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3-17 11:05:09
導語:國際金融危機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雖然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了11年,但依然沒有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我國市場經濟也正式進入到了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危機的到來直接影響了我國產業經濟發展,各種貿易壁壘導致企業對外投資受阻。因此,必須要結合現行的國際形勢,結合我國對外投資戰略,加強我國產業經濟發展思考?;诖耍疚氖紫忍岢鰢H金融危機下我國產業經濟發展概況,分析金融危機對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后探究促進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現狀;策略
一、引言
距離我們最近的國際金融危機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國際資本流動、跨國投資、并購等短期內急劇萎靡,嚴重影響了全球的產業經濟發展。據有關調查顯示,在2008年全球對外投資就降低了14%,經濟倒退現象十分明顯,同時也涉及到了政治、社會層面。雖然相比西歐國家我國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但隨著金融危機問題不斷延伸,所衍生出的負面因素也逐漸增多,西歐國家紛紛構建起了貿易壁壘,阻止國際商品流入,而我國作為最大的出口國,對外貿易自然受到了嚴重打擊。有一弊就有一利,國際金融危機并非全部是弊端,這讓我們重新審視了當時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狀況,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產業轉型和改革,注重自主創新,減少對國際企業的依賴性,倒逼我國產業經濟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二、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產業經濟發展概況
1.投資量依然增長。我國改革開放之后,對外投資量穩步增長,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從2002年~2017年,對外投資從27億美元增長到了2036億美元,前后相差了74倍。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期,我國對外投資總額為1840億美元,依然保持低速上升之勢。在2008年后正式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平均對外投資量上升了7%;而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外投資下降了20%以上。雖然我國投資量依然保持上漲,但是增長速度放緩(經濟放緩政策驅動),從2008年~2017年,對外投資量總共上升了200億美元。2.跨國并購加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我國企業更加注重跨國并購,在2003年~2008年跨國并購比例從18%增長到了54%,2008年后并購勢頭更加迅猛。如中石化以72.4億元收購了瑞士阿達克斯石油公司普通股;中國石油斥資145億美元競購了西班牙石油公司股份。3.國企主體主導。國企一直作為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柱,在金融危機之后,我國大中型企業對外投資比重逐漸提升,國企股份相對下降,但依然是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領導者。在2007年國企對外投資比例為70%,到了2017年下降到了52.3%。雖然在未來我國產業經濟結構還會進一步調整,個企投資比例超過國企是必然趨勢,但依然會發揮國企的帶頭作用。4.經濟產業結構分布多元化。金融危機給我國產業經濟“上了一課”,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巨大打擊讓我們認識到單一的經濟結構形式難以應對國際性風險。因此,我國經濟產業結構更加傾向于多元化、產業結構更加均衡。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下,外國對我國施行貿易壁壘,能源導向、貿易導向對外投資體系也發生了巨大轉變。2003年,我國礦產、制造業分別占據總投資的48%、22%。金融危機和貿易壁壘倒逼我國第一、第二產業逐漸向第三產業傾斜,使得我國產業經濟發展更加趨向多元化,拓寬了對外投資道路,在2008年,采礦業、制造業對外投資額度下降到了12.2%、5.5%,到了2017年進一步下降,達到了5.4%、3.3%,反觀我國第三產業經濟結構從2003年的1.3%,提升到了37%,通過高新技術產品逐漸打破了貿易壁壘。
三、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國際方面。以國際角度分析,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變化,但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和平中謀發展也是各國的共識。我國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全面發展經濟、文化、政治的國際化,以合作、和平、共同發展的理念形成了對外投資有利條件。對于很多國家來說,金融危機也讓這些國家增加了海外投資需求,希望可以吸引更多資金,如菲律賓金融危機時期經濟運行非常困難,因此解除了礦產資源開發禁令,吸引國際資金投資。金融危機給各國產業經濟都帶來了巨大沖擊,很多優秀企業資產縮水嚴重,急需大量資金補充。這也為我國很多大型企業并購國際優秀企業提供了可能。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在2008年我國企業對外并購額度達到了300多億美元,直到2015年并購趨勢才有所放緩,但依然呈上漲趨勢。2.國內方面。在發生了美國次貸危機之后,我國也積極采用相關應對措施,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全面鼓勵本土企業改革升級、強化對外投資。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雖然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很多中小企業破產倒閉,但也出現了一大批具有著名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這也是應對金融危機作出的重要經濟戰略調整。如海爾、阿里巴巴、華為等在國際上異軍突起。在報告中,依然鼓勵企業對外投資,改善中國產業經濟結構,帶動先進產品、優質勞務出口,從而有效提升跨國企業品牌影響力。同時,在信貸、保險、財稅、外匯等方面也作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勵借助對外投資優化產業經濟結構。