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教學文學圈運用
時間:2022-06-27 03:34:31
導語:高校英語教學文學圈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今大部分高校的英語課堂是采用大班教學的形式,少則四五十人,多達上百人,教師多數只能采用講授法,導致學生得不到應有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訓練。尤其是對于許多剛剛經歷了高考的大學生,長期的應試教育讓他們認為英語閱讀教學等同于閱讀文章并完成課后練習題,忽視了真正的閱讀過程,學生整體欠缺有效的思維能力訓練。杜克國際教育近日的中國首份SAT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學生趕考美國高考的整體成績欠佳,平均低于美國學生近300分,離美國官方的基準線尚有300多分的差距。這300分的差距主要來自考查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閱讀和寫作考試。其中僅閱讀一項,中國學生就輸掉170多分。這充分說明,我們需要借鑒諸如文學圈教學法這種新穎的閱讀教學方法來改變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二、文學圈的定義和理論支持
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閱讀教學方法,文學圈在美國推行已有十五年之久。廣為接受的是HarveyDaniels于1994年對文學圈的定義:由一小群選擇讀同一本書的學生組成的深度閱讀研討團體,討論過程是由學生對書本的反應和觀感來主導,你可以聽到書本中的事件和人物性格以及作者技巧或與故事有關的個人經驗的討論。文學圈是提供學生專注閱讀的方法,包括批判性思考和對書本內容的討論。合作是此一步驟的核心,學生對內容增加更深度的了解,當小組成員一起建構書中的意涵。此外,文學圈經由架構式的討論和延伸書寫以及精致的回應能引導學生對于書中內容有更深層的了解(引自蕭綺玉)。由此定義可看出,Daniels強調了文學圈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心理語言學家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觀念,是最常被引用來支持文學圈通過小組討論進行有效合作學習的理論。他強調要確定學生現有發展水平和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樣即使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獨立活動之間可能有差異,通過教學,學生在別人的幫助下(同伴影響和教師指導)消除這種差異,這就是“最近發展區”。美國文學理論學者LouiseRosenblatt的“讀者反應理論”(readerresponsetheory)也有力地支持了文學圈教學法,她提出:“除了作品本身及課堂中教師的講解外,任何一份作品的理解,若失去了讀者的自我意見,就永遠不能完整。”(引自蕭綺玉)她更加注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個人的閱讀體驗、情感、態度與想法,落實到文學圈教學法就是學生成為閱讀的主導者,老師僅是引導者。獨立閱讀(IndependentReading)的理念體現在文學圈的“選書權”和“提問權”,即學生被賦予了“realchoice”(許正義,2003a),為了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學生必須廣泛閱讀;為了設計問題,學生必須反復閱讀,這種訓練有效地促進了其獨立思考和理解能力。
三、文學圈教學實踐
筆者計劃2011—2012學年連續三學期開展文學圈教學法,結合我校教材,一級以記敘文為閱讀目標,二級轉向記敘描寫文,三級著重于議論文。Daniels相信學生們被賦予選書權時,他們同時需肩負起“自我規劃”及“對自身閱讀學習負責”的責任(許正義,2003a)。然而結合中國教育現狀,是否應該在學生還未適應文學圈活動時就給予他們選書權,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從臺灣學者許正義等(2007)的研究來看,有時選書權不但沒有讓學生感到受尊重,反而使部分學生不知所措,甚至反感。因此筆者在開展第一學期的實踐時,考慮到對象是大一新生,改為教師指定同一篇文章,筆者所采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本學期指定的兩篇文章是Unit2“AlltheCabbieHadWasaLetter”和Unit5“AValentineStory”。文學圈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分組閱讀活動。每一組約四至六人,每個人擔任相應的研討角色(discussionroles),每個角色所承擔的任務正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項目。關鍵角色包括:提問人(discussiondirector)負責提供思考性的問題,有利于小組成員發表他們的意見和看法;連接人(connector)負責分享閱讀內容與人生經驗、生活背景的關聯性或感想;摘要人(summarizer)負責用簡短英文作摘要式的重點報告;發現佳句人(literaryluminar-y)負責找出并分享文中優美的語句,或見解精辟的句子。筆者在本學期的實踐中,除了四個關鍵角色,還選用了兩個補充角色———調查研究員(researcher)和字義解析員(vocabularyenricher)組成六人小組,前者負責利用網絡等資源調查相關背景知識,包括文化、作者背景、歷史、地理等,后者負責挑選及找尋新鮮及重要的單詞,針對單詞的發音、意義及特殊用法對其他成員作詳細報告。筆者每次開展的文學圈活動前后跨越四次課:提前讓學生閱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課上給他們10分鐘小組討論,分配各自的角色,課后小組自主討論后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第二次上課時安排50分鐘小組口頭匯報,采用的是每個角色集中匯報,教師在必要時進行指導,匯報結束時再次進行小組討論,針對存在的問題互相幫助和改正,課后完成各自的書面作業。第三次課時以小組為單位交書面作業。第四次課上教師回饋,指出學生書面作業中的閃亮點和不足處。
