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院抗生素使用及對策探索

時間:2022-02-11 11:04:00

導語:基層醫院抗生素使用及對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醫院抗生素使用及對策探索

【摘要】抗生素藥物是臨床上常用藥物,正確使用可使患者得到及時、合理、有效的治療,同時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但是臨床上醫師在選擇藥物時,普遍存在著不合理用藥的現象,特別在基層醫院這種現象更為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份調查資料表明:全球每年約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藥,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藥品種最多、最不合理的首選抗生素。因此,本文就基層醫院目前抗生素的使用現狀和用藥方面談一點見解。

【關鍵詞】基層醫院抗生素使用對策

1基層醫院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現

1.1無指征或指征性不強的預防用藥

1.2濫用大環內酯類及三代頭孢類抗生素

1.3盲目或頻繁更換治療方案

1.4給藥方法不當、療程不當

2對策

2.1基層醫院臨床醫師要注意使用抗生素的抗菌譜,特別要使用抗菌譜覆蓋導致患者感染的可能致病菌,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應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源種類及抗生素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一定要杜絕無指征盲目濫用抗生素的現象。

2.2應重視使用抗生素的劑量,以及抗生素的血藥濃度;抗生素的劑量直接關系到組織中血藥濃度高低,因此,無論是濃度依賴性的抗生素,還是時間依賴性的抗生素,均需保持最佳效力的血藥濃度,也就是要有足夠的藥物劑量。同時,還須注意抗生素能否到達病變組織,在該組織中藥物濃度是否能滿足治療需要,如腦部發生感染就應注意抗生素能否通過血腦屏障。

2.3給藥時間臨床上一旦確診感染,應盡早使用抗生素,同時要注意依賴性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如內酰胺類,碳青霉烯類,林可霉素類等抗生素殺菌效果呈時間依賴性,抗菌作用與同細菌接觸時間相關,與峰濃度關系小,應優化細菌暴露于藥物的時間。因此,在選擇充足的藥物劑量后應減少藥物使用的間隔時間,即增加每日給藥次數,盡量延長靜脈滴注的時間。

在使用濃度依賴性殺菌作用藥物,例如氨基糖苷類、氟唑酮類、甲硝唑、倆性霉素B等,此類抗生素的抗菌活性特點是殺菌作用呈濃度依賴性,殺菌作用取決于濃度,與作用時間關系不大,給藥方法的目標應鎖定,將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增加到最佳限度,但不可超過最低毒性劑量,對治療窗較窄的氨基糖苷類尤應注意使用該類藥時,應延長給藥間隔時間,建議每日一次給足藥物量。

在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按療程用藥,癥狀消滅后72—96h停藥,特殊情況則需酌情處理,杜絕盲目頻繁地變換治療方案,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3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

3.1有條件的醫院,住院患者必須在開始抗菌治療前,先留取相應標本,立即送細菌培養,以盡早明確病原菌和藥敏結果;門診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開展藥敏工作。

3.2輕癥感染,應選用口服吸收安全的抗生素,重癥感染初始治療應予靜脈給藥,必要時采用抗生素聯合用藥,病情好轉能口服時應及早轉為口服給藥。

3.3對于重癥感染的病例,限于目前醫院的現狀,支持經驗性用藥,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應用廣譜抗生素采用降價療法“重錘猛擊”,用強檔次強劑量抗生素治療嚴重感染者,在獲得微生物檢測結果后,病情相對平靜后,即時更換窄譜抗生素,以減少耐藥性發生,并力求做到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減少費用。

3.4抗生素在醫院病區提倡輪換使用,避免同一病區長期使用同一種抗生素,以此來提高抗生素的敏感度,延緩耐藥菌株的產生。同時應注意同類抗生素不宜聯合應用,腎毒性抗生素不得聯合應用,禁止隨意外用抗生素,因為皮膚粘膜局部應用抗生素很少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達到有效濃度,易發生過敏反應或導致耐藥菌產生。對二線抗生素,應加強審批制度,嚴防濫用。

總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為臨床抗感染提供了有效的依據,隨著市場競爭機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藥涌現,迫切需要臨床醫師正確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積極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癥,抗菌譜治療作用、不良反應和藥物間相互作用,準確、合理、慎重的使用抗菌藥物,提高用藥水平,節約醫藥資源,避免不良反應產生,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黃榮海.醫院不合理用藥現狀分析?,F代醫院,200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