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協調

時間:2022-01-11 11:20:17

導語: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協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協調

【摘要】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房地產經濟的發展,但現階段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發展過快和熱度過高的現象,導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解決這種現象,對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發展做好宏觀調控,探究協調發展方式,保證我國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能夠穩定發展。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市場經濟;協調發展;探究方法

我國土地面積廣闊,但是適合開發房屋建筑的土地有限,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城市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對于土地的需求十分旺盛,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由于人們對房屋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房源有限,而開發商采用營銷策略,又推動著土地價格的上漲和房價的上漲,從而產生了房地產泡沫。為了避免泡沫的產生,就要尋找到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共同發展的協調方法。

一、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意義分析

我國房地產經濟飛速發展,帶動著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加強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性,對房地產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對房地產行業發展所存在的風險進行研究,從而保障房地產行業的穩定發展。預防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解決。良好的房地產經濟狀態,能夠有效促進市場經濟發展。要想完善市場經濟的發展,房地產經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加強研究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性,從而增強我國的競爭力。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提升了我國的國民收入總值,保障了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上升,促進了經濟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其他行業短時間內所無法替代的。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人們就業問題,房地產經濟的不斷壯大,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緩解了社會中存在的就業難的問題。實現房地產穩固發展的同時,解決了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房地產的發展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房地產行業質量和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的建設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完善住宅的質量。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帶動著百余種行業的發展,比如家具、住宅裝修、家用電器、建材等行業,對于金融、服務等行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推動作用。房地產經濟的發展,代表著城市基礎建設的發展,推動著城市向周邊和郊區的開發進度。社會的迅猛發展,也推進了房地產經濟的發展,但由于發展的速度過快,問題也隨之出現。某些城市由于社會的發展趨勢,城市面積在不斷擴大,房屋價格也在不斷攀升,這一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爭議,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阻礙,加大了社會矛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監管部門需要尋找合理、科學的解決方案,引領房地產經濟走向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道路。

二、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房地產價格變化背離市場規律

市場發展規律指引著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方向,較為重要的規律是商品的價格要根據實際價值進行確定,而房地產價格與價值的不一致打破了這一規律,對市場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目前,房價的增長速度超出經濟發展速度,造成了“買房難”的現象,也是我國最為重要而且普遍的問題。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雖然是由用戶需求決定的,但是房地產開發商的非法操作,導致了房地產經濟發展過快,與市場經濟發展產生沖突。房地產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造成泡沫經濟的產生,從而引發經濟危機。

(二)泡沫經濟現象的產生催生金融風險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速度過快,房地產價格上漲較快,泡沫經濟發展的風險也隨之升高。由于房價過高,大多數人選擇按揭貸款購房。在銀行信貸業務中,房屋貸款業務數額比例持續攀升。這一現象就導致了房產泡沫的產生,容易造成行業資金鏈的斷裂,對銀行業資金存儲數額造成較大損失引發金融風險,與房地產行業和銀行業相關的行業也會因此遭受影響,泡沫最終破裂會導致股票市場的崩盤,造成市場經濟秩序混亂,從而對市場經濟發展造成阻礙。

(三)環保意識過低危及綠色城市建設

房地產經濟開發建設與保持生態環境平衡有緊密的關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對環保事業的不斷關注,各行各業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房地產開發建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林業資源、土地資源的供給,需要各類能源的支持。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運用低碳材料、環保材料,使房地產經濟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保持一致。但目前我國房地產經濟開發建設運用環保材料、低碳材料,建設綠色園區的開發商占據少數,導致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不能保持一致。

(四)政府監管偏移使房地產調控變空調

我國為了應對房地產價格過高的問題,出臺了相應的一系列監管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但是其效果并不明顯。2013年出臺的“國五條”也抵擋不住市場需求,即使對炒房投機進行抑制,但二手房交易成本仍舊不斷提升,導致二手房交易量不夠理想,而且對于一手房的影響相對較低。房地產市場較為復雜,所以國家出臺的政策難以發揮作用。現階段,人們依舊持有財產保值的心理,認為房產是保值產品,導致國家所出臺的政策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弱。國家所出臺的政策,并沒有對當前的房地產進行深入研究,無法根據房地產市場規律制定科學的政策,只是根據一時的市場情況進行干預,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使出臺的政策無法實現預期的效果,出現了屢調屢漲的現象。

