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移植16例報告

時間:2022-10-28 10:29:00

導語:ABO血型移植16例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ABO血型移植16例報告

【關鍵詞】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genetic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PBSCT)是多種血液病和實體瘤的有效治療方法[12]。供者與受者經組織配型相合能夠大大提高受者的移植成活率。但是,組織配型相合的供者與受者之間abo血型并非全部相同。當采集ABO血型主要不合(指受者血清中存在能與供者紅細胞表面A和/或B血型抗原發生反應的抗體)供者的PBSC時,應盡量減少采集產品中混入供者紅細胞,以保證回輸時受者的安全。近年來筆者采用MCS+血細胞分離機對16例ABO血型主要不合供者PBSC采集和移植,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6例供者均為血緣供者,與受者經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為全相合,男性7例,女性9例,年齡中位數31.5歲(31.5±9.2歲)。16例受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中位數31.4歲(31.4±8.6歲),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7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3例(M21例、M41例、M51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16對供、受者ABO血型均不相合(ABO血型主要不合)。

1.2儀器與試劑

MCS+血細胞分離機和一次性耗材(971E,美國血液技術公司),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惠爾血,日本麒麟啤酒株式會社高崎醫藥工廠),ACDA血液抗凝劑(配方:枸椽酸鈉22g/L,枸椽酸8g/L,葡萄糖24.5g/L;廣州華南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1.3供者PBSC的動員和采集

所有供者在采集前4d開始皮下注射GCSF5~10μg·kg-1·d-1。之后每天行血常規檢查,監測供者外周血紅細胞壓積(HCT)、白細胞(WBC)計數和單個核細胞(mononuclearcell,MNC)占有核細胞比例的變化情況。在注射后4d當供者外周血HCT為0.45左右、WBC計數達到20×109L-1,MNC占有核細胞比例>0.10即可開始采集。采集時選擇MCS+血細胞分離機的PBSC程序,安裝一次性耗材,根據供者的性別、身高、體質量、動員后HCT、WBC數、MNC數和所需采集的MNC數、CD34+細胞數設置采集參數[3]:每4~6個小循環后行一個再循環,再循環數:8~10個。小循環開始采集時限管線探測器(linesensor,LS)=70%,結束時限LS=12%,續采量20mL;再循環開始時限LS=70%,結束時限LS=12%,續采量7mL左右。采集與回輸速度根據供者的具體情況調整(范圍20~100mL/min)。采集過程中為防止血液引入管道后發生凝集,采用ACDA血液抗凝劑。全血與抗凝劑的比例保持在10∶1~12∶1。干細胞采集前口服10%葡萄糖酸鈣10mL,采集過程中循環血量每增加2000mL,口服10%葡萄糖酸鈣10mL,以預防低鈣反應[4]。

1.4移植物、受者的處理和移植物的輸注

移植前從采集產品中留取樣本檢測MNC數、CD34+細胞數、MNC占有核細胞的比例、臺盼藍拒染率和混入紅細胞的量;每次輸注前10min給受者靜脈滴注地塞米松5mg,并常規靜脈滴注碳酸氫鈉250mL,每日2次,以堿化尿液;每次采集產品未去除紅細胞直接回輸,輸注速度5~10mL/min,輸注結束后給予速尿20mg,并觀察尿液顏色,且囑受者全天多飲水。每日輸液量控制在4000mL。

2結果

2.1采集不良反應

16例供者采集過程中2人次出現輕度口唇、手腳麻木等低鈣反應癥狀,給予口服10%葡萄糖酸鈣10mL,癥狀消失。

2.2采集產品細胞數16例供者每人經2次(1次/d,連續2d)采集,共采集32人次,平均每次采集產品含MNC數(3.86±0.53)×108kg-1(kg指受者體質量,下同)、CD34+細胞數(4.12±1.16)×106kg-1、MNC占有核細胞比例(93±2)%,臺盼藍拒染率均為100%,混入紅細胞(4.5±0.5)mL(占產品體積的3%~4%)。

2.3采集產品輸注結果

采集產品輸注過程中,16例受者均未出現寒戰、發熱、腰背疼痛、呼吸困難、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溶血性輸血反應表現。采集產品輸注后,16例受者尿血紅蛋白、尿常規,血漿血紅蛋白、游離膽紅素,網織紅細胞等未見異常。移植后中性粒細胞計數經12~14d恢復到>0.5×109L-1,經14~25d恢復到>2.0×109L-1。血小板計數經11~14d恢復到>20.0×109L-1,經14~27d回復到>50.0×109L-1。