筆者在評判每個小組的書面作業時,先給每位小組成員一個分數,再將所有成員的分數進行平均,記入平時成績冊,即所有成員的分數是一樣的。采用這樣的方法既可以讓每位學生知道自己完成的情況,也強調了小組一體的重要性。讀寫理論學者所強調的閱讀與寫作的關聯性在文學圈教學法中得到了實踐,閱讀感想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呈現,讓學生感覺讀有所獲,學有所得。如本學期文學圈閱讀的重點是記敘文,對于“摘要人”,筆者要求他們盡量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文章大意,并指出作者意圖,通過仔細閱讀Unit2TextA“AlltheCabbieHadWasaLetter”,學生的總結如下:(故事)WhentheNarrator———“I”wantedtotakeataxi,thecabbiewasabsorbedinaletter.Sittinginthecab,thedriversharedhismemoriesofhislifelongfriendshipwith“me”.Itturnedoutthatitwasapostponedletterfromthecabbietohisoldfriendwhodiedbeforereceivingit.(意圖)Thestoryremindsthereaderstotreasuretheirfriendshipandkeepupcorrespondencetokeepitfresh.以Goodman為代表的全方位語言教育一派認為,一篇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往往不是作者的,而是讀者體會到的。由于具有不同的人生閱歷和閱讀目的,讀同一篇文章的兩個讀者永遠不會領會出相同的意義,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刻也會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引自孔愛玲)。因此在文學圈活動中,對于“提問人”,筆者反復強調“觀點無正誤”,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通過討論嘗試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找出強有力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從他們完成的情況來看,筆者感嘆積極思考的效果遠遠勝過被動學習。如針對Unit5TextA“AValentineStory”,學生提出問題:WhatcanreflectthatMissMaynellisthoughtfulandinsightful?經過思考和討論后,他們列舉原因:FirstlysherefusedtotellBlan-chardwhethershewasbeautifulornotforshethoughtloveshouldhavenothingtodowithone’slook.Secondly,theyscheduledtheirfirstmeetingatGrandStationwhereshecantestBlanchardeasily.FinallyMissMaynellaskedtheoldladytohelpherinagoodway.在筆者所選擇的六個角色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角色是“連接人”,因為這個角色貼近他們的生活,尤其是聯系他們自身經歷時容易激發他們的真情實感。閱讀Unit2TextA“AlltheCabbieHadWasaLetter”時,學生感受到文中那種無法彌補的遺憾,于是聯系到魯迅的作品《風箏》中兄長對弟弟一生的歉疚。ThereadingremindsmeofanarticlewrittenbyLuXun,“Kite”,whichtellsastorythatanelderbrotherforcedhislit-tlebrothertostudyeverydaywithoutanyplay.Once,heeventoreupthekitebeingmadebyhislittlebrother…Ofcourseheregrettedforwhathedidtohispoorbrotherwhengrowingol-der.對于單詞的理解,“字義解析員”不再停留在表面詞義,而是能結合篇章進行深層閱讀,找出其字里行間的意義,如閱讀Unit5TextA“AValentineStory”時,學生認為sustain是個重要詞匯,因為ThewordvividlydescribesthegirlwhomJohnhadneverseengavehimstrongmoralsupportandoccupiedaspecialplaceinhislifeforthepast12months.“調查研究員”看似容易實則難,學生開始以為只需上網搜索一下就能輕松完成任務,筆者曾在三級學生中嘗試文學圈,有位學生在完成“克隆”的調查研究時從網上下載了多達20頁相關的資料,但筆者閱讀后發現含金量很低。如今這個時代充斥大量信息,如何篩選信息為己所用成為調查研究員的難題。對這個角色,筆者強調了“相關”一詞,如研究作者背景或寫作風格,學生要能指出這種背景或風格在文中哪里得到體現,如對于“AlltheCabbieHadWasaLetter”的作者FosterFurcolo,學生嘗試做了以下調查研究:FosterFurcolo,theauthorofthetext,maynotbesuchafamouswriterasMarkTwaininsomeaspects,butitisthesimplebutprofoundtruththatwefindthroughhisplainwords.(課文樸實中傳達深刻道理)…ItisnotdifficulttofindthatFosterisaneasy-goingandwarm-heartedpersonwhoiscarefulandattentivetodailylife.(作者關注細節)通過這學期的實踐,筆者發現:文學圈培養了學生摘錄要點、提出問題、預測推論、連接延伸和評價判斷能力,深化“分析閱讀”。
四、教學效果小結
文學圈教學法在國外已被廣泛運用,而在我國尚處在摸索階段,其主要原因是將國外針對L1教育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國內L2的教學環境,難免會產生研究的不足之處。
1.對于教師而言,文學圈所增加的工作量是不小的考驗:在文學圈的運用中,教師的反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每次總結學生的優缺點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如何既能有效運用文學圈又不增加過多工作負擔成為研究的主要問題。
2.對于學生而言,如何選擇小組促進學習是難題:由于筆者的班級是由三個不同專業的小班組成,除了英語課平時缺乏來往,彼此之間連名字都叫不出,在分組時為了交流的方便只能讓他們盡量與本班同學組成一組,這就造成了各小組之間水平差異較大,容易產生挫敗感。盡管如此,筆者仍然相信會有更多的教師重新調整教學模式,順應未來英語教學的趨勢。
- 上一篇:紀委執政為民調查報告
- 下一篇:紀委職能作用調查報告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