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策研究
時間:2022-05-09 03:24:32
導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駐馬店花好月圓園藝有限公司是一個集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在政府的扶持下,以朝氣蓬勃的力量向全市人民展現著活力動感的一面。公司主營鮮切花種植,現有品種主要有百合、非洲菊、郁金香、唐菖蒲等。近年來,基地按照“科技興農、科普惠農”的發展思路,以“推廣科技、開發人才、科技興農、科技富民”為宗旨,致力于引導群眾改變農業產業結構,幫助農民逐漸走上綠色農業發展之路。以特色、生態、效益為發展理念,發展設施農業,依托“公司+基地+農村合作社”的新型模式,使公司更加穩定地發展。以“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品種”為目標,公司不斷引進新品種,不斷研究種植過程中的各項技術,使鮮切花的生產趨于產業化。公司種植的西伯利亞百合、索蚌百合更是以其優秀的品質為社會所喜愛。公司的發展也為附近的農戶帶來了一定的收益,每年為農民增收300余萬元,對再就業農民開展科技培訓,普及科技知識,讓他們能夠有一技在身,能夠科技興農。公司始終堅持科技惠農,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為此,公司不斷加大園區對科技的投入。
1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加大科技投入
基地建立科普領導小組,定期開展科普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供免費的培訓和宣傳資料。除對園區的工人進行培訓之外,還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各項科技宣傳講座,讓周邊的農戶可以自覺自愿參與進來,學習花卉種植技術。針對園區的基礎建設,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在引進科技儀器保障園區鮮切花品質的同時,和高校進行合作、科技交流和科技咨詢,并與高校結合就新品種的選育運用科技手段進行嚴格把控。
2以服務為宗旨,多方面為群眾服務
通過邀請技術人員舉辦講座、現場指導等方式,及時向群眾傳播實用技術、信息和知識,引進、推廣新品種,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增加生產效益。以“培育新型農民工程”為平臺,邀請專家、教授就新品種和新理論進行現場授課,抓幫帶,幫助農民致富增收。積極開展“雙培雙帶”活動,以“支部+協會+農戶”的形式積極發展致富能手成為黨員。實行結構調整制度,幫助農民掌握新技能,引領群眾增產增收。
3突出技術創新,提高生產的科技含量
公司把良種良法技術的引進、創新、推廣、應用作為基地發展的核心。針對鮮切花的快繁和復壯,通過自己的研究和發展,研發出一套自給自足的技術,同時改良品種。根據實際發展情況,構建實用、靈活、直觀、便捷的信息服務體系,及時向農民傳授實際、實用、實效的技術、信息和知識,讓他們及時掌握好農作物行情,并在實踐中鍛煉、提高他們闖市場、搞經營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他們參與市場競爭的水平。通過農業科技的示范,突出了良種良法技術的創新。在方法上堅持試驗-示范-推廣的科學程序,使得一大批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得到推廣應用。注重基地科普網絡組織建設、科普陣地建設、科普經費投入和科普活動的開展。由此形成了當地干部群眾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從而促進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人才隊伍的成長。
4樹立現代生產理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公司緊緊圍繞科技興農的宗旨,提高農村農業生產自主創新能力和農民應用“五新”生產技術,深入到群眾中,廣泛聽取群眾對科學知識的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使科學知識的普及率得到提升,農民科普意識得到提高。通過聘請學院專業教師、鎮農業科技人員等專業人員,形成以專業技術人員為骨干、以科普示范戶為主體的科普體系。每年投入部分固定資金,輻射帶動周邊各村農業發展,積極引進、轉化或開發新品種,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和名優新特品種,采取施有機肥等先進農業措施,綜合防治病蟲害,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加快農業增收的步伐。
5開展科技培訓,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充分運用遠程教育等現代信息手段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利用科技惠農政策,每年增加定期開展的培訓次數,帶動更多農戶增產增收。公司除了自身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科技人員也在不斷充實。在未來的發展中,吸納一批能夠適應公司發展的專業型人才,依托公司的基礎技術資源,利用相應的配套設施,將會研究出更加適合公司發展的科研成果,進一步推動公司快速發展。
作者:劉 偉 李書華 單位:新蔡縣種子管理站
- 上一篇:綜合體項目開發成本控制研究
- 下一篇:產業結構財稅政策優化思考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