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情態隱喻功能
時間:2022-03-19 10:36:00
導語:淺談情態隱喻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情態隱喻的意義入手,分析了其與情態助動詞所表達意義的細微差別;繼而介紹了它在應用中的三個功能,即表達主客觀性、表達禮貌意義和識別文體。了解這些功能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從而改善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技巧。
[關鍵詞]情態隱喻情態助動詞主觀意義客觀意義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情態是體現人際意義的語氣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表現語言人際功能的手段之一。它可以表達個人的愿望,要求他人承擔的義務,對事務發展趨勢的判斷等。情態意義大都由情態動詞和情態副詞以及謂語的延伸部分來表達。
一、情態隱喻的語法表達形式
(1)Tomisprobablytired.
(2)Tommustbetired.
例(1)與例(2)是采用情態副詞和情態助動詞表達情態意義,其相應的隱喻變體如下。
(3)IbelieveTomistired.
(4)It’slikelythatTomistired.
例(3)與例(4)中采用小句“Ibelieve”和“Itislikely”來表達情態意義,在語法中處于主導地位,然而它們并不是命題本身。例(3)和例(4)中,在語義上起支配作用的實際上是被投射句“Tomistired”,而不是投射句“Ibelieve”和“Itislikely”。這一點可由英語的附加疑問句來證實。
IbelieveTomistired,doesn’the?don’tI?
ItislikelythatTomistired,doesn’the?doesn’tit?
由此可見,體現情態意義的小句在例(3)和例(4)中相當于一個語氣狀語,從而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同一情態意義,在語法層上形成一個隱喻結構(朱永生,1994)。情態隱喻中的情態意義除了可由小句中的動詞、形容詞和名詞來表達以外,還可由名物化、動詞詞組復合體以及介詞短語等其他形式來表達(周大軍,2003)。
二、情態隱喻與情態助動詞所表達的情態意義的比較
1.情態助動詞概括,情態隱喻具體
情態助動詞的情態意義是概括性、泛指性的,它僅表示“實現的可能性”,不暗含“實現的本身”。而相應的情態隱喻形式則包含了“結果的實現”這一意義。
(5)Inthosedaysonlymencouldvoteinelections.
(6)Themanenteredthehallandcouldvoteintheelection.(誤)
(7)Themanenteredthehallandwasallowedtovoteintheelection.
在例(5)中,情態助動詞“could”表達了那個時代只有男子擁有選舉權,不包含實施選舉這個動作,所以例(6)是錯誤的。因為在前一小句“Themanenteredthehall”設定的背景下預示了投票這一行為的實施。
另一個例子也證實了這一點,如:
(8)Heranafterthebus,andwasabletocatchit.
(9)Heranafterthebus,andcouldcatchit.
“beableto”隱含了他能搭上車這一結果,與前面的“heranafterthebus”形成呼應。而“could”表示他能趕上車的這種可能性,是處于發話人的想象世界里的東西,和前一分句“heranafterthebus”的具體場景相脫離。
2.情態助動詞模糊,情態隱喻清晰
情態助動詞表意模糊,情態隱喻可將其所表達的意義明晰化,如下例。
(10)Tommustbeinschool.
這一句中的“must”可能含有“可能性”和“責任”兩種意思,利用情態隱
喻就可將其明晰化,如表達“可能性”時可用
(11)Itiscertainthatheisinschool.
(12)Iamsurethatheisinschool.
表達“責任”時,可用如下隱喻方式來表達。
(13)Itisimportant,vitalthathegoestoschool.
(14)Itis(strongly)requiredthatTomgoestoschool.
另一情態助動詞“may”也有類似的情況,如:
(15)Hemaygo.
在上例中“may”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表達“可能性”和“允許”這兩種不同的意義。表達“可能性”時,我們可用隱喻方式來表達。
三、情態隱喻的功能
1.表達主觀性和客觀性
通過情態隱喻表達的情態意義分為兩大類:主觀情態意義和客觀情態意義。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情態隱喻表達的是客觀情態意義,但表達主觀情態意義的情況也存在。主觀情態意義指發話人明確地表明某一觀點是他自己的意見,從而使評價的主觀性得以突出。客觀情態意義指發話人使自己的觀點客觀化,使受話人看起來客觀自然(李杰,鐘永平,2002)。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16)IthinkTomisagoodstudent.
(17)Inmyopinion,Tomisagoodstudent.
(18)Iamsureweshouldgothere.
以上三例明確地表示出評價的來源,即說話人從主觀上對命題進行臆測,表達出說話人的主觀態度。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情態隱喻表達的是客觀情態意義,在這種情況下說話者隱藏了觀點的來源,使其看起來客觀自然,如下例所示。
(19)Youaresupposedtodoyourownhomework.
(20)Youareobligedtocomebackbeforethisweekend.
(21)ThereisaprobabilitythatTomwillgotoschool.
(22)ThereisacertaintythatTomwillgotoschoolonMonday.
在(19)和(20)中使用了動詞詞組復合體“besupposedto”和“beobligedto”使受話人感到發話人所施加的壓力來自于另外的渠道,與說話人無關,從而表現出客觀性。在(21)和(22)中,名物化的“probability”和“certainty”消除了說話人明顯的“介入性”,使可能性獨立于發話人之外,使受話人感覺到發話人是依賴客觀事實的可能性而不是發話人自己的主觀想象作出的評判(李杰,鐘永平,2002)。
2.表達禮貌意義
Leech(1983)在討論禮貌原則時提出了語用層級的概念。Leech認為,在言語交流中,話語越間接,使受話人選擇的余地就越大,話語也就越禮貌。在現實交際中,話語的禮貌程度受說話的場合、談話雙方的地位、親疏關系、權勢的影響。但在語境一定的情況下,情態隱喻的主客觀性與話語的禮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關聯性。因為情態隱喻多數表達客觀意義,似乎使受話人感覺壓力、責任等類似意義好像來自于發話人以外的地方,從而使受話人不會感到拘束或壓力,即使是拒絕了,也不會感到為難。這樣就給受話人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受話人有更多的空間對話語效度進行爭論。例如在下兩例中,第一句較第二句更為禮貌。
(23)Youmustcomebackhomebefore12.(主觀性)
(24)Youhavetocomebackhomebefore12.(客觀性)
第一句中發話人要求受話人必須在12點之前回家,情態助動詞“must”表達的是發話人直接對受話人提出要求,使受話人的面子受到威脅,并且不給受話人留有商量的余地。而第二句中的“haveto”表達的是客觀情況要求受話人必須在12點以前回家,聽起來與說話人的主觀態度無關。這就使得受話人的面子得以保全,并有了充分的回旋余地,因此也就更禮貌。
四、結束語
情態隱喻是表達情態意義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所表達的意義和情態助動詞所表達的意義有著細微的差別,研究這些差異對完善情態系統的研究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它在實踐中的應用。對情態隱喻功能的論述將情態的研究拓展到語篇,具體地探討其在實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情態隱喻的意義和功能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具體的應用中才能不斷地豐富對兩者關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BaJin.BitterColdNights[M].BeiJing:BeiJingPeople’sLiteraturePress,1986.
[2]Leech,G.Principle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3]侯維瑞.英語語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李杰,鐘永平.論英語的情態系統及其功能[J].外語教學,2002.
- 上一篇:廣告英語語言現象分析論文
- 下一篇:談英國文學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