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新經濟沖擊思考論文
時間:2022-08-09 04:21:00
導語:民營企業新經濟沖擊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需要培植的沃土
新經濟作為一種重大的經濟現象和存在模式,其意義在于對資本主義制度長期形成的資本創業模式進行了自我否定,它創立了知本創業環境,推出了知本創業制度,即把知識轉化為資本的制度。信息、知識和因特網等技術已經成了區別新經濟與舊經濟的主要標志。具體說來,舊經濟是由各個專業化的規模生產驅動的,以便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新經濟的驅動力量是信息知識和網絡技術,在高速滾動的運動中極大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因此,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是相對于以傳統產業為核心的舊經濟而言的。
傳統產業如制造業等是建立在分工和專業化基礎上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其生產和供給不僅要有固定資本的投入,而且還要不斷地有流動資本的投入,其發展變化受規模經濟和邊際收益遞減趨勢的影響。而新經濟不同于舊經濟的最突出之處是,它以特定條件下的服務產品為特點,一次性的固定資本投入很大,獲得成功后并不消耗實物資源,卻提高了實物產品的使用量,其再生產所需的流動資本投入很小,但產出很大,再加上網絡的外在性效應,需求不斷擴大,引致更大規模的供給,從而會出現收益遞增的趨勢。
不少民營企業的事實已表明,新經濟作為一種注重技術創新的經濟,對企業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例如,技術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使產品從導入到增長或擴大、再成熟、再到老化諸階段的生命周期急劇縮短,并使勞動生產率的增速日益提高。應該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的主題。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許多民營企業在其賴以生存的產品完成生命周期以后,也就開始走下坡路。但在注重技術創新,實現外向型的產業整合以后,這些民營企業又煥發了青春活力,甚至有可能做到長生不老。加之,新經濟中的知識產品幾乎沒有運輸成本,市場又具有高度統一性,因而會出現企業強者恒強和贏家通吃的局面。這有別于舊經濟中由于存在巨大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運輸成本,市場又可以被分割,因而市場競爭說得極端一點不過是雙寡頭壟斷競爭,贏家通吃局面幾乎不會出現。
當然,新經濟之所以產生和發展,除了技術進步以外,還有其制度前提。這就是:
(1)必須建立有激勵動力的現代企業制度。這種制度允許知識轉化為資本入股,并明確界定知識的所有權,使得知識資源的占有者的界定劃分更個體化,知識的共享更具有廣泛性;從而讓掌握專業知識的經理、經濟專家、工程師、會計師和律師等專業人才都可以在企業里以知識專利換取股份。這樣,這些專業人才就可以既有勞動收益權,又獲得股份分配權,并使得工資與利潤都具有激勵的性質。
(2)高利率的資本市場。只有知本產權資本化,才能讓知識產權利用資本市場,包括創業板和股票期權,實現資本的最大利好。民營企業家作為創業者,一定要建立適合自己企業的知識產權制度,使知識創新者不僅獲得一般的勞動報酬,還能分享企業發展的長期利潤和資本市場的最大利益。像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市場的存在,就出了一個微軟和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一批知本創業者,更重要的是它為人類的經濟發展推出了全新的制度。此外,資本市場上的大量資源投入到互聯網公司中,形成了一批優質高價的網絡股,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得以迅速拓展新經濟的發展空間。
(3)杜絕政府不必要的干預。這是經濟學說史上以18世紀亞當·斯密為代表的經濟自由主義的繼續和發展。民營企業必須做到產權清晰、自主經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創業自由,使開業資本低到任何一個想成為企業主的個人都可以承受的地步;與此同時,投融資體制必須市場化,使手無分文而有知識產權的創業家能夠獲得資金的支持。
為了加速我國民營企業新經濟的成長,我們需要培植新經濟的沃土,諸如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為知識積累提供有效的所有權激勵;建立與激勵相容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新經濟的金融支持體系;鼓勵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市場創新,為新經濟的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條件;發展教育,增加人力投資,提高知識(包括技術形態的知識和信息形態的知識)存量和流量的積累;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獲得政府的有力支持才能達到目的。
民營企業如何應對新經濟的沖擊
談到新經濟,當然并不是希望凡是民營企業都搞高科技,事實上也不可能家家民營企業都搞高科技。何況,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舊經濟尚未得到充分發展,新經濟發展的基礎更差,提供培植新經濟的沃土也絕非易事。但是,民營企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需要高度重視新經濟的沖擊,因為新經濟對舊經濟、對整個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市場、機制、觀念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這是全球性的浪潮,在其沖擊下,可以預見今后幾年,傳統產業有相當大一部分會退出歷史舞臺,相當大一部分通過改造提高會脫胎成現代產業,還有一部分通過重組,以更大的規模、更低的成本、更優良的質量,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以信息、網絡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產業或“科技板塊”,將影響未來產業的變動方向。無視這一潮流,不參與全球新經濟的競爭與角逐,我國的民營經濟就有可能在經濟全球化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20世紀80年代浙江的不少響當當的民營企業為什么輝煌不再,為什么民營企業會出現“你唱罷來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就是因為它們無視或輕視新經濟的潮流,不進行相應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公司經營體制的調整和治理方式的調整的緣故。
