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學學科設置建議
時間:2022-07-29 08:26:20
導語:醫學人文學學科設置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人文學是以人類社會、人類文化的視角,從總體上研究醫學與人類社會、與人類文化的互動,揭示醫學發展規律和趨勢的學科群。[1]設置醫學人文學學科的宗旨在于拓展醫學學科門類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視域,現實目標在于造就具備醫學人文精神的醫學專業人才。因此,探討醫學人文學學科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推動我國醫學人文學學科建設成為當務之急。
1我國醫學人文學的簡況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醫學人文學得到了很多高校的重視。目前,我國的醫學人文教育已經走過了“探討其重要意義”的階段,其重要性已經被醫學教育界普遍接受。[2]山東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等院校設置了醫學人文學博士點。但是在我國的醫學學科門類設置中,至今沒有醫學人文學一級學科及相關內容設置,國內這些院校的醫學人文學學科都是作為醫學交叉學科來設立的。顯然,相對于醫學人文實踐發展的迫切社會需要而言,我國醫學人文學科建設是薄弱的。
2我國醫學人文學學科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醫學人文學學科與醫學學科門類其他一級學科的關系問題目前我國將醫學人文學學科作為醫學和人文學科的交叉學科來設置,在具體進行學科設置時,往往忽視了醫學人文學科與醫學學科中的其他一級學科內在的、必然的聯系。這種單向的、忽視了分支學科研究對象的特殊性,缺乏與醫學學科的交流與融合的醫學人文學科設置無法充分發揮醫學人文學在醫學發展中的“規范與引領”作用,甚至與醫學人文學科建設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2.2醫學人文學內部各學科群之間的關系問題按照目前的學科設置,醫學人文學的各學科被分散在哲學、歷史學、教育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大學科門類中。這種以知識源流為學科劃分依據的方法,雖然能反映出分支學科與母體學科之間的衍生關系,卻在實際上割裂了醫學人文學科基于特殊研究對象的學科整體性。如醫學倫理學與醫學法學、醫學社會學、醫學史等諸多分支學科有著種種割舍不斷的內在聯系。這種以橫向聯系而不是按縱向梳理構建學科群的方法更適合于跨學科發展和交流。[2]因此,醫學人文學各學科之間的種種必然聯系迫切要求將各個學科從原人文學科中分離出來,建立一個獨立的一級學科群,從而更好地促進醫學人文學學科的發展。
2.3醫學人文學學科設置的規范化問題醫學人文學涉及哪些學科,賀達仁將醫學人文學劃分為6大類4個分支約118門課程;[3]張大慶主張將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和醫學法學以及醫學社會學作為醫學人文學的核心課程;杜治政認為醫學人文學應該由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醫學史、醫患溝通學、醫學法學、醫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等學科群構成,其核心價值是維護人類生命尊嚴和人的權利。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科設置政策,使得醫學人文學的學科定位、科學體系結構、學科培養目標、學科業務范圍以及學科課程設置等相關工作缺乏規范化建設,對學科的長遠、科學、健康發展都十分不利。
2.4醫學人文學學科發展理念問題1977年,美國醫學家恩格爾(G.L.Engle)發表了《需要新的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的挑戰》一文,標志著人類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正式誕生。為醫學人文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確立了核心價值理念———醫學人文關懷。這一觀念正在改變著世界醫學教育的樣式。但是,目前國內很多醫學院校和醫學教育者對此還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已經建立的醫學人文學學科的描述和培養目標中,尚無關于醫學人文學科理念和醫學專門人才人文素質培養目標的精準表達。
3我國醫學人文學學科設置和發展的建議
由于醫學具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雙重屬性,根據當代醫學發展和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基于我國醫學人文學學科設置及醫學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增設醫學人文學一級學科。
3.1在醫學學科門類下,增設醫學人文學一級學科醫學人文學一級學科主要是運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法,分別從人文和社會角度研究醫學及醫學中的各種相關問題,同時又運用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從醫學的角度研究與人的生命、健康有關的人文和社會問題的相關學科的總和,是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交叉學科。該一級學科主要研究范疇包括: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醫學史、醫學法學、醫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①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醫德觀,提高學生判斷善惡、榮辱的能力,正確把握醫學實踐的道德原則;②醫學哲學是醫學研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將思維方法與思維形式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才可能逐漸把握各種醫學對象的一般特性和內在聯系;③醫史學是醫學各學科的高度綜合,也是醫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高度綜合,醫學學科的創新和發展離不開對歷史經驗的繼承和總結,任何醫學成就都不可能在割斷歷史的情況下取得;④醫學法學主要以醫學領域的法律現象和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在現代醫學非人格化和醫患關系不斷物化的環境下,通過醫學法律制度來對醫務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也將會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⑤醫學心理學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與技術應用到醫療實踐中的產物,它研究和解決人類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一切心理問題,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中的作用;⑥醫學社會學是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醫療領域中的社會角色、角色關系、角色行為、角色流動、醫療社會組織的交互作用以及醫療領域與整個社會生活的互動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按照我國《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規定,首先設立醫學人文學一級學科,然后在通過學位授權審核的高校,進行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招生和人才培養。設立醫學人文學一級學科、明確學科范疇,不僅可以大力促進該學科的自身發展,而且還可以對臨床醫學等其他醫學相關學科起到規范和引領作用。
3.2明確醫學人文學培養目標培養具有醫學人文精神的醫學人才,具體表現為:在知識結構方面,具有哲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相關知識,系統掌握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哲學、醫學社會學等專業知識,對國際和國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科技哲學、方法學等知識及發展趨勢有一定了解的知識理論體系;在能力結構方面,培養對人文思想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進行原創性研究、發現和解決實際人文醫學問題、指導他人成功從人文角度化解醫學困惑以及為醫療衛生決策和管理提供建議的能力;在素質結構方面,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較強的法制觀念、誠信正直、有社會責任感和求實創新精神、較高的文化素養、具有健康的體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質的人文醫學理論與應用研究的高素質人才。
3.3夯實醫學人文學學科建設基礎
3.3.1找準定位,規范學科。醫學人文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很多學科是在原來的哲學、歷史學、教育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門類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在醫學人文學科開始獨立建制的今天,這些學科在構建自身的學科體系時,需找準自己的學科定位,理清其與醫學學科門類的關系、與醫學學科門類其他一級學科的關系。一方面廣大專家學者從學科知識體系的視角,開展深入的學科屬性及學科規范等學術型研究,為學科建立奠定知識性學科基礎,另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在現有的學科目錄標準中,納入醫學人文學科一級學科建制并設立相應的學科群,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在課程的設計上應堅持綜合性、持續性和實用性原則。
3.3.2組織隊伍,建設機構。第一,有一支數量充足的、專門化的醫學人文學師資隊伍;第二,加強國際交流,充分發揮國外現有醫學人文教育資源的作用,引進和培養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第三,加強對非醫學畢業生人文學課程教師的醫學知識培訓和醫學畢業生人文學課程教師的人文知識培訓;第四,聘請非醫學院校的人文專業教師作為兼職教學和研究工作者;第五,邀請社會人員參與教學,即自愿授課者和導學者,如癌癥患者、社會學者;第六,加強對專業教師的醫學人文知識培訓,把人文學融入醫學專業教育全程之中。
- 上一篇:外國文學作品教學感性認知
- 下一篇:林業發展與新農村建構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