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論治骨性關節炎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26 10:49:00
導語:痰瘀論治骨性關節炎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痹證”或“骨痹”的范疇,以正氣不足為本,痰瘀互結為標。痰濁、瘀血作為致病因子和病理產物,二者又可相互轉化、相互膠結,在臨床上常化痰祛瘀同治。因此,痰瘀相關學說及痰瘀互結、痹阻經絡在骨性關節炎發病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下面就痰瘀與骨性關節炎的關系做一探討。
1祖國醫學對痰瘀的認識
中醫學認為,本病病因病機多為中老年人肝腎虧虛,筋骨得不到濡養;脾失健運,濕邪內停,外濕易侵,久生痰濁,痰濕聚結,流注關節;加之外傷、長期慢性勞損致筋脈受損,瘀血積聚,或更兼風寒濕邪乘虛侵入,阻滯關節經絡而成痹。在該病的病變過程中,無論是正虛還是外邪,最終必導致痰濁、瘀血。而痰飲和瘀血作為病理產物和致病因子,能共同致病,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瘀血內阻久必生痰濕,痰濁停滯更致血瘀。痰瘀同病,單祛其痰則瘀化,專攻其瘀則痰難消,唯痰瘀兼驅方可奏效,祛痰可助化瘀,化瘀有助于祛痰。痰瘀同病須痰瘀同治,化痰祛瘀,即活血行瘀、化痰通絡。因此,本病以正氣不足為本,痰瘀互結為標,其中心病機為痰濕內阻,所以“化痰濕消瘀血”為治痹之關鍵。但臨證須辨痰瘀輕重,痰重瘀輕則祛痰兼行瘀;瘀重痰輕者,行瘀兼祛痰。
2化瘀祛濕法對骨性關節炎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眾所周知,血瘀與血液流變性有密切關系。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征的骨內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的變化,從而影響骨性關節炎微循環的灌注而加重病情。通過對骨性關節炎患者與正常人、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發現,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后纖維蛋白原含量下降,電泳指數上升,聚集能力減弱,變形能力增強,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下降,血流變學指標較治療前明顯改善[1]。采用活血化瘀藥治療早期骨性關節炎,能擴張周圍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紅細胞凝集性,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從而改善微循環,降低骨內壓,恢復骨關節供血,有利于骨關節的修復[2]。
痰證也出現血液流變性變化,呈現高“粘”、“聚”的理化特性。痰證、痰瘀相兼證共同表現為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還原全血比黏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硬化指數等血液流變指標的異常,反映血液黏滯性、濃稠性、凝固性及聚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痰證更突出地表現在纖維蛋白原、血漿比黏度的異常升高,反映血液的高凝、高黏狀態[3]。
因此,從痰瘀治療骨性關節炎,更有利于改變骨性關節炎血液的高凝、高黏狀態。同時,也從側面論證,以化瘀祛濕法治療骨性關節炎,可改善靜脈瘀滯狀態,是治療早中期骨關節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3痰瘀與骨性關節炎的相關性
本病針對氣血、痰濕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因素,采用化瘀祛濕法及類似治法治療骨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雷波等[4]從瘀血痰濕論治,內服祛瘀化痰湯治療48例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結果總有效率為91.7%。嚴培軍等[5]以活血化瘀、祛痰利水立法,藥用:川芎15g,丹參10g,紅花10g,雞血藤15g,半夏10g,白芥子6g,茯苓10g,陳皮10g,白術10g,牛膝12g。疼痛甚者加制川烏6g,制草烏6g;腫脹甚者加澤蘭10g,澤瀉10g;偏氣虛者加黃芪30g,黨參15g;偏血虛者加當歸10g,白芍10g;寒盛者加威靈仙15g,桑寄生10g;濕盛者加薏苡仁10g,虎杖10g。治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176例,臨床治愈62例,好轉106例,未愈8例,總有效率率95.45%。對痰、瘀、水互阻而致的膝關節骨關節炎,能起較好的治療作用。金兌炫[6]用化痰祛瘀法,使用基本方藥:制半夏10~20g,制南星20~30g,透骨草10g,伸筋草10g,獨活10g,防己10g,生薏苡仁15g,地鱉蟲10g,虎杖10g,甘草5g。隨癥加減,經l~4個療程治療(4周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2%。對病程短者效果佳,如一側膝關節退變,疼痛半年之內患者,僅服藥1周即癥狀消失、功能恢復正常。而年齡超過65歲,病程多年者,取效則較慢較差。焦建鋒等[7]以化瘀燥濕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96例,結果總有效率達92.3%。惠礽華等[8]從化痰祛濕,燥濕化痰入手,評價化痰除濕祛瘀劑膝痹康(小活絡丹化裁)治療痰、濕、瘀阻型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與口服美洛昔康作比較,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3.3%,可有效改善癥狀,且無顯著毒副作用。研究結果證實,本方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證屬脾腎兩虛,濕注關節或肝腎虧虛,痰濕交阻者有顯著療效。
4小結
骨關節炎雖多為本虛標實,證候復雜,但痰、濕、瘀等標實是造成骨關節炎疼痛、腫脹等的病理本質,是治療的關鍵所在,也符合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研究的重點似乎應以綜合祛除瘀血、痰濕等為主,通過引入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新技術、新方法進行中醫基礎理論深層次的研究。我們深信,從痰或痰瘀論治骨關節炎,將成為新世紀中醫藥基礎研究的熱點之一。
- 上一篇: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關系研究論文
- 下一篇:鄉鎮生態糧倉建設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