談到發展新經濟,也不要忘了我國還面臨發展傳統工業的繁重任務。我們應該通過技術創新并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來武裝傳統工業,使其融入新經濟的浪潮中?,F在許多以傳統模式經營的民營企業紛紛投資網絡建設,運用網絡來提升自身的層次,利用實用的信息和服務,在“后發效應”作用下趕上全球新經濟的形勢是不成問題的,而不像舊經濟需要資本和技術的長期積累。由于獲取知識的渠道遠比獲取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其他生產要素的渠道方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并借助于網絡來完成,其流動不受空間距離限制,所以成本也要低得多。只要建立起有效的所有權制度,就可以使知識以極快的速度和極低的成本不斷地進行擴大再生產,而不需要有形的要素投入。
應該指出,在由舊經濟邁向新經濟的過程中,民營企業的領導者最重要的責任是要向舊傳統挑戰,向舊規則挑戰,在挑戰中提出自己的設想,并將其付諸實施。這就要求民營企業家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創新精神。如果沒有創新精神,民營企業是很難發展的,而民營企業的發展,又正是創新的動因。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任何民營企業家都可以充分自主地進行創新活動。但是,民營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培養。這其中,民營企業家應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努力更新知識結構,使觀念創新具備必要的基礎和前提。在我國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的時代,民營企業家要進行觀念創新和思維創新,必須開闊自己的知識面,更新知識和改善知識結構,否則,觀念創新和思維創新只能停留在口頭上,無法付諸實踐。按照西方知識經濟學家的說法,“世界上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無知。”民營企業家的責任要求其自身必須認真地研究知識經濟的理論,提高發現優化配置生產資源機會的敏銳力,關注知識經濟理論融入企業的實踐后,對企業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第二,敢闖敢冒敢試,從企業不協調因素中發掘出新的東西。民營企業家如果墨守成規,按部就班
,那是很難有所作為的。這是因為,創新并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必須將強烈的進取精神與堅韌果斷的魄力統一起來,才能達到目的。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P·F·Drucker)在其《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舉出一個例子,道破了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真諦。這個例子是說,有夫妻倆到市郊開設了一家餐廳,把賺錢的希望寄托在那個地區到外面就餐的人日益增多這個預測上。盡管對自身而言,他們從事的是一項新的經營,但他們不是企業家,他們既沒有給顧客帶來新的滿意,也沒有激起人們新的消費需求,因而沒有體現創新精神。再以麥當勞快餐公司來說,它盡管沒有發明任何東西,但卻應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術,使產品實現標準化,生產工藝和服務水平不斷改進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從而開拓了新的市場,招攬了新的生意。這種敢闖敢冒敢試的做法就體現了一種創新精神。
第三,不怕冒險的壓力。如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民營企業家為了開發新產品(包括提高已有產品的質量),引進新的生產方式(包括科學技術上新的發明創造、經營組織上的調整以及引進新的產品流通手段),開辟新的市場(特別是在新地區的出口市場),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冒險行動。但是,不同的民營企業家由于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所受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的經歷等等的不同,在面臨風險的壓力時,所表現出的信心、勇氣和毅力就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民營企業家遇事畏縮不前,害怕不確定的因素和未知的事物。相反,有的民營企業家卻知難而進,解決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在企業的發展中體現出創新精神,并獲取難以言狀的愉悅。
民營企業的發展,總是同創新聯系在一起的。這種創新精神意味著舊的均衡的打破和新的均衡的實現。為此,民營企業家既需要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緒,更需要逆流而上的頑強斗志。特別是現今以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標志,已開始使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即知識要素驅動的經濟——新經濟形態的轉變,知識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新動力。因此,傳統產業能夠運用創新精神和進行創新活動,高新產業同樣能夠運用創新精神和進行創新活動。甚至可以說,在民營企業的變化和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成了社會主義文明和進步的一個動因和標志。
我國是一個開放經濟的國家,又是一個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有志于發展新經濟的民營企業家在其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避免西方發達國家人工成本奇高、資源緊缺等因素造成的生產不景氣,同時還具有后發性優勢。這種后發性優勢包括來自于發達國家的“知識外溢效應”和市場的“正反饋效應”,即信息和知識的傳播成本會隨著獲取和使用人數的增加而呈成本遞減的趨勢,以及來自于“干中學效應”,邊探索邊實踐,從而有可能走出超越發達國家企業發展新經濟發展范式的道路。
- 上一篇: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論文
- 下一篇:民營企業融資體制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