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客觀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5 03:22:00
導語:科學客觀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是基于女性主義的理論觀點對傳統的科學觀做出評判,主要分析了傳統科學觀中關于科學是客觀的、公正的、價值中立的這一觀點的認識,指出科學不可能是絕對客觀的,沒有價值中立的科學,科學應該是具有社會情境性的,科學是負載性別的。
[關鍵詞]女性主義科學客觀性
一
在傳統的科學觀中,科學總是被視為是客觀的、公正的、價值中立的,邏輯實證主義是這一理論的代表,邏輯實證主義關于科學理論的結構和科學方法的基本觀點,在上個世紀上半葉的大部分時期在西方科學哲學界占據統治地位,成為標準的公認觀點,直到50、60年代歷史主義興起后才遭到根本性的挑戰。漢森是歷史學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觀察負載理論”的提出主要針對邏輯實證主義的中性觀察來說的,歷來許多科學家論述科學理論體系時,往往強調它的感覺基礎,即認為科學認識是從感覺開始﹙包括觀察與實驗﹚然后從中概括出感念,概念組成科學判斷和推理,得出定律,再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而得出理論以至于原理,提出感覺先于理論,后來邏輯實證主義更提出,觀察是絕對“中性的”,觀察語言是最“公正”、“客觀”因而是最“可靠”任何理論語言都必須能還原為觀察語言,這才是可靠的理論;否則就是“形而上學”空談,一律取消!于是他們提出觀察語言和理論語言可以絕對分開的基本觀點,并由此推演出邏輯實證主義的一系列觀點,邏輯經驗主義把科學語言區分為觀察語言和理論語言,認為觀察語言不依賴于理論語言,即對理論語言保持中立;而理論語言則依賴觀察語言通過對應規則從觀察獲得意義,波普爾雖然強調理論先于觀察,但對他而言,觀察仍然是中性的,漢森反對邏輯經驗主義的這一傳統觀點,并用觀察滲透理論的觀點與之分庭抗禮,因此,漢森提出所謂純粹的觀察和中立的描述語言是不存在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既然純粹的中立的觀察是不存在的,那么純粹中立的科學也是不存在的,科學研究的進程不僅體現了科學家的個性特征和世界觀,而且滲透了科學共同體的文化傳統與背景信念。因此科學追求的客觀性目標是一種“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而不是關于實在的“鏡式反映”(mirroring)。沒有不被污染的觀察,使女性主義堅信,科學具有一定的性別負載,而所謂的客觀事實只是受不同觀念影響的各主體進行選擇創造的結果。
二
邏輯實證主義所謂的科學的客觀性是父權制下的帶有男權色彩的客觀性,女性主義認為,科學并非性別中性或是性別無涉,而是代表著一種男性形象。女性主義者凱勒在考察歷史上關于科學和知識的種種描述時發現,在“科學的”與“男性的”之間存在一種神秘的對等關系,一種不言自明的等式關系,科學的男性形象早在培根時設立了,在培根關于“新哲學”的討論中充滿了男性科學家與女性化自然之間性的結合的比喻,是培根首先將科學知識與權力聯系起來,確立了科學對自然的控制和支配的目的,并通過性隱喻的表達方式將它與男性對女性的統治和征服相對應。在女性主義看來,培根著作中的性隱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法,而是構成了培根機械哲學的本質,近代科學的誕生即建立在這種哲學基礎上,即以理性的男性形象對被描述為女性的自然激情的征服為特征。世界被劃分為兩大部分知者與所知、心智與自然,科學就是規定這兩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以促成兩者的結合而獲得知識。這種結合是通過理性而非情感、觀察而非瞬間的感悟來達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科學知識還是獲取知識的方式都賦予了男性特征。男性意味著自主、獨立,意味著對任何主客體混合的徹底拒斥。因此將科學的、客觀的、男性的聯系在一起,必將引起一系列負面的影響。不僅我們科學的特征由于父權制的性別主義的偏見而戴上了有色眼鏡,同時我們關于男性氣質、女性氣質的評價也受到科學權威的影響。于是一種相互加強的循環被建立起來,其中稱為科學的東西從稱男性化的文化偏好中獲取了額外的效力;相反,成為女性化的東西作為知識的一個分支或一種思維方式,由于脫離了建立在科學或科學所提供的模式之上特殊的社會和智力價值而愈加貶值。因此,女性主義為將女性或女性氣質排斥于科學之外,歷史地構成于科學的特殊定義作為無可辯駁地客觀的、普遍的、非個人的和男性氣質的文化定義??茖W產生于并應用于男性框架中,社會性別存在于科學概念的核心以及科學描述和解釋的整個過程中,正是由于“科學的”與“男性的”不證自明的神秘結合,導致科學對女性的排斥和分離,從而使女科學家自然成為被遺忘和貶低的一族,最終導致了女科學家成為科學的邊緣人。
