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與英語詞匯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3 08:26:00
導語:文化差異與英語詞匯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擬通過對比詞匯在中、英兩種語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在涵義、日常生活、稱呼、社交禮節、性別、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等異來探討英語詞匯教學中如何融文化知識于語文中,以導入文化的適度性,從而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達到詞匯教學的真正目的。
一,引言
詞是語句的基本單位,通常所說的話都是由一個個詞構成(陸國強,1983年)。在某些人看來,學語言,如英語,就是把一個個的詞、詞組、短句學好,掌握其讀音、拼寫及意思,同時掌握一些基本語法,知道如何把一個個的詞、詞組及短語連接起來。掌握了這些,英語就學得差不多了。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只是把單位按字母意義串起來,而絲毫不懂有關文化背景知識,在實際運用中是行不通的。例如:(1),英語中greenwithenvy是什么意思?人們忌妒或羨慕時臉色真的變綠或發青嗎?(2),英語中說paulwasinbluemood;paul(保爾)是什么情緒?高興、激動、悲哀,還是什么?
在上列兩句中,green(綠)和blue(蘭)都不是指顏色,兩個詞都有別的意思一某種文化方面的聯想--從字面上看這種意思不明顯。在詞典上,green這個詞有"(臉色)變綠"的意思,但greenwithenvy是個固定詞組,不過表示"十分妒忌"而已。blue這個詞與mood之類的詞連用估現某種情緒時,表示"沮喪的"、"憂郁的",例2之意保爾情緒低落。以上兩個例子就涉及到詞的字面意義和聯想內涵意義,這就是語言文化差異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在理解目的語(targetlanguage)時,遇到的障礙并非語言知識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異導致的。由此可見,在詞匯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化因素的對比顯的尤為重要。
二,語言與文化
學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毫無疑問,詞匯教學也要為這一目的服務。人類的交際不單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跨文化現象。在教學中,要對兩種交際文化進行對比,我們首先從文化談起。
文化culture一詞是一個含義極度其廣泛的詞語。它狹義指文學,音樂、美術等,而廣義講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按照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對"文化"所下的定義,我們所說的"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鄧炎昌,劉潤清1989年)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冠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三,中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人學英語大多數從初一開始,近年來才開始在部分小學開設英語課。從6年的中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筆者發現教師授課都存在一個普遍特征,那就是先教單語、短語,再講授課文和做練習。對于單詞的講授無不遵循三個原則:音、形、義,其中"義"也僅僅停留在單詞的講授無不遵循三個原則:音、形、義,其中"義"也僅僅停留在單詞本身的字面意義上。而對于課文的講授則過分強調語言規則,即一個個的單詞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合成句子以及某些單詞和短語在這個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另外,對學生所掌握詞匯的考核也僅僅停留在要求學生會讀、會寫以及會運用單詞簡單造句,對于文化知識或是自身缺少了解,知識面不夠廣博,或是以為文化知識對學習語言,對提高考試成績無多大關系,因此往往一帶而過,甚至干脆置之一旁。這種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絕大部分學生完成六年的英語學習,腦袋中也裝滿了單詞和短語,可惜無法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學到的仍然是"啞巴英語"。就是在中學英語新教材已經全面使用的今天,由于以上種種原因,雖然平時注意聽、說訓練,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詞匯進行簡單交流,但由于對語言差異問題缺乏了解,以至于詞匯使用不當,出現諸如把"力大如牛"譯成"asstrongascow",把"凡人皆有得意的"譯成"Everypersonhasahappyday.",產生交際方面的一系列錯誤。其二例正確形式為asstrongasahorse,Everydoghasitsday.
四,中、英文化比較及英語詞匯教學
4.1,字面意義和涵義
字面意義就是基本的或明顯的意義。
詞的涵義是詞的隱含或附加意義。
從這個定義的解釋看,對于學外語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知道詞的涵義。不了解詞匯涵義,會在語言上犯嚴重錯誤,有時誤把好言當惡語,引起談話者的一方或雙方不快;有時誤把嘲諷當稱贊,被人暗笑。
如"peasant"一詞,是"農民"之義,但外國人眼里不是"農民"之意。英語中的peasant與漢語中的"農民"所體現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義,英語中的peasant是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新編緯氏大學詞典》:"一般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們低下的人"。在漢語中,"農民"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無論在革命斗爭中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絲毫無貶義。
再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這兩個英語詞。Politician是"政治家"嗎?反過來說,漢語中的"政治家"這個詞應該怎樣譯成英語呢?有些略指英語的學生譯作politician,這是不合適的。Politician這個詞在美國英語中,往往有很強烈的貶義色彩,引起別人的蔑視。它只為謀取個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這個詞還有"精明圓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義。指一個人做事和說話時,信心十足,非常老練。漢語"政治家"這個詞應譯為statesman,在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當中都很貼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國家的明知之士;人們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級政府官員稱為statesman.