三、解決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措施

(一)化解房地產泡沫,使房價回歸理性

對于我國房價普遍偏高的現象,需要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工作,保持經濟總量的平衡,防止通貨膨脹。由于房價過高,容易造成市場經濟混亂,需要對房價進行管控,而不是一味的打壓,通過合理的方式使房產的價格符合其市場價值,從而降低房地產動蕩的風險。在經濟危機期間,我國由于房價過低,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籌集受到了阻礙,對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制定合理的房產價格尤為重要。市場經濟與房地產經濟有著緊密的聯系,制定合理的房產價格,修正市場經濟體系存在的不足,避免房地產經濟的不良影響,防止泡沫經濟的發生,使房地產價格得到有效的控制,維護房地產行業秩序,實現房地產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加強政府對房地產經濟管理和金融支持力度

為了確保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能夠協調發展,政府需要對房地產經濟的金融方面進行管理和監督,對房地產開發建設的各個過程進行監管。比如借貸還款措施,開發階段前期資金投入、市場需求等方面,對這些進行監管,加強銀行與房地產之間的緊密聯系,對房地產的資金流動及借貸情況進行嚴格的管理。保障銀行的資金能夠合理、科學、有效的利用起來。政府對于銀行應進行創新和改革,對傳統借貸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保證房地產開發建設時風險率的降低,從而降低金融風險。央行年內的三次降息,使利率降至歷史最低,將商業貸款利率和公積金貸款利率降至歷史新低點,從而改善了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環境。將存貸比由法律規定的固定指標轉為流動性強的監測指標,從而使存貸比紅線消失,寬松的金融環境得以建立,形成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減輕了房地產企業的負擔。近期房地產政策頻頻出臺,政府對樓市的調控由限購從嚴到政策支持的轉變,以此推動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央行提出二套房貸款首付比降至四成,央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下發通知,對擁有一套住房而房貸沒有結清的居民,這一類居民購買二套房時,最低首付款比例為40%。用住房公積金購買首套自住房,想要購買二套房時,最低首付20%。首套住房貸款已還清家庭,想用公積金購買二套房時,最低首付為30%。這一政策的出臺放寬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公積金貸款比例,各地區積極實施、降低首付、提升額度等措施,鼓勵人們消費,降低了人們購房壓力,提高了公積金的使用效率。通過推動房地產經濟發展,實現房地產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共同發展。推進房地產區域經濟的發展,積極落實國家政策。“一帶一路”文件的出臺,使多地區城市進行接洽,實現多地聯動發展,促進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新型城鎮的轉變,通過提升城鎮的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發展,實現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將土地與資金相結合,保障房地產經濟發展,有效提升房地產發展速度。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需要資金的支持,依賴著資金融資渠道及融資效率。融資的建立是資源配置過程,資金供求形式決定著融資的效率。我國房地產經濟建設占據著社會經濟的重要位置,政府需要充分的思考房地產融資解決方法,制定解決方案。在銀行信貸較為緊張的情況下,發展新的融資渠道,拓展融資空間。在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建設中,對房地產融資情況進行摸底,建立符合市場功能的金融機構體系,實現健全的房地產融資體系,推動房地產經濟的有效發展。

(三)推動房地產經濟轉型,促進綠色智能城市建設

房地產企業理念的轉變,發展具有綜合性、整體性、服務型房地產經濟。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代表著房地產經營理念在逐漸變化。發展綜合性房地產,將未來發展的房地產開發方向指向新型房地產的開發。建筑多功能綜合性地產,開發擁有娛樂休閑場所、大型商場、酒店、辦公寫字樓等綜合型智能住宅區。建筑綜合型智能住宅的同時,也要注重物業價值的提升。房地產開發不僅限于住宅的開發,房地產開發商可以拓展投資經營范疇,將一次性投資開發理念轉變成持續性回報收益。加強對公共場所、旅游休閑、養老院、度假等房地產業的開發,從而推進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房地產物業行業的發展,對房地產開發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開發環保型房地產理念是我國現階段房地產經濟發展方向,以此來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為了保證環保型房地產的順利開發,政府應對房地產行業的節能措施和環保措施進行強制管理,實現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通過環保材料構建環保節能型住宅,擴大植物造林面積,實現房地產經濟的綠色環保。對購買環保住宅的用戶實行優惠政策,擴大購買人數,增強購買需求。政府加大對低碳、環保的房地產開發的監管力度,對開發環保型建筑的開發商進行獎勵。通過對貸款利率的調整來改善傳統開發模式,杜絕能源浪費,改善環境污染現象,從而實現房地產經濟的長期發展。通過杠桿原理支持房地產經濟進行轉型。通過政府新出臺政策鼓勵房地產企業投資發展智能性建筑,在開發過程中,給予開發商優惠政策,鼓勵開發商建設智能型住宅,從而改變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模式。推崇開發商開發智能環保的建筑的同時,促進我國房地產經濟的良性發展,實現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

