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核算歸入資源與環境原因思考

時間:2022-03-14 10:16:00

導語:國民經濟核算歸入資源與環境原因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民經濟核算歸入資源與環境原因思考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2O世紀在經濟學領域研究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對國民經濟運行狀況或者社會的再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性、系統性地測定、計算機描述的宏觀經濟信息系統,這是我國國民經濟信息系統的核心內容,也是實現國民經濟調控與管理的重要措施。隨著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各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方法呈現趨同性,為了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國際組織和大多數國家越來越重視“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構建,以下將對我國的相關研究策略進行分析與闡述。

1選擇合理的研究目標

選擇合理的目標,是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前提。在體系研究過程中,往往不能直接表達社會需要,并存在諸多社會需求的矛盾。因此研究者必須在不同的利益沖突中選擇恰當目標,以實現決策的科學性。同時確立最終目標還可明確工作的研究方向與尺度,提高研究效率與質量。結合這一目標,當前我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總體目標為:堅持全面、可持續、協調的發展觀念,力爭3—6年時間內建立與我國國情相符的基本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具體來說,在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理論與框架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實物量核算、環境價值量核算等體系建設,以個別地區試點的情況,加快推廣宣傳環境核算體系,為全面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奠定基礎。

2加快資源環境損耗核算

首先,實現環境調查的制度化,通過對環境污染狀況及損失調查,建立損失估算計算模式;其次,根據國家技術組提供的調查表,完成數據采集工作,實現對大氣污染損失環境污染損失固體廢物污染損失以及水污染損失等核算;再次,根據國家技術組提供的各企事業單位的環保支出情況調查表,對各單位的環保支出進行調查,以獲得內部環境治理污染的成本情況。可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數據的采集或處理涉及到衛生、環保、農業、統計及城建等多個部門之間的配合。

3國民經濟核算的技術途徑

首先,完善系統的分析與評價理論,加快方法與應用的研究;其次,根據我國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完善或改進經濟核算的理論方法,討論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價值關系,建立綠色經濟核算體系賬戶,及時調整系統經濟指標,以獲得如綠色增加值、綠色國內生產總值等關鍵指標。再次,在建立綠色經濟核算體系賬戶的前提下,對現有的經濟分析理論和方法實現修正,構建綠色經濟計量模型、綠色投人產出分析矩陣和模型、綠色經濟運行監控體系等;最后,根據綠色經濟核算體系理論,計算綠色經濟指標,對我國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議與規劃。

4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為了確保其制度的連續性、數據的真實性等,需要各行各業提供核算資料,包括綠色環境核算、綠色會計核算、綠色統計核算等,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支撐和保障,例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會計法規、統計法規、審計法規、資源環境法規以及政策、信息共享等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順利發展。

5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評價標準

由于我們面臨較復雜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因此需要將原本復雜的問題劃分成若干個簡單部分,出于對我國資源、環境統計工作較為薄弱的考慮,再加上資源環境核算的復雜性,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規程、評審標準與評價體系。將資源和環境核算加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既涉及到實物核算,也包含價值核算,這也是資源與環境核算的難題所在。目前,國際上尚未確定統一估價方式,其理論仍需進一步研究。

因此,在我國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只能循序漸進,而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在核算體系中,堅持“由易到難”、“先開展實物核算、再開展價值核算”的原則。同時建立與當前發展狀況相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國民經濟核算指標及評價標準。其中評價標準的建立,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體系的應用前景與應用效果、科學理論價值、開展試點應用、試點的具體內容、培訓體系、推廣形式等,以及研究成果的潛力、成果的綜合效應等。

6廣泛借鑒成功經驗

一方面,加強與國際的溝通和聯系,借鑒他國的成功經驗。當前國際組織及一些國家已經在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和構建中,取得了一定成績,實現國民經濟核算的規范化、制度化發展。因此,我國也要加強國際交流,借鑒先進經驗,加速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理性發展;另一方面,以我國實際國情為出發點,認識到當前我國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中的優勢與不足,同時由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發展條件存在差異,因此一味地照抄照搬理論方法并不合理,我國需從社會經濟制度等多方面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選擇與我國相符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