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鋼鐵產業升級的瓶頸與對策
時間:2022-05-12 01:43:00
導語:小議鋼鐵產業升級的瓶頸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正在加快工業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而言,鋼鐵工業仍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柱產業。然而我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等結構性的突出矛盾導致戒國鋼鐵產業的健康發展遇到了瓶頸時期嚴重制約我國鋼鐵工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本文根據現階段國內鋼鐵產業結構升級中出現的新特點,分析了鋼鐵產業升級過程中出現的“瓶頸”并深入探討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價格博弈;產業集中度;枝術創新;成本競爭
在今年1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之后,經過兩個多月的醞釀,《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在3月20日公諸于眾。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鋼鐵業的興衰直接關系著下游產業的發展,在國家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鋼鐵產業Ⅲ頁理成章地成為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首批出臺的調整振興規劃之一。
這次調整主要是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著力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切實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我國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關聯度高、消費拉動大,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財政稅收國防建設以及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保障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鋼鐵產業長期粗放式發展所積累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比如產品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低、產業布局不合理等。中國鋼鐵業的危機既與外部市場環境的劇烈變化有關,也與鋼鐵業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有關。下面通過研究與分析我國鋼鐵產業結構升級中遭遇到的發展瓶頸及其形成動因,在此基礎上相應的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
一、我國實現鋼鐵產業結構升級遭遇到的瓶頸
1各自議價導致談判博弈中利益受損
中國是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也是世界第一鐵礦石進口大國,然而連續數年,在我國主要大型鋼廠與國際主要鐵礦石供應商的談判中,中方無論如何努力,卻始終處于被動地位,每次均以供方的提價而告終。雖然鐵礦石大幅漲價從根本上講是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但除此之外,很多民營企業紛紛“出洋越海”組團去談礦、買礦,也是國內鐵礦石價格猛漲的“致命因素”之一。比如此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2008財年準備就兩種鐵礦石基準價格分別上漲65%和71%,寶鋼還在談判桌上與對方“周旋”之時,國內一些中小鋼鐵企業卻率先同意了淡水河谷提出的價碼,從而使談判陷入了被動,在與對方的價格博弈中陷入困境,買賣雙方的相互依存和制約關系也被打破,喪失了議價話語權。
造成這種議價博弈困頓局面的深層原因則是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過低,無法形成一股強大的話語權在談判桌上占據主動位置。根據2007年世界各主要鋼鐵生產國產能排名前三位的鋼鐵生產企業的數據計算出的產業集中度,中國鋼鐵業的產業集中度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太低。中國鋼鐵業由于產業集中度低,談判代表的背后是分散發展的數以千計大小不同的鋼鐵企業,在議價博弈中難以給對手形成足夠的壓力,“店大欺客”的中國商業古訓一覽無遺。
提高產業集中度的有效途徑是大力推進產業問優勢企業的并購重組力度,但要實現并購后產業績效的提高,我國鋼鐵產業面臨的難題是由于中國的大型鋼鐵企業大部分還是國企,所以,有政府的意志參與重組也就變得順理成章,這就使得重組帶有強烈的政府色彩。此時,合并重組的力量來自于地方政府的利益本能和發展沖動,具體表現為省級政府主導下的指令性合并,重組的主要動機是規避外部兼并,建立進入障礙,保護地方利益,因而這不是真正市場意義上的重組,不符合《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中“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跨地區的聯合重組”的發展方向。
2、資源匱乏導致失去低成本優勢
