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后抑郁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7 02:54:00

導語:腦卒中后抑郁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腦卒中后抑郁原因分析論文

2004~2006年我科住院患者篩選符合診斷標準的285例患者,其中男148例,女137例,腦卒中標準使用1995年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疾病修訂方案的診斷標準。采用Hamiltom抑郁量表(HAMD)24項,進行訪談式調查,即由筆者詢問被調查者,報據其回答代為填表,共發放問卷285份,回收有效卷285份。

調查結果及分組:其中89例HAD得分>17分(31.58%),采取自愿入組的原則,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對照組44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抑郁程度及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及入院時簡要心理護理。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焦點式心理護理。①開放式:詳細向病人介紹病情,耐心回答提問,并積極向病人提出健康向上的建議。②啟發誘導式:啟發、誘導病人提出的問題針對性鼓勵誘導病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以樂觀豁達的胸懷解決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環境。③討論式:就護患雙方感興趣的問題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直到病人滿意為止。④協同式:與病人家屬一起盡量滿足病人的愛好,如唱歌、聽音樂、下棋等。上述護理,1~3次/日,20~30分鐘/次,連續28天。

評價方法:①在焦點式心理護理28天,分別對兩組病人進行HAMD評分。②觀察護理干預后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患肢的運動級別。采用Fugl-Meyer的運動評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數(BI)評定。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taistic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并用t檢驗。

護理干預:①急性期心理護理: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動向之后,應注意與患者的感情溝通,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現實,積極配合,爭取早日康復;盡量幫助病人解決實際困難;促進患者之間良好的情緒交流,樹立“我能行”的信心。②治療階段的心理護理:最初恢復速度快,患者容易盲目樂觀,我們應適當的解釋,避免產生不現實的思想。③殘疾階段心理護理:應及時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要耐心講解飲食在疾病恢復過程中的重要性,多加關照,更重要的是予以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鼓勵患者盡最大的可能完成日常生活,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爭取家屬及其親友的配合,滿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創造優美的環境,參與文藝活動。反復與患者及家屬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其康復訓練,使患者從中看到治愈的希望,恢復自信心,抑郁癥狀也隨之減輕消除。④適應階段的心理護理:此階段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由于患者認同、接受,往往放棄或停止治療及鍛煉,成為社會負擔,導致抑郁復發。應告知患者堅持不懈地努力,并為患者安排較合適的生活、工作環境,解決后顧之憂,使他們重返社會,回歸家庭。

護理效果評價:①顯效:抑郁消除,對治療采取積極態度,能正確對待人生。②有效:情緒穩定,愿意配合治療和護理,但對今后生活有顧慮。③無效:抑郁仍存在,意志消沉,顧慮重重,對治療和前途缺乏信心。

結果

卒中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本組285例腦卒中患者中,合并PSD者99例,發病率34.7%,其中輕度抑郁56例(19.7%),中度抑郁33例(11.7%),重度抑郁10例(3.3%),表明絕大多數患者為輕、中度抑郁。

治療結果:經治療2周后,有效率為37.1%,HAMD評分18.3±2.1;4周后有效率為84.3%,HAMD評分為7.5±2.3;HAMD評分治療4周后較治療2周后顯著減少(P<0.01)。

腦卒中后抑郁發生與性別、年齡無明顯關系(P>0.05),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依賴程度有顯著相關性(P<0.05),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日常依賴程度越高,發生抑郁癥狀越明顯。另外再次卒中與抑郁癥發生亦密切相關(P<0.05),經多因素分析得知,內向不穩定個性,左、右大腦半球前部病灶,家庭的矛盾性,社會的支持以及手的功能狀況與其高度相關,說明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生與軀體、心理、社會3個方面的因素有關,故應采取綜合性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護理干預結果:10例患者中,顯效2例(20%),有效5例(50%),無效3例(30%)。

討論

PSD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嚴重者有厭世輕生[2]。文獻報道PSD發病率有一定差異,一般在20%~60%[3]。

急性腦卒中后抑郁的現象應當引起臨床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腦卒中患者在最初“立即”痊愈的希望破滅后,產生悲觀情緒,認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對今后的生活和疾病康復失去信心,表現為沉默,悶悶不樂,自尋苦惱,缺乏主動性,在日常生活中過分依賴他人,郁郁寡歡,甚至偷偷哭泣。作為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康復責任心,運用科學手段、恰當方法、和藹的態度對患者進行積極心理疏導,幫助其消除自卑心理,促進其盡早擺脫這種狀態,幫助他們全面提高適應能力,使機體調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積極接受治療,擺脫抑郁,面對現實走向新生活。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是促使腦卒中抑郁患者恢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應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配合心理護理,康復治療,以及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對PSD的康復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