房地產企業通過制定合理的規劃措施,對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是開發房地產經濟的基礎,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而房地產的開發離不開土地,所以在發展房地產經濟時要注重土地的合理規劃,政府要對城鄉結合部的土地開發進行嚴格的管控。對已開發的土地資源實現其二次利用價值,節約土地資源的同時,實現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對空置的土地進行合理的利用,避免閑置。通過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以節約能源為重點,進行城市建設。打造資源節約型城市,是我國近階段主要推崇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目標,為構建節約能源型國家奠定基礎。通過房地產經濟的不斷發展,將土地的價值體現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將節約資源的手段體現在城市經濟建設的道路上。

(五)準確定位房地產發展方向,降低房地產經濟發展風險

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定位風險包含建筑產品質量定位、建設環境品質定位以及項目產品的定位所存在的風險。定位風險要根據相關資料,嚴格進行項目經濟技術分析和市場調查,并且對資料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保證其嚴謹性。通過風險評估、風險評價及評價房地產開發商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實現項目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出現風險的可能,對各種風險管理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對風險進行處理解決,讓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風險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的決策管理層,風險管理的核心就是最佳風險技術管理技術小組,有效防范企業的風險產生。運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念,制定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風險管理模式,為房地產企業發展提供保障,實現房地產經濟的高速發展。

(六)樹立品牌效應,增強人們對房地產業的信賴度

目前,人們越來越注重房地產品牌,口碑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是人們首選的企業,人們優先選擇的房源。房地產行業正邁向品牌時代,大型房地產公司需要確立品牌戰略,將標準化服務與產品設計相結合,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滿足人們對房屋設計需求。良好的口碑不僅需要企業的宣傳,還需要人們的認可。房地產開發商在開發新項目時,既要滿足人們對房屋地點的要求,也要滿足人們對小區綠化的要求,還要滿足人們對房屋設計的要求以及對房屋質量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推動企業樹立品牌效應的因素,只有滿足用戶的整體需求,才能構建出當下最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人們能夠享受生活。當然,企業的前期宣傳方式也尤為重要,信息技術的飛速增長,運用信息手段,改變了傳統的宣傳手段,在互聯網平臺將企業的新項目宣傳開來。利用互聯網公共平臺,進行宣傳,既吸引了群眾的關注,又節約了宣傳費用。擁有了人們足夠的關注度,企業要提升咨詢人員的服務態度,對其進行規范化的培訓,要用禮貌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來詢問的顧客,讓顧客感受企業優質的服務質量,加深人們對企業的印象。在企業樹立品牌效應的同時,企業要完善物業的管理模式,保障企業后期的良好口碑。通過提高物業的整體水平,加強服務理念,樹立品牌效應,實現“酒店式”服務模式,形成智能化管理新型物業,使市場經濟的理念牢牢地根植到房地產經濟中,從而促使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

四、結束語

房地產經濟的發展,促進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房地產經濟發展體系,不僅促進房地產企業的發展,還能與其他行業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根據政府出臺的最新政策,對房地產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實現對房地產經濟的有效管控,注重市場經濟發展,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實現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作者:李肖松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梁云芳,高鐵梅,賀書平.房地產市場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實證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6(3):74-84,205-206.

[2]陳承堂.宏觀調控的合法性研究———以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為視角[J].法商研究,2006(5):50-56.

[3]呂翾.房地產市場“限購令”的法經濟學與經濟法學思考[J].理論月刊,2012(7):79-83.

[4]鄧富民,梁學棟.宏觀經濟、政府規制與房地產市場發展———政策調控與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研究論壇綜述[J].經濟研究,2012(12):152-155.

[5]張永岳.中國房地產業與國民經濟的互動效應及其協調發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126-134.

[6]豐雷,朱勇,謝經榮.中國地產泡沫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2(10):57-64,7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