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對中學生心理影響論文
時間:2022-08-14 05:57:00
導語:流行音樂對中學生心理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流行音樂和中學生心理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中學生由于其特定時期的心理特征近乎狂熱地偏愛流行音樂,成為流行音樂文化的主要消費者;另一方面,流行音樂及其文化外延又反過來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成為中學生精神養料的一部分。流行音樂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是具體而復雜的,總的來說可以梳理為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兩大塊。接下來,本文將對這兩個部分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字:流行音樂中學生心理影響
一、正面影響
通常我們的教育者看待流行音樂多持否定態度,認為流行音樂對中學生的影響主要是負面的。事實上,流行音樂也有自身的優勢,如果正確對待并稍加利用就會成為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1.豐富了中學生的音樂感知體驗
中學生聽音樂就是感知音樂的過程。音樂感知分為音樂感覺和音樂知覺。音樂感覺是音樂及其相關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產生對音樂及其相關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音樂感覺使人能夠認識到音樂的基本屬性,如節奏、音高等。音樂知覺是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各種音樂信息刺激在人腦中的整體的反映。音樂知覺是在音樂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對音樂及相關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就不能形成對它的整體映像。在現實的音樂體驗中,孤立的音樂感覺很少出現,人們總是以音樂知覺的形式直接感知音樂,音樂感覺只是作為音樂知覺的組成部分存在于音樂知覺中。音樂實踐是形成音樂知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音樂知覺能力的形成有賴于多聽、多體驗音樂作品。在中學生日常生活的音樂體驗中,流行音樂占有很大比重。流行音樂為學生們感知音樂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從與流行音樂的頻繁接觸中,學生們在感性的直觀上獲得了對音樂基本屬性的認識。比方說,有些學生不太會識譜,也不能正確表述節奏節拍、音高的含義,但是他們卻能較準確地唱不少流行歌曲,節奏把握得也不錯。有些流行歌曲如R&B、搖滾等曲風的歌曲,音高和節奏都有相當大難度,但是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通過反復模仿和練習也能夠在整體音樂感覺上把握它。流行音樂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熱情,讓他們認識到了音樂的重要性,使音樂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可以這樣說,流行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學生們接觸音樂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熱衷音樂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2.為形象思維提供感性經驗的支持
形象思維是以直觀現象或表象為支柱進行的思維。藝術家進行創作的藝術思維中大量的是形象思維。文學家描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畫家描繪的逼真畫面、音樂家塑造的動人場景,都是形象思維的結果。藝術思維是人類思維中的一種較高級和復雜的形象思維形式。
欣賞流行音樂是運用形象思維理解音樂的初級階段,流行音樂可以喚起學生的感性經驗,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這些感性經驗和思維能力的積累和整合又可以遷移到高雅音樂的欣賞中,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再者,欣賞流行音樂本身就是一個經驗或體驗積累的過程,當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聽眾會有意或無意地形成音樂要素與音樂形象或音樂內容之間的聯結,比如強音讓人感覺力量大或距離近,弱音讓人感覺無助或遙遠;歡快節奏與輕松活潑的情境相關;緩慢的速度與抒情、悲傷、沉思等情境關聯:還有音色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等。這些經驗都有助于欣賞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高雅音樂。
3.有助于情緒情感的調節
