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結構理論論文
時間:2022-02-18 02:01:00
導語:疾病結構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病由心病與身病構成。心病產生身病。身病如同植物由根、莖、果構成。根有根源,心病是源。總結起來,病由源、根、莖、果構成。病源是心里有病,病根是脊柱錯位,病莖是神經不通,病果有身體有病,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心里有病產生心里需要,心里需要產生作用,心理作用于脊柱使脊柱錯位,脊柱錯位壓迫神經使神經不通,神經不通不能支配身體使身體有病。
從能量角度來看,治病的基本能量是自身的想象力,附加能量是外界的物理力、化學力。當自身的想象力不夠時、或者需要省力時、或者需要提高效率時,就要借助于外界的物理力、化學力來治病。但是,不管用什么力來治病,都離不開作用對象是誰、作用點有沒有形成、作用方向是什么、作用有沒有發揮這4個技術要領。而力在治病時,作用對象是誰、作用方向是什么,這是兩個關鍵性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這兩關鍵性的技術問題本人提出了疾病結構理論。疾病結構理論的理論根據是中國傳統醫學理論—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那么,“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告訴了我們什么?告訴了我們兩對矛盾一個關系。兩對矛盾是:一是通不痛,二是痛不痛;一個關系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那么,痛不痛是什么?痛不痛是診斷疾病的標準。我們的祖先是根據痛不痛來診斷有沒有病。有病有痛,沒病不痛。沒病不痛則通,有病有痛則不通。
那么,通不通是什么?通不通是引起疾病的病因。痛則不通,是神經不通,不是經絡不通?近代中醫認為是經絡不通。其實,它們都不通。但是,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神經不通是因,經絡不通是果。也就是說,是因為神經不通才引起經絡不通。為什么說是神經不通,不說是經絡不通?這是因為,人由心身兩方面構成,心身兩方面構成的人是由心來支配,心支配身是通過神經來支配,而不是通過經絡來支配。神經、經絡、血管是人體的3大基本系統。這3大系統決定了身的產生、身的使用、身的維修。它們的功能是,神經通神,經絡通氣,血管通血;它們的作用是,神是主宰,氣是能量,血是營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神經支配經絡、支配血管,促進氣血產生和氣血運行。神經不通,將會引起經絡不通、血管不通;經絡不通、血管不通將會影響產生和氣血運行。所以,痛則不通,關鍵是神經不痛。
“痛則不通”是神經不通。神經不通是因為神經有病。神經有病叫神經病。神經病會引起精神病和肉體病。所以,從神經角度來看,精神病也好,肉體病也好,都叫神經病。
管盡中西醫將病分為千百種,但根據有沒有來分,病分為沒病、有病、沒有病3種病。沒病好比+1,有病好比-1,沒有病好比0。+1是數,-1是數,0也是數,都是數,只不過性質不同。同樣,沒病是病,有病是病,沒有病也是病,都是病,只不過性質不同。+1不平衡,-1不平衡,加起來等于0才平衡。同樣,沒病不平衡,有病不平衡,加起來等于沒有病才平衡。那么,病受什么支配?病受神經支配。從神經角度來看,病受沒病神經與有病神經正負兩根神經支配。如果有病神經不通,沒病神經通,沒病神經單方面作用,就變沒病;如果沒病神經不通,有病神經通,有病神經單方作用,就變有病;如果沒病神經通,有病神經通,雙方面作用,加起來就變沒有病。如腫瘤受沒腫瘤神經與有腫瘤神經正負兩根神經支配。如果有腫瘤神經不通,有腫瘤神經通,有腫瘤神經單方面作用,就變無腫瘤;如果沒腫瘤神經不通,有腫瘤神經通,有腫瘤神經單方面作用,應變有腫瘤;如果沒腫瘤神經不通,有腫瘤神經通,有腫瘤神經單方面作用,就變沒腫瘤;如果沒腫瘤神經通,有腫瘤神經通,雙方面作用,加起來作用腫瘤就變沒有。再如血壓受高血壓神經與低血壓神經正負兩根神經支配。如果高血壓神經不通,低血壓神經通,低血壓神經單方面作用,就變低血壓;如果低血壓神經不通,高血壓神經通,高血壓神經單方面作用,就變高血壓;如果低血壓神經通,高血壓神經通,雙方面作用,加起來作用血壓就變正常,其它疾病也是這樣。
神經為什么不通?一是受傷不通,二是受壓不通。人體的神經主要是受壓不通。神經為什么受壓不通?這是因為脊柱向前彎曲,椎體后緣間隙張開變大,間盤向后突出錯位壓迫神經,使神經受壓不通。
從脊柱角度來看,人的所有疾病幾乎都是脊柱錯位壓迫神經,神經受壓不通不能支配身體引起。所以,只要脊柱正位不壓沒病神經與有病神經,使沒病神經與有病神經都通,都作用于病,就使病變沒有病。
脊柱為什么錯位?心里需要。心里為什么需要?心里有病,叫心病;身體有病,叫身病。身體有病是因為心里有病。心里有病是前因,身體有病是后果,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其病理過程是,心里有病產生心里需要,心里需要產生心理作用,心理作用于脊柱使脊柱錯位,脊柱錯位壓迫神經使神經不通,神經不通不能支配身體使身體有病。
總結起來,感覺痛不痛是診斷疾病的標準,神經通不通是引起疾病的病因,脊柱正不正是引起病因的病因,心里有沒有病是引起的原因。
根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分析結果,總結出了疾病結構理論。其內容是:病由心病與身病構成。心病產生身病。身病如同植物由根、莖、果構成。根有根源,心病是源。總結起來,病由源、根、莖、果構成。病源是心里有病,病根是脊柱錯位,病莖是神經不通,病果是身體有病。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心里有病產生心理需要,心理需要產生心理作用,心理作用于脊柱使脊柱錯位,脊柱錯位壓迫神經使神經不通,神經不通不能支配身體使身體有病。如乳房腫瘤,乳房里的腫瘤是病果,脊柱錯位是病根,病根與病果之間的神經是病莖,心里有病是病源。再如膽結石,膽囊晨結石是病果,脊柱錯位是病根,病根與病果之間的神經是病莖,心是有病是病源。
疾病結構理論告訴了我們:作用對象是病源、病根、病莖、病果;作用方向是心里沒病、脊柱正位、神經暢通、身體沒病。
根據疾病結構理論來想象,一想心里沒病,二是脊柱正位,三想神經暢通,四想身體沒病。
目前,成千上萬學員根據疾病結構理論進行實踐,解決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已經證明了疾病結構理論科學有效。
- 上一篇:針灸治療風濕研究論文
- 下一篇:豬鏈球菌鑒定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