。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以及誠信品質的培養,關系到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思想品質的傳承,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文明體系的構建,關系到祖國的繁榮昌盛,也關系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的未來發展。然而,目前在大學生中存在著課堂失信、考試作弊、交往不守諾言、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惡意欠繳學費、冒充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騙取學校經濟資助、論文造假、作業抄襲、就業時求職簡歷造假、隨意簽約毀約等種種不良行為。一些誠信意識淡泊的學生,甚至因其不良行為觸犯了校規校紀、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最終被學校處分,更嚴重的被開除學籍[3]。歸咎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一)內在因素。1.大學生自身缺乏誠信意識。進入大學校園,面對剛剛成人、開始獨自生活的自己,大學生們要面臨來自于道德、利益、情感等多方面的考驗,他們難免在權衡利弊的過程中手足無措、顧此失彼,很容易顯現出誠信缺失的表現。2.大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通過緊張的文化知識學習,突破千軍萬馬考到自己理想學校的大學生們,終于擺脫緊張學業和父母家庭的束縛獨自面對生活。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好奇的,他們難免對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理想變得模糊,信念目標不夠堅定,忽視了誠信道德的修養。3.大學生缺乏自覺性。有一部分大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缺乏責任心,高考這一人生重大目標實現后,終于能夠松懈一下,懶惰散漫的情緒就會突顯出來,很容易做出違背誠信的事情來。還有一部分大學生追求安逸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造成誠信觀念與自身行為不統一。(二)外在因素。1.家庭誠信教育不到位。很多家長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他們的誠信教育。家長們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們在物質上、學習上的要求,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忽略了孩子們的情感教育。當他們剛離開父母去獨自解決一些事情的時候,這些不誠信的行為就顯現出來。2.學校教育中消極示例引導占據主導地位。在大學的課堂上,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學校的教育管理中,也僅僅停留在對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要求上。對學生引導上,往往針對學生中出現的反面事例如考試作弊、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等來告誡學生不要這樣做。3.社會中不良風氣的影響。目前,社會中存在著虛假廣告霸占熒幕、偽劣產品充斥市場,拖欠賴賬比比皆是的現象。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在構建中,由于對社會認知的經驗尚且不足,往往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做出不講誠信的舉動和行為。
三、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作用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在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提出來的。2000年,《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Psychologist)雜志上刊發了由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和米哈伊•森特米哈伊(MihalyCsikszentmihalyi)所著的文章《積極心理學:導論》(PositivePsychology.anintroduction)一文。該文章指出,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部分,它采用的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和原則來研究幸福是什么,倡導人們用積極的心理取向來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并關注人的健康發展的一門學科[4]。積極心理學與過去占統治地位的消極心理學相對而言,它強調用一種樂觀的、正面的、積極的心理取向去對待人類的動機、潛能和能力,以此來激發人的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挖掘最大潛能,從而獲得更美好的生活[5]。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積極心理學繼承與發展了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心理學的精髓,關注人的心理或行為問題,提倡以人為本,通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挖掘人的自身潛能與積極的心理品質,助推其形成良好行為模式。積極心理學在新時代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提升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誠信學習氛圍。運用積極心理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們轉變思維方式,用主動樂觀的心態來看待學習這件事情,把誠信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來做。思想政治輔導員在與學生互動中,從學生關注的話題出發,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其中,并在整個班級或年級中形成一股合力,從而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整體誠信的氛圍。(二)提升自信心,收獲誠信體驗的滿足感。自信心是一個人能夠快樂成長和應對各種挑戰不能缺少的優秀品質。在誠信教育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通過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多關注每個學生的優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在學生做出成績或有些許進步時及時給予其鼓勵和贊揚,針對性的幫助他們增加快樂的體驗,有助于他們在愉悅的滿足中提升自信心,為誠信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三)提升適應力,自覺展示誠信的優秀品質。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中,并根據大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利用勤工助學、公益活動和志愿活動為有力載體,幫助他們將學校所學到的知識更好地與社會相適應,不斷提高積極地自我認知、自我認同和自我欣賞,同時在適應融入的過程中將正向誠信的優秀品質展現出來,進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四、積極心理學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提升的路徑
