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
時間:2022-10-10 11:34:53
導語: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河北省高校畢業生數量連續五年呈上升趨勢,部分畢業生由于專業不對口、期望值過高等原因無法實現就業,出現了就業難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本文從近年來河北產業結構的現狀和調整入手,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
河北是全國的經濟和人口大省,目前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良好機遇。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河北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計地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以滿足社會各行業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健康發展。
一、河北產業結構發展和調整現狀
(一)河北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不斷調整升級,河北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其中,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最大,并呈現出波動增長態勢,而第三產業比重則大幅上升,且增長速度最快。三次產業構成比例從1978年的28.52∶50.46∶21.02演變為2014年的12.57∶52.5∶34.93。根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全省GDP達29806.1億元,比上年增長6.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別為11.5%、48.3%、40.2%。
(二)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現狀
1.經濟新常態下,國家對相關行業的調整。河北省作為我國北方傳統的重工業基地,多年來依靠鋼鐵、煤炭、水泥等支柱行業獲得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國家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的政策導向下,該類行業首當其沖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
2.國內外市場需求下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河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經營依然存在規模小、資金少、利潤低的問題,集約化、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部分落后地區仍無法實現。而在工業生產中,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行業出現了明顯的產能過剩。為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省委、省政府制定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壓減鋼鐵產能6000萬噸、水泥產能6000萬噸、煤炭消費4000萬噸和平板玻璃產能3000萬重量箱。以河北鋼鐵、東方鼎鑫、曲寨集團、冀中能源、開灤集團等為代表的部分企業發展受到了巨大影響。
3.科技創新導致新興行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河北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利用京津技術、人才等資源,支持引導省內企業、科研單位建設一批協同創新共同體。積極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聚集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發展壯大產業規模。以新型產業園區建設為依托,建立了一批能夠引領科技創新、實現綠色發展的新興行業,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狀
在我國高等教育日益大眾化的背景下,河北高校畢業生數量連續五年呈上升趨勢,2015年高校畢業生達35.11萬人。同時,由于受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影響,企業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所降低,而部分新興行業提供的新增崗位數量有限,導致就業崗位總量減少,從而產生了結構性失業現象。部分高校畢業生由于專業不對口、就業期望值過高等原因無法順利就業,導致“就業難”問題出現。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1.產業結構調整導致部分行業吸納畢業生能力降低。在經濟增速放緩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背景下,部分傳統行業由于壓減產能導致開工不足,原有企業職工面臨下崗失業,能夠引進畢業生的崗位數量更是大幅縮減。部分新興服務行業處于創業起步階段,雖能創造出一定的就業機會,但是由于專業不對口、崗位不穩定、福利待遇低等問題很難贏得畢業生的青睞。農業由于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勞動強度高、收入偏低等原因,導致農村生源畢業生不愿返鄉從事農業生產。人才供給和人才需求存在差距,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導致畢業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招聘難”現象并存。
2.高校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與市場需求相脫節。部分高校專業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存在滯后性,與就業市場上對人才的需求相脫節。部分高校定位不明確,缺乏自身特色,學科、專業建設存在盲目跟風、重疊交叉現象,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限于場地、設備等原因,部分畢業生在校期間只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缺乏專業技能性訓練,動手能力差,與用人單位要求相去甚遠。
3.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落后,缺乏綜合競爭力。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缺乏理性的職業規劃,就業觀念保守落后。具體表現為對自身定位不準,就業期望值過高,不愿到邊遠地區、待遇偏低的一線工作。不能合理地認知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對于未來要從事的工作性質、發展前景等認識不足,不能從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就自己和未來工作的契合度進行匹配。同時,部分大學生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熱衷于拿獎學金、考取資格證書等,忽視全面素質和交際、溝通等能力的培養,導致就業時缺乏綜合競爭力,無法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
4.用人單位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人才規劃。從河北省人才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在用人單位產業分類中,一二產業用人需求回落,第三產業用人需求呈上升趨勢。從用人單位性質看,國有、集體企業用人呈下降趨勢,外資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用人呈上升趨勢。民營企業多以中小型服務類行業為主,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出于成本、效益等因素考慮,該類企業不愿過多承擔培養畢業生的費用,更傾向于錄用實際能力強、工作上手快、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以盡快為企業創造價值。
三、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
首先,以農業產業化為依托,培育投身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型農民。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河北以土地確權流轉、家庭農場經營為特色的新型農業迅速發展,農場的規模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發展效益,吸引了不少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也使得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學有所用。其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大傳統和新興行業的人才吸納能力。通過科技創新和設備引進,擴大傳統行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制定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鼓勵畢業生到新興的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工作。再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畢業生轉變觀念,從基層做起,先就業再擇業。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既提高了經濟增長貢獻率,又增加了社會人才需求量。通過發展第三產業,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二)高校科學設置學科專業,合理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各高校應與時俱進,結合就業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實際,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和定位,對學科、專業進行科學調整。增加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新專業,減少生源下滑、發展后勁不足的老專業,以增強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其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密切關注相關行業發展實際,在廣泛征求企業一線人員意見的基礎上,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合理調整。再次,在課程和教學內容安排上,應基于實際崗位工作需要,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進行剖析,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
(三)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高校畢業生從以前國家分配工作到自己去人才市場找工作,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心理落差,就業中主動性差、眼高手低、貪圖穩定、追求高薪的現象較為普遍。河北高校畢業生要從根本上轉變就業觀念,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從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職業規劃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培養工作所需的實際能力,合理定位,揚長避短,通過努力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用人單位要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創造人才成長環境
用人單位要從長遠出發,給予高校畢業生更多的就業和培訓機會,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增強能力。同時,通過提高福利待遇、搭建晉升平臺、營造和諧工作氛圍,增強員工對于單位的歸屬感、成就感和忠誠度,打造一支高效、穩定的人才隊伍,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共贏和長遠發展。
作者:張越強 譚誠 魏叢 單位: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繼娜.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16,(4).
[2]楊小麗.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
[3]左曉華,楊方,常樂.淺談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4,(5).
- 上一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路徑選擇探討
- 下一篇: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