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變動評價與優化探討

時間:2022-06-17 10:31:49

導語:產業結構變動評價與優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結構變動評價與優化探討

摘要:基于河南省投入產出表運用中間需求率、中間投入率、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四個指標進行深入分析,充分反映42部門產業結構變動情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投入產出分析

一、引言

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文化歷史悠久,經濟底蘊深厚。我國分別在2012年11月與2016年12月出臺了《中原經濟區規劃》和《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意味著河南正式成為中部經濟崛起的新一極。2018年11月18日,國家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做出了戰略性的部署,指出要以鄭州為中心,輻射帶動中原城市群又好又快發展。以上都說明國家對河南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河南的快速發展對于中部崛起有著重要的拉動作用。因此,對河南省產業結構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河南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資源大省和工業大省,2019年的GDP為54259.20億元,產業結構呈“三、二、一”布局。本文通過對河南省的投入產出表進行深入分析,可反映該階段的產業結構變動情況,發現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二、研究設計

著名經濟學家里昂惕夫在研究美國經濟問題時,創立了投入產出分析方法,運用數據有效闡釋了經濟部門之間的量化比例關系。投入產出的量化分析指標有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中間需求率、中間投入率、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生產誘發系數、生產的最終依賴度等。本文選用中間需求率、中間投入率、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等具有集中代表性與重要影響力的四個指標進行分析。由于投入產出表五年編制一次且具有較長的滯后期,因此本文以最近一次的2012年與2017年的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對河南省的產業結構變動進行深入分析。

三、基于量化指標的數量分析

(一)基于中間需求率與中間投入率的分析

“中間需求率”和“中間投入率”是反映各產業部門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兩個指標,能夠反映產業的關聯程度,可以對不同的部門進行區別與劃分,明晰各部門在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1.中間需求率分析。中間需求率是指各產業對某產業產品的中間需求之和,與整個國民經濟對該產業部門產品的總需求之比。其計算公式為由圖1可知:2017年中間需求率前五位為非金屬礦和其他礦采選產品,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租賃和商務服務,金屬礦采選產品,廢品廢料。其中間需求率分別為97.36、93.49、93.47、91.47、87.84。說明這些產業處于基礎地位,為其他產業提供物質消耗與基礎服務,處于產業鏈上游,前向關聯效應大。因此,這從側面反映了河南是資源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對工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與2012年相比,2017年中間需求率差值前五位為房地產、通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建筑、燃氣生產和供應,其差值分別為58.01、34.74、32.72、32.23、28.97。說明河南作為人口過億省份對住房剛需的現實,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需要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此外,河南省根據區域特色與優勢,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2014—2017年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裝備制造整體規模由全國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2.中間投入率分析。中間投入率是指該產業部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過程中的中間投入與總投入之比。其計算公式為由圖2可知:2017年中間投入率前五位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紡織品,電氣機械和器材,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金屬制品。其中間投入率分別為85.16、84.46、83.18、82.75、81.91。說明河南省順應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大力發展優勢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使其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與2012年相比,2017年中間投入率差值前五位為房地產,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教育,批發和零售,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其差值分別為34.50、32.10、30.42、21.31、14.61。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衣食住行明顯改善,更加注重居住環境的優化、服務質量的提高以及對個人文化素質培養的投入。此外,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政府的民生支出增長9.6%,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77.0%,說明上述分析反映了政府為了不斷改善民生,其公共支出不斷上升的趨勢。

(二)基于感應度系數與影響力系數的分析

1.感應度系數分析。感應度系數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每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某一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其計算公式為:由圖3可知:2017年感應度系數前五位為化學產品,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金融,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其感應度系數分別為:3.21、2.44、2.19、1.81、1.74。感應度系數超過1說明其在整個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五部門集中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說明這些工業、服務部門在經濟發展中處于基礎性的戰略地位,對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與2012年相比,2017年感應度系數差值前五位為:租賃和商務服務,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金融,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其差值分別為:1.14、0.74、0.73、0.51、0.40。這充分說明經濟結構朝著高級化階段即“三、二、一”繼續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服務業、通信及金融業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不斷增強。2.影響力系數分析。影響力系數是指國民經濟某一個產品部門增加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其計算公式為:由圖4可知:2017年影響力系數前五位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專用設備,通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其影響力系數分別為1.45、1.33、1.32、1.30、1.30。影響力系數超過1說明其對其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計算機技術和裝備制造作為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為“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轉變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與2012年相比,2017年影響力系數差值前五位為教育,房地產,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紡織品。其影響力系數差值為0.32、0.29、0.28、0.24、0.23。經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會使人們的觀念從“有”向“優”轉變,更加注重文化素養的提升,享受更優質的服務與現代科技的便利。因此,會促進與需求最為密切,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質的相關產業部門的發展,使其可以對其他產業部門產生重大影響。

四、問題與建議

(一)主要問題

由以上分析得出:目前河南省的產業布局雖為“三、二、一”,但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其比例為8.5∶43.5∶48.0,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需要進一步優化。主要表現為:第一產業基礎薄弱,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較為突出,投入產出效率低下;第二產業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大而不優、大而不精現象較為突出,輕工業附加值低,重工業環境污染嚴重,與綠色經濟的發展理念還有差距。能源結構單一,高耗能低產出和環境污染成為發展的主要瓶頸,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還需進一步強化與落實;第三產業發展的創新引領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很少,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需進一步體現。

(二)建議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政府在市場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政府要積極構建各類創新性平臺,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出臺相應的創新類扶持政策,給予創新型企業優惠補貼。同時要出臺法律法規給予市場環境負面約束,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以此來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為本省經濟發展吸引資金、技術、人才,推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此外,要強化社會各主體交流與互動,促進社會、企業、高校多方聯動,合力推進工業模式、產品設計、組織架構的創新,逐步解決河南省傳統工業大而不精、大而不優、資源浪費等問題。深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目前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仍需進一步提升,著力推進通信技術、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等第三產業深入發展。推動制造業等第二產業向高技術、高水平、高效率的智能工業方向發展,加快產業升級改造步伐,化解過剩產能,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企業,促進產業向集約優化、綠色環保方向發展,真正實現“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的歷史性轉變和跨越式發展。改造傳統農業,提升土地經營流轉效率,不斷促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產出效率與產量水平。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高新產業。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在動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出現往往能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河南省在創新方面仍需進一步努力。同時,河南省的高新產業與東部沿海相比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高新產業往往能產生巨大的產值與附加效益,因此,河南省要立足本地詳情,在充分考慮各地區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新產業,促進資本高效流動與資源優化配置,引導企業走獨立開發、自主創新、集約環保之路,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由此可對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曹祎遐,耿昊裔.上海都市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結構實證研究——基于投入產出表的比較分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0(04):149-157.

[2]黃桂田,徐昊.中國鋼鐵的產業關聯效應及國際比較——基于投入產出表的研究[J].經濟問題,2018(11):1-8.

作者:侯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