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聲樂教學思考
時間:2022-10-28 10:52:00
導語:高校聲樂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從傳統到目前改革中的高校公共音樂課程設置來看,高校聲樂課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高度概括了高校聲樂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三方面,提出高校聲樂教學合理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音樂
一、高校聲樂需要明確教學目的
高校聲樂課是向高校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直接的重要的途徑。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而且擴展到社會文化層面,素質是個體性、群體性和民族性的統一。這就要求既重視個體的各種素質的教育,又重視群體素質的完善,還要致力于全民族整體的提高。素質教育的目標正是公共音樂教育的總體目標。
中國的高等學校面臨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培養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普通高等學校一個重要而迫切的任務。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諸多事物,面對伴隨科學而來的西方的文化、道德標準、價值觀等問題,大學生思想產生了困惑,他們在思維上受到各種現代哲學思潮的侵擾,對正面的教育產生了懷疑和逆反心理。由于應試教育帶來的知識面扁窄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對我國及世界優秀的藝術文化不甚了解,藝術素質普遍偏低,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產生心里障礙,在受到困難與挫折時,藝術作為最普遍和最深入的精神形式,在大學生的生活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一時期,一部分消極低俗的藝術正迎合了這種消極情緒,客觀的增長了大學生的苦悶心理。中國學術期刊網論文中心。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鑒賞能力,陶冶大學生的高尚情操,加強大學生的文化修養成為高校藝術教育的一個嚴肅而又迫切的任務。
二、高校聲樂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2.1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要強調“綜合’夕。一是能力的綜合。要完成綜合性學習,學生起碼要具備資料的搜集能力、資料的分析判斷整合能力、與同學間的協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現能力。不僅要有基本的識譜與歌唱能力,而且要有處理和表現歌曲的情感能力,還要具有了解與歌曲有關的社會與文化知識的能力。中國學術期刊網論文中心。在這個基本要求之上,還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想結合,培養學生全面的學習能力。二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不僅局限于音樂學科內,而是拓展到與音樂學科相關的姊妹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文化,走向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2.2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所要學習的音樂素材作為討論和研究的主題,在開放的情景中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創設情景、注重實踐,營造聲樂學習的氛圍。中國學術期刊網論文中心。在平時的聲樂教學中,老師經常引導學生尋找歌唱的感覺和歌唱的感情,使學生能對歌曲的情感作到真正的把握和投入,猶如自己是歌曲中的主人公一樣,這種創設情景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想象,提高學生的歌唱情感能力。二是培養創造、注重發展,展開聲樂文化學習的研究。高校的聲樂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讓大學生學習聲樂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是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使他們在掌握聲樂知識的同時,在聲樂文化方面能進行學習和研究。高校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對象決定了研究性學習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運用的意義是重大的。
2.3合作性學習
高校聲樂教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合作性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合作性學習就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在此過程中師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交流思想、情感,通過平等、民主、合作的方式進行教與學: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聲樂時容易出現的怯場、緊張等心里現象。
2.4分層教學
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聲樂的能力參差不齊,所以運用分層教學方法教授技能技巧知識非常合適。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強調(l)學生現有知識、能力水平;(2)分層次;(3)所有的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老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高校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有時候需要多種方法相互滲透著使用,有的放矢,實現全員調動,教在學中,學在教中。平等、民主、和諧地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是基礎,學生主體地位的呈現需要教學雙方的合作進行。實踐出真知,以上所舉幾種方法只是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筆者常用到的幾種方法,有待進一步充實和提升。
三、高校聲樂教學需要科學規范的評價
高校的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以音樂為紐帶拓展學生的綜合文化知識。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要本著以上一下主要原則去評價。
3.1著眼整體
(一)在聲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是否使學生真正的愛上了歌唱,使歌唱成為了他們每一個人自身的需要,不受任何客觀條件的約束。
(二)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在學習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知識的同時,主要評價學生對歌唱的情感和審美能力是否提高,提高的程度如何。
(三)對于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是否得到提到。比如:除學習唱歌外,學生的表演、聽賞、分析、創作等全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四)聲樂教學過程中是否結合普通大學生自身的專業,以音樂為紐帶,使學生學習和感受與文化相關的姊妹文化,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拓展了學生興趣和學習的空間。
(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有創造欲望,并有創造的行為。
3.2重視發展
教育的過程是個動態的過程,作為受教育者一人,是一個具有思維能力的有能動性的、有創造力和無限潛力的對象,因此在評價中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
(一)根據其原有的聲樂基礎,看其現在的各方面的能力,分析其提高的程度來進行評價。
(二)根據現有的聲樂能力預測其發展的可能性,對各種學習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動程度的、恰如其分的鼓勵,促使他們更好地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師聲樂集體課的教學效果[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
[2]王圣春.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存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12).
[3]李愛真.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模式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6.
[4]陳惠玲.我國理工科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 上一篇: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實踐思考
- 下一篇:鋼琴教學內容與課程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