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中師生關系建立論文
時間:2022-08-21 05:48:00
導語:外語教學中師生關系建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外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師生論文情感的交流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在闡釋“師生關系的定義”和“良好師生關系在中學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后,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中學外語教學師生關系建立建立途徑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健康的情感能夠有效地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精力充沛、意志堅強、思維敏捷、想象豐富、記憶增強,學生的心理潛能會得到高效發揮。反之,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則會使智力活動受到抑制,降低學習效果。認為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學習者的個別因素,包括焦慮、態度、動機、個性、自尊與自信等。第二類是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課堂交流、跨文化意識等)。外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是師生有目的、積極主動參加的雙邊活動。師生情感的交流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可見,外語教學中,師生關系對教與學的影響也是值得探索的課題之一。
一、“師生關系”的定義
“關系”是指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關系或心理距離。(皮連生,2002:326)在學校,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我們幾乎天天上課與學生接觸往來,因此,“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里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過程,是教育和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媒介。
二、良好師生關系在中學外語教學中的地位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認識速度和質量與其認識密度、情緒、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事實上,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學生對外語學習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與老師的關系。當今的外語教學是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標的,它不象歷史、地理知識那樣靠背誦語言知識就能掌握,也不象數、理、化那樣靠透徹的理解、周密的分析。外語課堂教學比起其它學科來,在教學方法上、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上,在教學設備的運用上都應更加先進。
外語教學過程中師生、學生之間相互交往是學生獲得有效輸入和內化課內外輸入并逐步轉化成輸出的最理想的途徑,外語教學只有通過相互交往活動,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實際運用能力)。因此,為了保證交往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更應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要途徑
1.提高自身的素質,形成個性風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個文件中對外語教學質量提出了,“5個因素和1個公式”。這5個因素是:(1)國家對外語教學的政策;(2)學生的來源與素質;(3)教材的質量;(4)教學環境與條件;(5)教師的素質。這5個因素中,前4個是可變因素,而教師的素質是決定因素。1個公式是:教學質量=[學生(1分)十教材(2分)+環境(4分)+教法(3分)]X教師。這個公式中括號內4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師的素質分值越大,乘積越大,即教學質量越高。由此可見,外語教師的素質(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對提高外語教學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的問題就是教師的問題。建立一直合格的、新型的中學外語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計,是提高中學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2.真誠地理解、接納全體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與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教師可通過了解、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學習的愛好、困難,實現應有的“移情”,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用外語的交往活動,時刻注意學生那段時間中的使用外語能力的進步。師生之間只有在相互理解、接受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關系,學生才能對教師所教學科采取合作的態度,樂于為他們所喜愛的教師而努力學習。3.給予學生期望與成功
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給予肯定、贊揚和鼓勵。而學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勵后,會激起對教師的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的信心與決心。如此良性循環,會產生教師所期望的效果。讓學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也是融洽師生關系、改善英語學習環境的途徑。
4.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
隨著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外語教學也就更顯得日趨重要。作為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汲取某一方法的優點,篩除其不足之處以創造有效的方法來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學習對象。正如Robinet說的:“優秀的教師總是充分利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最好的教學材料。”①方法一:創設適當的情景,在活動中學習。創造和利用情景組織課堂教學,可以給學生營造交際氛圍,引發學生參與交際的興趣,培養他們使用英語的能力。把教學內容和實際相聯系,模擬真實生活情景,將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力求課堂教學生動、形象、活潑。
②方法二:采用開放式或討論式教學。復述、表演、辯論、演講、口頭作文等訓練方法,均使學生通過實踐來鍛煉實踐英語的膽量和英語口語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表現自我。
③方法三: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隨著多媒體、影碟機、網絡的廣泛運用,英語教師應充分運用這些媒體,根據課文具體內容,制作直觀易懂的課件,使課文中角色鮮活起來,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先進的媒體還可以增加課文知識的信息量,加大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提高單位課時的效率,使英語教學實現“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的先進教學模式。
④方法四: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好輔助形式,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活動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事業,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課外活動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組建課外興趣小組,辦英語小報,出英語墻報,組織課外閱讀,開展英語歌曲、話劇表演等競賽,辦英語廣播、英語講座等活動。
另外,教育部新頒發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選修可作了初步的設想,也利于英語教師的借鑒,如語言知識與技能類(初級英語語法與修辭、英漢初級筆譯、英語應用文寫作、英語報刊閱讀、英語演講與辯論);語言應用類(文秘英語、科技英語、信息技術英語、初級旅游英語、初級經貿英語);欣賞類(英語文學欣賞入門、英語影視欣賞入門、英語戲劇與表演入門、英語歌曲欣賞)等。這些活動均能開闊學生視野,清除心理疲勞,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融洽師生情感,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鑫英語教學中師生情感協調與縮小兩極分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3(3).
[2]叢光.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心理的因素及對策[J].山東外語教學,1993(l).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王勇.外語教學發的發展和改革之我見[J].國外外語教學,1998(3).
- 上一篇:大學英語評價手段改革論文
- 下一篇:英語課堂提問技巧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