3討論

輸注ABO血型主要不合的紅細胞,因輸入的紅細胞抗原與受者血清中相應的血型抗體結合,直接激活補體系統,紅細胞在血管中凝集和破壞,一次輸入15~20mL即可發生寒戰、發熱、腰背疼痛、呼吸困難、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臨床表現,甚至出現血紅蛋白尿和腎功能衰竭。因此,在ABO血型主要不合PBSC采集和移植過程中,采集產品混入紅細胞的量將直接影響到受者生命安全和移植成敗。

為防止ABO血型主要不合引起的輸血反應及溶血現象,常用沉淀法或免疫吸附法清除產品中的紅細胞,但這些方法復雜而又難以清除徹底[5];國外大部分移植中心采用血細胞分離機(IBM2991)直接通過Ficoll液分離出單個核細胞,大大降低了紅細胞的混入量;目前新開展的異基因CD34+細胞移植更加避免了ABO血型主要不合供者紅細胞的輸入。但以上方法在去除紅細胞的同時,都不同程度的損失了一定數量的造血干細胞[56]。

采用血細胞分離機采集供者PBSC可以避免采集骨髓時的麻醉及麻醉引起的意外,也可避免采髓的多點穿刺給供者帶來的痛苦及一些后遺癥;進行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具有使受者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和恢復快,且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少且輕等優點[1]。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8年7月第42卷第4期魏世金等:ABO血型主要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和移植16例報告

MCS+血細胞分離機主要根據血液中各成分密度不同,離心杯中的全血被分為不同層面,較密的細胞成分移到離心杯外側,較輕的血漿成分移到中央,通過光電探測器探測各層面濁度不同來收集所需造血干細胞層面[3]。然后將收集到的造血干細胞產品貯存于離心倉外的產品袋中,避免了造血干細胞長時間遭受離心力的破壞,所以采集到的細胞均為活細胞。由于造血干細胞的比質量非常接近紅細胞,因此在分離采集PBSC的同時也將混雜一定數量的紅細胞[7]。筆直在采集過程中觀察LS值,通過調整再循環續采量和增加再循環次數可以采集到足夠多的造血干細胞及減少混入紅細胞的量:當前一個再循環續采結束時LS如果>9%,則后續再循環將續采量調至9mL左右,以增加造血干細胞的得率;LS如<9%,則后續再循環將續采量調至5mL左右,以減少混入紅細胞的量。在保證續采量中混入紅細胞的量少的前提下,通過增加再循環次數,又可增加造血干細胞的獲得率。采集結果較好地滿足了PBSCT對MNC和CD34+細胞數的要求(基本要求:MNC數>2.0×108kg-1,CD34+細胞數>2.0×106kg-1),移植后造血功能均獲得重建。而移植后無1例受者出現溶血性輸血反應的原因,考慮為與采集產品混入紅細胞的量較少(每次采集產品混入紅細胞的量平均4.5mL),輸注時對受者采取一系列保護腎功能的措施,以及干細胞移植受者因放射治療、化療、反復輸血等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得體內IgG和IgM抗A和抗B效價較正常人低等因素有關[6]。

【參考文獻】

[1]張之南,楊天楹,郝玉書.血液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0472062.

[2]斯曉明,劉文超,賈軍,等.MCS+血細胞分離機在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中的應用[J].現代腫瘤醫學,2005,13(6):761763.

[3]何志國,侯麗君,李碧香,等.應用間斷流動式血細胞分離機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效果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24):48154817.

[4]閆玉展.外周血干細胞采集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1):25012502.

[5]楊成民,李家增,季陽.基礎輸血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36338.

[6]OzielTaiebS,FaucherBarbeyC,ChabannonC,etal.EarlyandfatalimmunehaemolysisaftersocalledminorABOincompatibleperipheralbloodstemcellallotransplantation[J].BoneMarrowTransplant,2005,19(2):11551156.

[7]馬曙軒,劉景漢,李錫金,等.應用血細胞分離機采集ABO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細胞[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5,13(3):49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