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英語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7-09 09:54:11
導語:信息技術在英語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多要素資源的流動和信息的更新,無形中也給教學方式帶來了諸多的便利化。以信息化為基礎構建數字化、個性化、服務化的融合教學模式,從而打造“處處可學,人人皆學”的終身學習模式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而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實踐,提升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實現個性化授課、互動性教學是高校信息化教學的重中之重。由程亞品編著、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書,結合信息化對英語教學改革形成沖擊的時代背景,提出了加強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倡議。具體而言,該書的創新性觀點主要體現于以下三方面。
1)指出信息技術在英語教育應用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智慧型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逐步受到了諸多教師與學生的認可,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學習主客體因素、資源利用因素及環境因素等,都對最終的學習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首先,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融于英語教學實踐的引導性不足。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英語教師對于信息技術運用不足,無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研究,多數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只是運用播放PPT、播放英語視頻等形式來開展英語課程教學,無法從更深層面、更多角度進行英語教學實踐,從而也無法更好地調動學生互動的積極性。其次,高校尚未建立信息技術融于英語教學實踐的保障機制。多數高校尚未足夠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發揮的作用。例如,當教學硬件設備出現損壞時,未及時進行更換和升級。在教學評價層面,未對英語教師的創新性教學手段進行評價,多數情況下還是由教師自己掌握教學的進度情況。最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已經突破“講”與“授”的關系,更多地關注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導和保障機制,多數學生依舊依賴教師的學業安排,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知識學習、探索國外研究動態的技能缺乏。
2)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作者認為,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要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應從培養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營造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理想氛圍兩方面著手。在大學階段,大學生擁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對于英語的學習,不要局限于英語教材,還需要適時、適當地擴展英語學習途徑,提升學習能力。例如,相關英語音頻、視頻學習資料,各種英語語言論壇等都可以作為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的場所。在營造英語學習氛圍中,可以通過校園的海報宣傳、知識競賽等形式,讓學生更加重視對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性運用。同時,學校和教師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營造適合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建立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為學生提供自主語言學習材料,以滿足其獨立學習的材料需求;建立英語學習虛擬社區,在網絡空間為學生營造英語互助共學的環境。
3)以生態學為視角構建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模式。首先,要激發教師的英語教學創新能力?;诮虒W生態平衡發展的領域下,應該積極發揮教師的信息化建設能力,明確教師的角色。在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做促進學習知識吸收的學習者,更加需要做推動學生學習能力創新的實踐者。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等來構建深度融合的英語教學模式,讓英語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動態性與可持續性。其次,高校要做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發展的保障者。高校要適時地更新硬件基礎設備,對于有問題的硬件要及時地進行更換,從而在外在條件上保障教師的教學發展。同時,高校要明確監管職責的劃分,提升信息資源管理的保障機制,降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網絡安全問題,為教師與學生的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和技術保障。因此,推動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建構大學英語“互聯網+”的教學生態系統,有助于建構新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有助于不斷優化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網絡教學生態的平衡。
《“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書,通過對現階段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從理論和具體實施策略層面探究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英語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模式,以期找到一條適合未來英語教學發展之路,是對信息技術在英語教育中的應用進行研究的一部佳作。
作者:陳士芳 單位:柳州工學院
- 上一篇:現代信息技術在跨欄跑技術的應用
- 下一篇:微課在高校美術教學的運用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