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數學教學中的藝術

時間:2022-11-26 03:36:02

導語:試議數學教學中的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數學教學中的藝術

1、講課時“偷懶”

講課時的“偷懶”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師生互助。學生聽完知識點后,可讓學生自己出題,互相檢查講解。讓學生說出哪些地方容易出錯,應如何避免。這樣老師輕松、學生學習效果又佳,何樂而不為呢?二是講課時要遵循“精講精練”的原則,盡量少占用學生的寶貴時間。一節課40分鐘,最多講20分鐘,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練習、思考。這比起“滿堂灌”的講法來可謂“偷懶”多了。三是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過一把教師癮。對有些淺易的題目,先組織學生自己講解,然后讓他們一對一的充當老師給其他學生講解,這樣教師就可以袖手旁觀“偷著樂”。當然也不是學生講完后便不再管了,對于學生沒講到的地方教師還要適時補充。

2、批改作業時的“偷懶”

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全批全改固然重要。但我們的數學教學有別于其他的教學,數學題的答案大部分具有單一性。所以我們可以發揮小組長的優勢,讓其批改組員的家作,起到監督和糾錯的作用,同時學生在批改別人作業的時后,能吸取他人好的思維與學習習慣,摒棄自己的缺點,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業思考能力。學生也樂在其中,而老師此時也能盡情享受“偷懶”呢。當然老師要把握好“偷懶”的度,做到有原則的“偷懶”。比如:課堂作業則堅決自己改,這樣就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情,從而做到對癥下藥。還有試卷老師可讓學生對改選擇題和填空題,對于解答題和分析題則要親力親為。我們對“偷懶”要進行藝術加工,老師要注意背后關注和落實。

3、輔導時“偷懶”

數學的輔導有別于其他學科,是以練為主。當然也有學生利用輔導時間問一些平時遇到的疑難問題。當遇到學生問某個問題怎么解時,老師總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弄懂,一個一個的講則很費時。但一般學生問的題總是大多數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可以給基礎差一點的學生每人配一個師傅,遇到問題可讓師傅先去講解,把解決不了的再由老師去講解,這樣老師就可以“偷偷懶”了,而且效果會很不錯的。這樣教師懶了,學生自己動手動嘴的機會多了,久而久之也就養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了。

4、試卷評講時的“偷懶”

評講試卷一般的做法是教師很認真細致地準備材料,旁征博引,課堂上一題一題的講解。這樣也有弊端———教師講的累,學生也聽的累。我在評講試卷時又懶了一次———讓學生上臺講,講答案,講思路,然后再對癥下藥,適當補充。試卷的講評不一定是要在考了以后講,我們也可以邊考邊講,節約時間不說,學生也更有新意更具挑戰性。比如:每一大題讓學生當堂考10分鐘,老師再叫學生寫答案,教師和學生馬上對其作出點評。這樣老師“偷懶”了,學生高興了。可謂是一舉三得了。總之,教師的“懶”是為了逼學生“不懶”,教師在課堂上少占用時間不等于在課下少鉆研。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機會都留給學生,學生講一遍比教師講效果要好很多;再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反串互動教學模式理論,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說、寫、講、評。教師要檢查落實情況,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此外,大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鉆研教材,掌握更多的教育理論知識。這便是我所說的數學教學中的“偷懶”藝術

作者:陳雪梅單位:江西宜春宜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