正是由于科學與男性的這種神秘的關系,促使人們去探究為什么女科學家就成了科學的邊緣人,即使女科學家有所成就也得不到與男科學家一樣的待遇。在女性主義之前對這一問題的傳統解釋基本上可歸結為兩種:一是生物決定論,即將科學界的性別分層歸于女性生理上的劣勢所導致的科研能力的缺乏;二是社會決定論,即將科學界的性別分層歸于女性社會競爭力上的劣勢所導致的科學產出的缺失。無論是由于女性天生的缺陷還是后天的不足,得出的共同結論是:女性不適合從事科學研究,注定要成為科學的邊緣人。女性主義將這些解釋看成是以傳統的性別偏見為基礎的負載著男權文化的解釋方式。三
女性主義認為傳統的科學是一種負載性別的科學,而非是客觀的、價值中立的,女性主義者強調科學自身尋求一種并非簡單地反映自然或文化、而是描述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共同網絡的認知方式,科學真理的權威被化解為一種追求特定目標的人類主體規劃和干預世界的工具作用,所謂純科學的理想本身也只不過是一種由科學話語的常規傳統所堅持的歷史的建構。因此,要求建立一種新的科學,一種比傳統科學更具有客觀性的科學。
女性主義對傳統科學觀的客觀性的批判,是為了以女性主義自己的知識構想重建科學。這種后續科學將克服現有科學的男性中心主義傾向,但由于女性主義流派的多樣性,關于女性科學的構想和方案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主要考慮一下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女性主義自由派所持的想法,就是按照科學標準規范的要求,克服現實科學中的男性中心主義偏見和統治欲望,使之成為反映自然和社會的真實面貌、真正客觀無偏見的科學。這種構想就是以與主流科學觀中的理想科學相一致的“好科學”模式修正和取代實踐中的“壞科學”,注重以女性主義方式實踐科學。他們將科學批判的對象指向“壞科學”,并希望通過女性和女性主義者的努力達到“好科學”的目標。由于這一構想未能對主流科學的認識論基礎構成根本性的挑戰,被認為未能跳出傳統經驗主義的男性思維框架和價值體系而遭到女性主義激進派的攻擊。然而正因為如此,它對主流科學構成的威懾力就相對小一些,這反而使女性主義經驗論在現實的策略上更加有利。
第二種關于女性主義科學的構想就是女性主義激進派提出的,他們主張以女性的聲音取代科學的過去與現在中占統治地位的男性聲音,扭轉知識尋求方式上男性與女性的利益價值,追求一種“為婦女的科學”。包括重新評價女性氣質的作用,批判主流科學中女性獨特見解才能的忽視和貶低,宣稱女性具有理解自然進程的真實特征的特殊秉性,等等,試圖填補女性和女性氣質與科學之間在主流文化中的鴻溝。這種構想雖以對科學的男性氣質和性別偏見的批判為前提,但卻是以同為男權文化所建構的女性氣質的優越性為依據。因此與其說是一種女性注意科學,不如說是一種女性化的科學或女性科學。它沒有看到女性氣質與男性氣質一樣是有缺陷的,似乎女性科學只是為了女性利益取代男性利益,因而只不過是一種新的等級制代替舊的等級制而已。這種構想是違背女性主義運動初衷的,因而遭到大多數女性主義者的反對。何況,堅持某一性別地位的提高,對于一種真正包容的人類科學來說顯得太狹隘了,在策略上也是行不通的。
女性主義自由派和激進派關于建立后續科學的構想和實現方案都是不同的,而且還存在很多分歧和矛盾,多樣化的、變動中的女性主義運動和思潮也造就了女性注意科學詮釋理論中的種種問題和困惑,使之包含不可避免的乃在缺陷,但是女性主義卻以獨特的視角和方法開辟了“科學性別研究”的新主題和新領域,對科學的社會研究和哲學研究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理論貢獻。因此,我們應該沿著女性主義研究的這條關于建立后續科學的路繼續走下去。
參考文獻
[1]《發現的模式》【美】N.R.漢森,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年版
[2]董美珍:《女性主義視域下的情感兼論情感在科學認識中的作用》,《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年第6期
[3]吳小英:《科學、文化與性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4]章梅芳、劉兵:《性別與科學讀本》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 上一篇:工商分局行政指導工作方案
- 下一篇:道德義務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