傳統的教育是基于發現了問題以后如何預防的問題。它呈現出來的是產生了不良影響而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解決問題。而積極心理學倡導的是正向引導的問題,它主張人們用積極的心態和品質來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將積極心理學用于誠信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以積極的品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引導大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和思維方式看待問題。教育首先是一種思想的引領。無論任何事物,都有積極的一方面和消極的一方面。教育者,尤其是大學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實踐中要主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引導、教育大學生擁有陽光、樂觀的心態,看待事物擺正位置,在做人做事的過程中講究誠信,注重調動學生內心積極的力量,并形成習慣性思維。摒棄消極的思想,鼓勵自我接納、自我欣賞,并強化誠信、善良、自強等優秀品質帶給自我的愉悅。讓學生體會到誠信的積極思想和行為所帶來的信任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并把它傳遞下去,從而獲得更多的信賴和尊重。(二)營造校園和諧環境,創造積極的誠信教育氛圍。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是對學生進行一種“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教育。看的多了、聽的多了,就會產生不用多說也知道的效果。和諧的校園環境就是一個營造誠信教育氛圍的主陣地,是一種積極的引導。學校可以組織大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誠信教育主題征文繪畫攝影朗誦活動、助學貸款誠信主題教育、“比勤奮正學風”專題活動、抵制非法校園貸的主題教育活動、反傳銷主題教育活動等等,讓大學生參與其中,感受活動內容中和參與活動過程中所帶來的正向能量,從而逐漸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方向。學校在設計項目時,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廣大青年學生,使各項活動覆蓋到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共享育人資源,發揮育人合力,協同推進校園誠信文化建設。(三)開展課堂誠信和誠信課堂教育,增加大學生積極的體驗。學校不僅要開展課堂誠信教育,還要開展誠信教育的課堂。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所有的教育者不僅要給學生講授好一門基礎課或專業課,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傳遞積極的思想,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逐步形成健康的品行、人格。同時,要設立專門的誠信教研室,講授《大學生誠信》這門必修課。在誠信課堂上可以講授誠信的由來、誠信的禮儀、做到誠信會帶來怎樣的益處,如果不講誠信又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同時,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情景式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其中親身體驗。使課堂活躍起來,這樣做比純粹的課堂教學會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做到在課堂中育人、教學管理中育人、服務過程中育人,讓學生全方位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四)設立“誠信考場”,讓大學生積極自覺地將誠信品質融入到實際中。考試是對學生掌握學業知識的一種評價手段。設立“誠信考場”,是對學生掌握誠信知識的一種測評,同時也是教學中鞏固誠信教育成果的一種體現。從積極的層面上設立“誠信考場”,即既沒有教師參與監考、也不設攝像頭、同時也不安排互相監督的考場機制。學生自行申請進入“誠信考場”參加考試,讓學生的誠信品質在參與自愿選擇的這一時刻得以體現。讓自覺愿意守誠信、沒有作弊心理的學生進入“誠信考場”參加考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誠信心理,引導他們在自覺自愿中向正確的方向靠攏,避免其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讓誠信教育融入學生一點一滴的大學生活學習中,并對其他所有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引導作用。(五)加強正向引導樹立榜樣,對誠信個人進行鼓勵表彰。將誠信的行為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加分體系當中,可以采用學生自我評定、同學互評和教師測評的方式進行量化式考核,并錄入其誠信個人檔案,在全體學生中形成一種正向的輿論導向。同時,設立專門的誠信單項獎學金,表彰在學習生活中講誠信的學生事例典型,鼓勵先進,讓先進帶動后進,引導學生將誠信作為一種優秀的品質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實現全體學生講誠信的良好氛圍。
五、結束語
大學生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群體,他們不斷地學習接受著來自于學校、來自于社會的新思想、新技能,他們思想活躍,善于接收新鮮事物。他們僅憑一己之力是很難做到誠信的,這不僅需要大學生自身做出改變,同時,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正向引導他們,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就是要多從正面引導,給剛剛步入成年行列的孩子們講好一堂人生課,引導他們滿懷積極的人生態度向著正確的方向起航、前進,必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5-05.
[2].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1).
[3]李艷玲,張羽.淺析和諧社會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J].高教學刊,2019(03):159-161.
[4]翟賢亮,葛魯嘉.積極心理學的建設性沖突與視域轉換[J].心理科學進展,2017(02):290-297.
[5]詹麗玉,練勤,韓布新.國內外積極心理學領域近期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02):208-213.
作者:楊洋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
- 上一篇:色彩心理學對室內專業的重要性
- 下一篇: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