目前,我國已查明鐵礦資源儲量607億噸,采礦前景十分廣闊。但“十五”期間,由于鐵礦石價格低,開采成本高,國家沒有特別重視建設鐵礦石項目,“采礦不如買礦”成為主流聲音。由于投資不足,國有地勘單位處境艱難,直接從事地質勘查的人員急劇萎縮。新探明和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明顯減少,造成了我國自產鐵礦石產量停滯不前。
由于世界鋼鐵工業第二次高速增長,使得鐵礦石等資源價格快速提升,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缺乏資源、鐵礦石一半以上依靠進口的國家,鋼鐵企業競爭力受到了明顯削弱。中國雖然礦石儲量豐富,卻品位較低,開采成本較高,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對鐵礦石進口的依存度。
二、我國鋼鐵產業突破發展瓶頸的對策
1、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價格博弈均衡
提高中國鋼鐵業集中度的必由之路是中國核心鋼鐵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的并購重組,同時這也是加快在鐵礦石談判中達成供需力量平衡的一個重要支撐。要順利實現并購重組,切實實現重組后鋼鐵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應注意以下幾點:
1.1鋼鐵產業重組要以市場化為導向。鋼產量在地域上的相對集中,并不能說明鋼鐵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只有大力推進鋼鐵企業跨地區、跨省市、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才能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鋼鐵集團,提高全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寶鋼集團與新疆八一鋼鐵集團在2007年元月簽署資產重組協議,由此寶鋼正式增資控股八一鋼鐵。這次并購是我國鋼鐵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跨地域并購,其創立的“政府推動+市場化運做”的并購新模式,使利益和風險共擔,且易于操作,這一并購模式將成為國內鋼鐵業并購的標桿。
1.2實現并購重組形式的多樣化。根據國有資本在重組過程中的不同模式,并購重組形式也應該隨之多元化。主要的形式包括有:(1)逐步推進,一般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先牌子,第二步是人事方面的統一;第三步才是實現資產方面的整合。后兩步不用安排具體時間表。鞍鋼和本鋼成立鞍本集團就是采用這種形式實現重組。(2)股權整合,第一步是產權股權整合,若同省的幾家鋼鐵公司同屬省國資委,則可將目標企業的全部國有資產整體劃歸并購企業,下一步則是資產業務整合與企業改組改制。唐鋼、宣鋼和承鋼三鋼合一組建了新唐鋼公司即是采用了此種形式,他們同屬河北省國資委。(3)三是直接實現多元化股權。即直接引入省外的民營鋼鐵企業,重組后的新集團股權結構一步就位。此外,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以換股、增發新股等方式籌集重組資金,包括實現整體上市也正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2實現礦鋼一體化,增強成本競爭優勢
為了弱化對主要礦石供應商的過分依賴,我國大型鋼廠應該開始投資國內及海外采礦業,謀求鐵礦石開采的控制權,加大對外投資辦礦或聯合辦礦的力度,通過投資控股或參股等多種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鐵礦石、煉焦煤資源基地。當我們手中握有資源,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的博弈力量對比自然也會傾向于我方。近年來,我國大型鋼鐵企業為打造“礦鋼一體化”生產模式不斷地進行著“嘗試”。如鞍鋼集團與澳大利亞企業合作,修建南、北兩條鐵路干線750公里和澳卡杰港口,該項目是礦石運輸、出口的配套工程;寶鋼集團與澳大利亞礦業巨頭FMG集團聯手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合資開發一塊潛在目標為億噸的磁鐵礦資源礦山。
在大力提倡“走出去”戰略的同時,我國鋼鐵企業還應該立足于國內自身鐵礦石的開采,充分利用國內豐富的貧礦資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鐵礦石供應體系,以增強談判的話語權。近年來,受國際鐵礦石市場形勢日趨嚴峻的影響,國內些鋼企巨頭已經將目光轉向國內礦山的開發,與研究部門合作解決鐵礦開發的技術難題,收獲頗豐。2006年武鋼與恩施攜手開發鄂西鐵礦,優先享有恩施境內約14億噸的鐵礦資源,繼而拉開了鋼企競相投資開采國內鐵礦的序幕。
綜上所述,應當看到,我國鋼鐵產業存經歷了長期粗放型擴張后,必然要進行次大的調整。現階段,我國城鎮化、工業化任務依然繁重,內需潛力巨大,鋼鐵產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只有抓住機遇,依據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規劃鼓勵中央骨干企業進行市場化的并購重組,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解決鋼鐵行業“散、亂、弱”問題,推動產業升級,才能促進我國鋼鐵產業平穩運行、規范發展,從而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上一篇:小議外資的業績與潛力評估
- 下一篇:小議新經濟下對壟斷效應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