如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建立了援外優惠貸款、中貿發展基金等,為了避免市場經濟信息不對稱問題,各級政府還提出了環境報告、信息平臺等,完善產業經濟服務體系。從企業發展情況來看,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產業經濟也實現了市場化發展,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加。突出了我國本土企業在國際領域的競爭力,強化了國際經濟拓展力和跨國經營。特別是國企通過改制重組、產業升級,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很多中大型企業在國際中嶄露頭角,在保證一二產業競爭力基礎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如華為手機在近十年發展中,已經從默默無聞發展到了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四、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產業經濟發展思考
1.繼續扶持新興產業。金融危機的到來勢必會催生新興產業,這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了時代進步。無論是早期的電子商務,還是如今的共享經濟,都是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式,從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再者,金融危機對新興產業的影響較小,所以全面發展新興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對促進我國產業經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現如今,萬眾創新成為了時代主題,這也給我國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社會條件。當然,全方位發展新興產業也存在著阻礙因素。新興產業是一個宏觀概念,如何正確選擇發展方向是重要問題。如前幾年非常流行的共享充電寶,吸引了很多青年投資者,但一年后共享充電寶便黯然失色。再者,新興產業發展必須要有創新精神,加強市場敏感度,不得盲目跟風,否則會適得其反。新興產業還需要考慮如何培育市場,研發出更符合時展的產品。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鼓勵新興產業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投資,在我國工業體系不斷完善基礎上,金融危機影響也慢慢消退,政策也讓投資環境更好,具備新興產業發展所需條件。這就應進一步與國際先進企業加強合作,不僅要借鑒國際先進企業發展經驗,還要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特點,選擇發展前景廣、市場認可度高的新興產業。(2)鼓勵創新和創造,提高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斷研發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新技術。技術創新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靈魂,而技術創新必須要有創新精神作為支撐。由此可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重中之重。再者,新技術成果轉化也非常重要,在技術研發中除了要考慮理念,還要實踐應用到產品當中,提升新技術成果轉化率,提升產品的附加值。2.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產能過剩是指生產力過剩。首先,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市場萎靡導致出口商品不得不回轉國內銷售。然而國內市場處于飽和,因此出口商品難以第一時間被消化。再者很多以對外出口為主的企業,對國內市場經濟特性、定價策略缺乏了解,導致國內銷售不暢。其次,落后產能長期在市場中徘徊,我國產能退出機制還不夠完善,特別是能源型企業,大部分都有國企“基因”。所以,產能退出會涉及到諸多問題。對此本文的建議為:(1)擴大內需,促進企業升級轉型,提高出口企業扶持力度,加強抗風險能力。擴大內需可以提升剩余產能消化速率。對于現行的勞動密集、生產加工型對外企業,各級政府要引導這些企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大力研發技術、提高成果轉化率,以技術占領國際市場。以政策、資金作為扶持,讓對外企業盡快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提高國際風險抵抗能力。(2)我國產能過剩問題普遍存在,國家和社會對產能過剩問題十分重視,因此各個部門要積極完善產能退出機制,從金融、財政、環保、就業等方面著手,積極貫徹優勝劣汰機制,發揮政府調和作用,可以通過兼并、重組等方案,調整產業結構,將過剩產能淘汰掉。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采用積極的政策和調控,已經逐漸削弱了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市場經濟邁向了新的臺階。為了實現我國產業經濟進一步發展,則要結合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現狀,認識到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挑戰和機遇,針對性提出對外政策、企業轉型戰略,不斷提高國內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這不僅關乎著我國經濟競爭力,更關乎我國的對外形象。
參考文獻:
[1]喬率.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8,(28):34~35.
[2]閔宇濤.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16,(33):133~134.
[3]舒杏.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J].致富時代月刊,2011,(1):885~886.
[4]張守芳,房紅.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特區經濟,2013,(5):200~201.
[5]肖鷂飛.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J].理論視野,2018,(09):40~43.
[6]吳衛鋒.國際金融一體化、經濟增長與經濟危機[D].吉林大學,2013.
作者:農志翔 單位: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報關行有限公司
- 上一篇:交通運輸經濟效益評價及指標研究
- 下一篇:農產品物流影響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