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探討
時間:2022-03-16 11:24:47
導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重點內容。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核心素養的培養會社會的發展。本文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簡單探討,希望能夠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
1引言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核心素養的培養將促進社會的發展。大多數高中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不重視,給學生安排的課時少之又少,一周安排一節,甚至兩周安排一節。更有一些不好的現象,每當期末來臨時,有很多學校存在其他學科占用信息技術課堂的現象。這非常不利于高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一種不值得提倡的現象。在信息時代,我們應該充分重視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以及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此,本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簡單的闡述。
2信息意識的培育
信息意識是指學生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判斷,并做出相應的反映能力。這一意識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解決問題。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教師的理念也應該隨之更新,不斷思考并開拓出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敏銳的判斷力。例如,在面對高考時,高中生首先應該在心里意識到,這只是人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場考試而已,從而調節好心態去備考。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們在變幻莫測的社會中立足,并且積極向上地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3轉變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高中教學案例中,教師只顧著在課堂上講授書本知識,學生只負責聽課,幾乎不參與課堂互動。這種方法看似正式,但是會導致學生學習被動,并對學習產生厭倦感。隨著時間日積月累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漸漸增多,學生積累的重難點知識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的成績一再下滑,成績遲遲得不到提升。顯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適合當代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發展。鑒于此,教師應該把教學方式改革作為重點事項,迅速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思考并開拓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敏銳的判斷力,讓學生能夠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能夠迅速對新接收的信息做出積極、正確的反映,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材中,知識量往往較大,內容繁多。學生會對教材的知識點產生恐懼感,導致厭倦該學科的學習。因此,完全依賴教師課堂講解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儲備。
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想辦法更正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堂的立體感,促使學生融入課堂,同時讓他們能夠借助課堂中教師設置的情景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1],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學習到新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生活,并促進他們身心的良好發展。
4計算思維的培育
按照慣例,信息技術學科不在高考命題的范圍內。這就使得學生會輕視這門學科的學習。因為信息技術是核心素養的重點培養科目之一,學校以及教師應該改變這種傳統的思想觀念,在大腦中形成對該科目的重視心理,同時要組織一些正規活動對這一學科的重要性進行宣傳,讓學生逐漸開始重視這一學科的學習。在宣傳過程中,學校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學好這一學科有助于學生自身未來的發展;告訴學生這一學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今后對處理事情的判斷更清晰,學好這一學科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更好地面對以及解決問題。信息技術實際是當代高中生的一門工具類學科,學好這一學科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好處。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好信息技術學科的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例如,在《信息獲取》這一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一套完整的關于閱讀的調查問卷。在進行調查問卷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征求學生的意見,因為學生群體更接近于閱讀生活。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訪學校的圖書館,在問卷收集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應該及時調整問卷,這樣的課堂比傳統的刻板課堂更有現實意義。在帶領學生在走訪閱讀、制作、發放、調整問卷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將有助于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會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理論知識的真正作用。教師通過這樣的課堂教會學生要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會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
計算思維的培養有助于邏輯思維的鍛煉,邏輯思維的培育有助于高中生的敏銳度,使學生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能夠做出理性的思考,并在大腦中做出迅速的思考,搭建出問題的思維邏輯構造圖形,對大腦中的數據進行思考和轉換,從而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高中生計算機思維的目的就在于此。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使他們能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思維邏輯框架,并將問題進行加工處理,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計算思維”的引入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內容,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第一次提出了“計算思維”這一概念,并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將計算思維融入信息課堂時,教師需要意識到這是一種科學高效的學習方式,要避免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課堂,而是應該讓學生主動運用計算思維解決教材和生活中的信息難題。
在學習課本第二模塊時,學生可以合理地運用計算思維,研究計算機圖像的相關原理,并進行對比和記錄,查看前后兩次的參數是否相同。學生在進行對比和記錄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理解圖像的運用方式。計算思維需要貫穿信息技術的整個課堂,其中還包括課后練習。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布置練習任務,按照規定修改圖像的其他參數,如尺寸、大小等,在課后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由此可見,計算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投入時間去思考整個教學過程。這就是學生通過學習培養計算思維的過程[2]。
5數字化教學
數字化教學在當代教育事業上得到了大力提倡。這是由于這種教學思維方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十分有利。簡單地說,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指的就是善于選擇和使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善于將理論聯系實際,并運用所學的知識應對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3]。它要求學生適應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并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探究。通常而言,數字資源比較雜亂,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處理各種數字資源。也就是說,學生需要根據圖像處理的需要將數字資源組成自身所需要的、具有一定主題的資源庫。
學生除了需要在環境中開展學習任務外,還需要具備營造學習環境的能力,即根據數字化資源構建合適的信息技術學習平臺,在平臺中參與自我化學習、自我化反思。同時,學生需要善于甄別不同種類的數字資源,形成客觀、正確的信息態度和信息意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與信息意識不同的是,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突出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如在數字化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工具、搜索引擎等篩選數字化資源。互聯網中存在著大中小型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庫,都需要根據搜索關鍵詞來獲取。學生需要依靠自身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信息化主題的推動下自主選擇。在篩選數字信息和構建資源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自然會發生微妙的變化,使得他們的思維得到拓展,從而達到數字化教學的目的。
6信息社會責任的培育
信息社會責任素養主要表現在信息安全意識與能力。現今信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個部分,信息暴露在互聯網中,具有被侵害的危險。例如,很多人習慣于將自己的照片無任何處理地公布于朋友圈中,為那些以詐騙為目的的人提供了便利,他們會利用這些照片去冒充別人,并采取一系列的手段進行非法行為,以達到竊取私人利益的目的[4]。因此高中生應當能夠運用基本的技術手段保護信息和設備的安全。由于網絡信息的紛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和觀察互聯網現象,以批判性的思考和反思信息技術中的法律問題或道德倫理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考結果,讓他們意識到互聯網文化的不足與進步之處,在批判與反思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進步的空間。這樣才能讓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設置達到目的,從而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
7結束語
本文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了簡單探討,希望能夠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對學生的發展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5]。在未來的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關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過程,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態度、方法去學習,從而為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教育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龍云.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單元教學設計和應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濟南,2020
[2]尋明剛.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90
[3]鄒啟術.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研究.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南昌會場)論文集(三).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19-21
[4]張春林.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計算機與網絡,2019(24):45
[5]周丹.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析.成才之路,2018(11):83
作者:馬鳴 單位:廣州科學城中學
- 上一篇:少兒圖書館開展讀書活動探討
- 下一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助推文化建設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