2,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判別
見面打招呼
中國人在吃飯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語"吃了嗎?"而美國人則用"Hello"或"Hi"。如果不理解其涵義,美國人會認為,這種打招呼是說:"沒有吃的話,我正要請你到我家去呢。"總之,這樣打招呼有時意味著邀請對方去吃飯。
再如,漢語中的"上哪去啊?"事項"到哪兒去啊?"這樣打招呼的話直譯成英語就是Whereareyougoing?和Wherehaveyoubeen?用這兩句英語來打招呼,大部分講英語的人聽了會不高興,它們反應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著嗎?)
3,稱呼語中的政治地位差異
無論在英國或是在中國,人們的政治地位及身份是有所差別的。不同地們、身份的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起。這就產生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問題。中英稱號不同,請見下表:
StatusChineseEnglishWrongSpeech
Superiorpeople姓+頭銜/職務例王院長劉軍長馬經理
Rank/Post+namePrincipleWangArmyCommanderLiuManagerMa
Name+Rank/PortwangPrincipleLiuArmycommanderMaManager
Exceptions
姓+頭銜/職務例馬市長牛州長楊博士
Rank/Post+nameMayorMaGovernorNiuDr.Yang
Rank/Post+nameinSoundMayouHorseGovernorCowDr.Goat
4其它社交禮節上的不同
以please"請"為例。但是在某些場所卻不宜用英語please。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不說please,一般說:Afteryou。但是初學英語的人常用Yougofirst,這是不對的。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者請人抽煙時,一般用Helpyourself(tosth.),也不用please.。
5,英漢語言中的性別差異
英、漢兩種語言中,在區分禽獸的性別時,用詞也有區別。在漢語中,一般只用"公"和"母"(或"雌""雄")二字來區分性別;比如"公牛"、"雄雞"、"雌雞"等等;在英語中則往往各有單獨的稱呼,小動物也另有名稱。具體請看下表:
總稱雄性名稱雌性名稱小動物名稱
chicken雞cockroosterHenchich
duck鴨drakeduckduckling
goose鵝gandergoosegosling
horse馬stallionmarefoal
cattle牛bullCowcalf
pig豬boarSowshat
dog狗dogbitchpuppy
sheep羊ramewelamb
deer鹿stagDoefawn
當然,并非所有禽獸都要用自然現象名稱來區分雌雄。要用male和female或she再加上原名。比如:femalepanda母熊貓,she-wolf母狼等。
6,不同語言文化中詡的感情色彩差異
以"顏色"為例,不同顏色在不同語言中表達的方式并不一樣。在中國代表一種意義,在西方又表示一種涵義,甚至對"顏色"的涵義理解恰恰相反。請看下表:
字面意義涵義
green綠green-eyed嫉妒("紅眼病"而不用red-eyed)
blue藍blue-mood沮喪的、憂郁的ablueMonday倒霉的星期一
red紅red-faced不好意思、難為情、困窘inthered虧損、負債、赤字
white白Awhitelie不懷惡意的謊言
black黑inablack經營一項企業盈利
yellow黃yellowjournalism不擇手段地夸張沉浸以招攬或影響讀者的黃色新聞編輯作風
五,結束語
詞是語句的基本結構單位,是進行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詞匯教學不能為教詞匯而教詞匯,文化差異是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對中英文化差異進行比較,是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真正集領會到詞的涵義,并能正確運用所學到的詞匯進行交際,才能真正達到詞匯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鄧炎昌、劉潤清,1989《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外語教學與語言研究出版社。
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語言研究出版社。
王德春、孫汝建、姚遠,1995《社會心理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胥懋云,2000《二十一世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外語教學與語言研究出版社。
陳申,2001《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陸國強,1983《現代英語詞匯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楊國燕,女,1962年生,河北省行唐縣人,畢業于河北師大,學士學位,講師,主攻方向:語言與文化,十余篇。
關鍵字:英語論文文化差異英語詞匯教學
- 上一篇:讀把信送給加西亞有感
- 下一篇:讀論語心得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