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標志設計手法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24 02:34:00

導語:漢字標志設計手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字標志設計手法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論述漢字標志設計中的運用,分析講解了漢字標志設計的五種常用手法,認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標志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關鍵詞:漢字標志設計手法

標志作為事物特征的一種表達、傳播方式,能以精煉、形象、快捷、直觀等特征表達一種含義,并借助人們的符號識別的潛意識、聯想等,傳達特定的信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飛躍發展,經過精心設計的標志廣泛應用于各領域,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著巨大的作用。漢字歷史源遠流長,積淀著整個中國民族的智慧和創造精神,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漢字作為標志設計的主體由來已久。優秀的漢字標志,能夠形象、生動、直觀地表現出漢字的意象內容,不僅使人產生視覺上的美感,而且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強烈的震撼力。它既保留了漢字的古樸風韻,又使漢字煥發出年輕的生命。它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并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強烈的民族性,在標志藝術中獨領風騷。

那么,如何進行漢字標志設計呢?筆者結合幾個較知名的漢字標志,淺析一下漢字標志設計的手法,以供同行們商榷。

一、從漢字的字形入手進行標志設計

魯迅先生在《漢文字學史綱要》中指出:“中國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現代設計師在漢字標志設計時,應注重對漢字的“形”和“意”進行視覺上的歸納、整理,進行意念、美感上的視覺再創造,設計出新的視覺圖形。從漢字的字形入手進行標志設計,是漢字標志設計中較常采用的手法。它在設計處理時,以文字為主體,比較強調字體的獨立性,保留漢字的基本結構、筆畫形態,在充分理解設計主題要求的基礎上,借鑒漢字的結構、筆畫、布白、虛實、承轉的規律,運用對稱、均衡、對比、韻律等審美原理,以概括簡練的手法,對漢字的字形加以巧妙地變化處理,形成了漢字新的視覺圖形,從而設計出獨特的漢字標志。如浩軍先生設計的北方金融標志(圖1),該標志的基本元素是漢字的“北”字,在此基礎上,根據金融企業的特點,對“北”字的筆畫進行歸納、變化,巧妙地將“北”字處理成古錢幣的圖形,較好地體現了金融企業的性質和內涵。該標志立意準確,形象逼真,既體現民族特色,又具有現代氣息,是個優秀的漢字標志設計。

二、以漢字的字意著手進行標志設計

漢字標志設計第二種比較常用的手法是以漢字的字意著手進行設計。在設計時,設計師必須在充分體會設計主題的基礎上,對字體的意念和含義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經過靈活構思、組合、歸納、整理,形成新的圖形與字形的構成關系,達到望“文”而生“義”,從而“相由心生”“相由心轉”,產生最具個性和體現強烈的文化內涵的標志,進行視覺信息傳達。如中華全國總工會標志(圖2),用“中”“工”二字變形而組成一大一小的兩個同心圓,用“中”“工”二字的豎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在兩字外加一圓線,象征著中國工會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團結統一和力量。這一設計準確、鮮明、簡練地表現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內在含義,深具民族文化內涵與時代氣息,必將表現出恒久的生命力。

三、用書法造型進行標志設計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審美經驗的集中體現,是一種表達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藝術。書法隨著漢字的發展而發展,兩者關系甚為密切。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通過點畫運動、線條造型來表現一定的情感、意蘊的藝術。利用書法藝術的造型特點,進行變化、創造,設計出具有書法韻味的標志,既挖掘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賦予標志深厚的文化內涵。如由上海設計師顧永江設計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志(圖3)就是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愿望。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寫意的筆觸旨在傳達一種探索的信念。該標志具有極強烈的民族性、世界性和時代性,在互聯網絡票選中,以最高票數獲得“網絡人氣獎”。

四、以印章形式進行標志設計

中國印章古時稱作璽、印、寶、章,盛行于古代,是信譽的保證、權力的象征。印章因一般所采用的漢字為篆體,故又稱之為篆刻。它把工藝雕刻納入書法范疇,追求漢字的線條美、構成美和金石味,表現形式一般分為朱文和白文兩種,是一門質樸、稚拙、古老的民族藝術。以印章形式來進行標志設計,能夠更加典型地體現出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例如蘇州研究生城標志(圖4)就以“研”字作為設計主元素,緊扣研究生城的核心理念——研究生、研究和研究開發;經緯互通交錯的結構,既代表“城”,又代表研究生城內的多種學科相互交錯和緊密合作,以寬窄相等的篆刻藝術形式進行處理,既體現開發商與進駐研究機構之間的平等合作,也表達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平等協作精神。標志圖形為印泥的朱砂紅色,既喻指研究生城的蓬勃發展,又象征其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這樣的范例,在優秀的漢字標志設計中,還有許多。

五、從漢字與外文組合出發進行標志設計

漢字標志設計也不應完全排除與外文字母組合的設計形式,把二者有機地組合在標志圖形里,既能體現出東方美的特有風情,也融合了西方美的異域情調,達到“中西合璧”“相映成輝”的效果。該組合形式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漢字的某些筆畫巧妙地用外文字母替代;二是將漢字的表音和表意相結合,構成新的單字或字組;三是利用外文字母形式上包容強的特點,把漢字嵌入圖形,形成完整的畫面。另外,由于地域文字在造型等諸因素上的差異,在設計中須認真分析先決條件是否具備組合的可能性,然后再采取相應的手段,避免由于“硬性搭配”而破壞圖形的視覺效果。一個成功的漢字與外文組合標志亦能形象、生動地體現企業的內質。如:由王炯先生設計的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標志(圖5)是由漢字“女”字和英文“WOMAN”的第一個字(轉第109頁)(接第118頁)母“W”經藝術造型構成,象征著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和中國婦女的進步與發展,象征著中國婦女和世界各國婦女的友誼、團結。這是一個成功的、優秀的漢字與外文組合的標志,堪稱典范。

設計師王國倫先生說:“漢字確實有著迷人的魅力。古人造字有六書說:形聲、指事、象形、會意、轉注、假借。這對今人設計標志仍具指導意義。用現代的眼光看,當初造的字都具有極強的標志設計意識,而現代標志設計的構思方法始終也沒有超過古人創造的基本方法。時代不斷變遷,唯有理是不變的。”現代的標志設計師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在吸收、借鑒外來設計風格和手段的同時,重要的是多多汲取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精髓。對我們而言,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設計源泉。

參考文獻:

[1]《設計與工藝》《設計與工藝》編寫組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

[2]《標志設計中對漢字的運用》傅或《美術大觀》2002年第3期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