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與英語學習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8 08:45:00

導語:非智力因素與英語學習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智力因素與英語學習研究論文

教學是一個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互動過程,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而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這兩種因素相互起作用的結果。學生學習成功與否除了受智力因素制約外,非智力因素同樣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如何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索某種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并帶來直接的成效。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1.教師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師生良好的課堂互動

很多學生表示,自己經常做好課前準備,就等老師來上課了。但是老師上課熱情不夠,自言自語,不愛提問,就算是提問了,學生回答得不好,老師就容易生氣,學生聽課的期望和熱情自然就消失了;下課后學生提問,教師愛理不理,或者回答問題情緒化,這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不小的打擊。教師的工作熱情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從儀容儀表到語言的使用,向課堂傳遞出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學習的信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便發揮他們的潛質。

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照顧所有知識層面的學生,設立不同層次的提問,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究,不停地思考,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努力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疑為主軸,練為主線,以師生互動為課堂活動標準”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

2.展示現代型、專業型教師的形象

現代教師不再是往日的“教書匠”。現代教師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上課有明確的教學目的,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完整流暢的教學過程,多變靈活的教學方法,直觀的教學效果;以知識傳授為載體,與學生實現心靈的溝通,思想的交流,生命的對話;使教育深入學生心靈,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幽默,口語表達純正流利,講練結合,舉一反三,化難為易,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讓他們體會到教師工作態度上的敬業、知識傳授上的專業。教師從事的是一種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學生只有從內心敬佩教師的勞動付出,他們才會自覺去學習,以積極的學習態度報答教師的辛勤勞動。

3.充分挖掘現有英語教材背景知識的趣味性

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更是一種語言,語言的作用就在于它是一種社會溝通工具。要學好英語,僅掌握語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相當寬闊的知識面。現行中學英語教材內容中有很多涉及英語國家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體育等方面的內容,比如南半球澳大利亞的季節和我們國家的季節剛好相反,西半球美國的白天、黑夜和我們國家的情況截然不同,歐洲的經濟實力、新西蘭的羊毛、美國的NBA等,這些內容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們在處理教材的時候,可以利用發散思維,適當展開相關內容的聯系,讓西方文化豐富的內涵、別有特色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知識。

4.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

課外活動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發展運用能力的平臺。適當組織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可以使緊張的英語課堂得到輕松地延伸。舉辦英語晚會,學生唱一首英文歌,演一幕英文戲,需要背熟、讀熟好幾段文字,在觀眾面前使用,一輩子難以忘記;在校內開設英語角,適時邀請外國人參加,讓廣大同學應用英語和外國人、教師、同學進行廣泛的交流。看到外國人、老師、同學說流利的英語,在心靈上對旁觀的學生有很大的促進。課外活動的開展能鼓勵學生在課內認真學習,課外補充、完善自己所學的知識。

二、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情感的因素

有關研究顯示,當教師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影響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是情感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師生之間的愛更具有特殊的魅力,她能融化冰凍的心靈,增強自信的希望;她能點亮啟航的明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她能找回迷途的羔羊,使之踏上健康的人生旅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充分利用情感的因素。

1.關愛、鼓勵學生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和鼓勵,特別是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作為教師,天天和學生在一起,我們應該練就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善于發覺學生的喜怒哀樂,把他們的事情當作我們自己的事情來看待。后進生遇到挫折的時候,感情上的壓抑和創傷更深,因此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鼓勵。要善于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善于欣賞他們的興趣與愛好、一言一行以及奇思妙想,以激勵他們不斷進步,走向成功;每次考試后,把成績不好或進步不大的學生分別找來,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他們的優勢,制定改進措施,并鼓勵他們。

2.親近、尊重學生

學生需要教師的親近和尊重。要做到親近、尊重學生,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容易接觸。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老師在言行上要尊重學生,在態度上要接近學生。現代教育學認為,處理師生關系最好的一個辦法之一,就是給對方一個臺階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未成年的學生,他們免不了犯錯誤,但是他們所犯的錯誤大多是無意的。作為老師,要學會寬容,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時間和機會。

三、激發學生學英語的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是指英語學習的動力因素,我們可以利用英語在社會環境中的存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動機。生活需要英語,家電產品、食品、汽車、數碼產品等,英語無處不在:PHILLIP是電視產業的佼佼者;McDonald''''s是快餐大王;lBM是世界上最好的電腦;Nikon是世界品牌相機;一些小吃的包裝,如果看懂英語SplitHere(從這里撕開),就可以比別人先品嘗一步;農村買的進口復合肥,如果熟悉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就可以先行使用了;學電腦的人如果掌握英語,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運行各種復雜軟件。學習需要英語,升學考試要考英語,大學需要學英語,不通過英語四級考試,就業有困難:工作需要英語,不通過職稱英語等級考試就不能參加職稱評定。國家建設迫切需要英語,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很多國外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經驗,英語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學生了解英語的重要性后,自然倍加重視。

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課程改革、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葉圣陶說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學生學更重要,因為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要培養學生形成自身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課,做筆記;課后復習,做練習,并養成課后閱讀的習慣和抄寫工整的習慣;養成獨立思考、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等等,使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愛學。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則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因素。因此,在抓智力因素的同時,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