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士官的診斷技能強化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19 11:20:00

導語:衛生士官的診斷技能強化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士官的診斷技能強化措施論文

摘要:臨床體格檢查技能訓練是從診斷學實習課開始的,一般先在教員指導下學員間相互進行正常人體檢查,熟練掌握檢查手法后,再過渡到臨床為病人進行體檢,這個過渡過程就是強化臨床體格檢查技能訓練的過程。現就如何強化衛生士官學員的診斷技能訓練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診斷學;衛生士官;診斷技能;教學質量

一、高素質教員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1.1建立相對穩定的教員隊伍長期以來,診斷學教學缺乏一支相對穩定的教員隊伍,尤其是實習課教學,由于課時多、任務重、時間長,臨床教員同時承擔大量的臨床工作,排課和指定任課教員往往成了“老大難”問題。因此,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診斷學教員隊伍、并保證教研室的調動權已迫在眉睫,這樣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臨床教員的教學工作,才能使臨床教員妥善解決好醫療與教學的矛盾,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備課。

1.2實習課教員隊伍有待擴充體格檢查手法訓練,需要教員在實習課上反復演示,手把手地教,逐一指導,認真糾正學員的每一個手法錯誤。但是目前實習課教員人數相對不足,而參照其他院校的經驗,以每個教員每次帶8~10名學員為宜。故保證教學質量,需要擴充診斷學實習課帶教隊伍。

1.3進一步強化任課教員的責任感診斷學實習不同于理論授課,其最終目的是讓每一位學員掌握臨床檢查的手法技能。所以實習課教員不能只滿足于按照實習指導講解內容,演示操作手法,還必須想方設法促使學員正確掌握檢查的手法技能。這就要求教員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以教會學員為最終目的。

二、提高學員對臨床技能重要性的認識

認識是強化臨床技能訓練的關鍵。衛生士官學員入學前大多未接觸過臨床,初學各種檢查手法時,由于對檢查目的、適用范圍不熟悉,對各種臨床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習課上常常缺乏主動性,往往只看不練。教員示教后,學員常感到這些手法很容易做,自己已經“看會了”,而不去親自動手練習,而應用時又問題百出。因此,必須使學員認識到臨床檢查技能是每一個臨床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只有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只看不練是不可能掌握的。有些檢查手法,看別人做非常簡單、自然,而不反復練習,一旦自己動手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實習課教員可通過隨機抽查、技能競賽、疾病模擬診斷等多種形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員的職業認識,督促學員勤學苦練,牢固掌握基本功。

三、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率

3.1改革授課模式與方法實習課授課模式多是先由教員系統回顧本次實習的理論知識,再演示檢查手法,強調注意事項等,所用時間與學員分組練習的時間之比約為3∶5,下課前再安排技能考查或完成實習報告。這種授課方式是否符合學員需要,是否有利于學員臨床技能的提高,教員講解及示教的時間應以多長為宜等均有待探討。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其他醫學院校的經驗,并結合自己實際,在教研室和學員中間開展專題討論,以促進診斷學實習課教學方法的改革,進一步提高授課效率。

3.2合理安排課時按照國家衛生部規劃教材第6版《診斷學》的教學計劃,理論授課與實習之比為1∶1.2。要強化臨床技能訓練,就應適當增加實習課的學時。同時,在課時安排上,必須保證理論課的進度較實習課超前1周以上,這樣才能使學員在學習了理論知識之后,能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避免實習課上過多地重復理論課內容,從而保證學員在實習課上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手法練習。公務員之家:

3.3密切聯系臨床實習課上用正常人體進行練習,卻讓學員理解臨床患者的病理表現,猶如“紙上談兵”。“百聞不如一見”,應盡可能增加學員接觸病人的機會,這樣既可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又可加深學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我院臨床教學床位難以滿足教學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借助電化教學設備,通過教學錄像,將病人“請進”課堂,每次實習課前觀看10~20min的“形象教學內容”,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注重引導“角色”過渡,提高學員綜合應用能力

從一名學員到合格的臨床工作者,需要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來逐步完成這一“角色轉換”,而診斷學學習是實現角色轉換的第一步。因此,教員應積極引導學員強化職業意識,培養他們為履行救死扶傷職責而苦練基本功的自覺性,引導其以“醫生”的觀點獨立分析、判斷病情,提高其綜合運用臨床技能的能力,使之成為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能力兼備的優秀人才。另外,《診斷學》為臨床各科之基礎,僅經過“一次性”教學、“一次性”訓練難以達到教學目的。因此,還需要臨床各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上分別加以強化,使學員通過反復實踐、連續培訓,最終實現角色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