為什么流行音樂可以幫助中學生調節情緒情感呢?其原因有四點。第一、流行音樂本身就是十分情緒化的音樂類型,絕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是以抒情為主要內容的。這是流行音樂能夠和中學生產生心靈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流行音樂有助于調節中學生情緒情感的前提條件。第二、流行音樂的題材貼近生活,特別是有些校園民謠寫的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事,比如《朋友》、《相親相愛》、《童年》等等。這些作品使學生感到親切,能夠與他們的心靈相通,可以釋放他們的心情。第三、流行音樂通俗易懂,相對于高雅音樂,欣賞流行音樂無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學習之余,它成了中學生們的消除緊張疲勞的“輕松劑”。第四、流行音樂形式豐富多樣且瑯瑯上口,中學生們喜歡用唱流行歌曲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有對友誼的珍惜,也有對生活的熱愛;有幸福之情的流露,也有傷感的抒情;還有對神圣愛情的羨慕和向往。有些同學出于自尊或自信心等方面的原因,羞于用語言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流行音樂更成了他們表情達意的好工具。另外,中學生的情緒情感還具有內隱性的特點,所以流行音樂在某些時候還被用來掩飾他們的內心活動。基于上述四種原因,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流行音樂有助于中學生情緒情感的調節。
二、負面影響
1.內容過于簡單直白,不利于創造力的培養
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欣賞對象類型不同,想象的程度也會有差異。對于那些內容相對具有確指性的音樂作品來說,如歌劇、舞劇、影視配樂以至一般的歌曲,這類作品由于藝術構成中的場景、畫面、情節及歌詞等種種因素,給聆聽者的想象提供了某種程度的規限性。這種規限性一方面給聆聽者的想象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又圈定了想象的內容和范圍。材料越具體、內容越直白的音樂,對于受眾的想象指向性就越明確,規限性也就越大,受眾的想象空間就越小。反之,材料越抽象、內容越含蓄的音樂,對于受眾的想象指向性越模糊,規限性越小,從而受眾的想象空間就越大。
另外,想象還與欣賞者的欣賞水平、審美經驗、文化素養等因素相關,要根據欣賞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作品。對于中學生來說,選擇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的作品作為欣賞對象都不利于想象力的發展。流行音樂大多配有歌詞,還有很多根據內容制成了MTV作品,這些視聽因素無疑能給欣賞者理解作品提供方便,但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想象的空間。中學生正處于各種能力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長期偏愛流行音樂、忽視其它音樂類型的欣賞,不利于音樂領域中想象能力的培養,更不利于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和創造力的發展。
2.某些作品容易加劇中學生情緒情感的不穩定和極端化
在流行音樂中,也有部分音樂表現了對社會的不滿和反叛情緒。客觀的說,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是某些成年人情感的宣泄,但對于情緒情感本來就不穩定、容易走極端的中學生來說,這些歌曲就成了“假惡丑”的誘因,成了情緒情感極端化的催化劑。有些同學在學習上遭受了挫折,學習成績老上不去,同時還面臨著家長、老師和班級環境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情緒情感開始動蕩不安,意志力也經受著考驗,如果他能及時調整變壓力為動力,勤奮刻苦地學習,一段時間后,成績進步了,不但精神愉悅,還獲得了戰勝困難的成就感。但是如果他意志不夠堅定,同時又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這時候就可能造成學生情緒的不穩定和極端化。
3.流行音樂的“文化效應”不利干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文化效應舉例:近幾年來類似于《超級女聲》等平民選秀活動特別火爆,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學生都是活動的主體。不少中學生逃課去參加比賽,希望有機會圓自己的歌星夢……
影響:中學生追星的原因除了發自內心的喜愛以外,還有個重要原因是歌星們幸運地過著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擁光彩照人、金錢地位
名利雙收等等。而且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裝就行了。同學們在羨慕的同時也會感嘆:“我要能那樣多好啊!”現在機會來了,各種媒體不失時機地推出了《超級女聲》等娛樂欄目,同學們當然不能錯過良機,從海選到總決賽,就算沒實力參加看著別人從平民變成公主也有替代性滿足感。事實上
,每個人的成功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但是流行音樂帶來的這種文化現象容易讓人誤解了成功的真諦。學生們會認為成功更多來自于運氣,成功有捷徑可尋,不必經歷艱苦與漫長的奮斗。中學生處在為自己將來的人生打基礎的階段,這些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極不利于中學生的成長。
在這篇文章章的論述中,筆者從正反兩個方面剖析了流行音樂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力求全面和具體。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每個問題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我們在強調流行音樂的負面影響的同時,也要看到它的積極面。流行音樂的文化屬性還提醒我們,看待流行音樂對中學生的影響問題不能局限于音樂本身,還應該擴展到其文化屬性帶來的效應。只有全面深刻地認識流行音樂給中學生心理帶來的影響,我們才能對流行音樂的教育價值做出正確判斷,并提出正確合理的教育策略。
參考文獻:
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韋有華.《人格心理輔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上一篇:學校專業音樂教育論文
- 下一篇:高中音樂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