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口腔霉菌感染調研

時間:2022-06-08 02:40:00

導語:鼻咽癌患者口腔霉菌感染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鼻咽癌患者口腔霉菌感染調研

鼻咽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通過放療,鼻咽癌患者5年總生存率為40%~70%,近年研究表明,同期放化療可提高局部控制,降低遠處轉移的發生,提高總生存率[1]。但由于治療缺乏特異性,在治療腫瘤的同時,對正常組織也產生了一定的毒性和損傷。其中口腔霉菌感染幷不少見,嚴重的可干擾治療的順利進行,導致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的下降[2]。該文就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對162例鼻咽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其引起口腔霉菌感染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共162例行根治性治療的鼻咽癌患者,其中男95例,女67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49歲。入院2~10d后開始治療,行單純放療30例,同期放化療132例。平均住院時間56d。

1.2方法

對162鼻咽癌患者的病歷進行回顧性查閱、記錄、分析,數據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162例患者按醫院感染標準診斷口腔霉菌感染39例,感染率24%,見表1、2。

3討論

霉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腫瘤病人、身體衰弱的老年人非常容易發生霉菌感染,而鼻咽癌多發生于免疫低下的病人,40~59歲為發病高峰[1],加之放化療使患者免疫功能進一步低下,為霉菌感染創造了條件。適宜的口腔環境為大多數細菌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當黏膜有破損或炎癥時,容易發生霉菌感染[3]。在同期放化療的研究中,毒副作用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單純放療,放化療所致的急性黏膜炎發生率提高了13%[1]。本研究中132例同期放化療的患者感染口腔霉菌有36例,其發生率比單純放療提高17%,與既往研究數據接近。本研究還發現多數鼻咽癌病人接受放射治療10~20Gy(住院15~20d)時,開始出現口腔黏膜炎,表現為味覺改變、口干、唾液變粘稠,隨著放射劑量的增加30~40Gy口腔黏膜炎癥逐步加重,放射劑量50~60Gy最為嚴重,因延腺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使唾液分泌量減少且變得黏稠,口腔內pH值發生改變,原有的沖洗殺菌作用隨之減弱,可使霉菌大量繁殖。而化療可導致口腔粘膜萎縮變薄,脆性增加,唾液腺分泌減少,酸性產物聚集,pH值低于正常[4~5],口腔酸性環境適宜霉菌生長。大多數化療藥物可引起骨髓抑制,白細胞下降,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霉菌的感染條件?;颊哌M行化療時,常規應用糖皮質激素以減輕反應,而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從而誘發和加重霉菌感染[6],采取同期放化療治療的患者,增加了口腔霉菌感染率,與單純放療比較有顯著性意義(P<0.05)。本研究中發生口腔霉菌感染時間大多在住院30d后,且隨著天數的增加,口腔霉菌感染例數也增加。這與患者隨著放化療的進行、住院天數增加,營養狀況進一步下降有關。

4結語

鼻咽癌患者口腔霉菌感染與同期放化療所致的口腔黏膜屏障破壞、免疫功能下降有關,同期放化療是引起鼻咽癌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的主要原因。護理人員應重視同期放化療所致的毒副作用,加強對鼻咽癌患者的口腔黏膜的觀察及護理,增加患者的營養支持,提高免疫力。能有效的防止口腔并發癥發生,順利完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