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生態工業園發展途徑探討

時間:2022-07-24 05:47:00

導語:小議生態工業園發展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生態工業園發展途徑探討

摘要:生態工業園由于工業園內企業生產以市場配置為主,政府引導為輔的模式,進行物質使園區內部企業最小化由資源消耗與污染帶來的生產成本,最大化參與者的經濟效益,又為社會帶來環境效益增長,是我未來工業園區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六大為我國的工業化發展做出了一個重要的論斷,即我國的工業化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存在著由粗放經營造成的資源低效使用及由高污染排放造成的環境破壞等問題。生態工業園的理論與實踐給中國的上述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一、建設生態工業園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工業發展已經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然而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并且直接影響了所在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從地域來看,城市是重點,特別是那些以粗放經營為主的資源型、工業密集型重工業城市。迅猛發展的鄉鎮企業,由于技術水平低、設備陳舊;單位產品能耗高、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源數量多、分布廣;生產管理不善,造成資源能源嚴重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給污染控制和管理帶來很大困難。

建立在工業生態學基礎上的生態工業園,可以使園區內相關企業通過提高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廢物的再生利用和消除能招致法規處罰的行為等途徑,降低了園內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績效、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同時通過相互間的廢棄物轉化為原材料等,可以顯著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自然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從某種程度上契合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從國外的實踐看,生態工業園中的企業實行資源減量化,再循環與回收利用,廢物的再資源化等措施能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的使用量。通過地域毗鄰的企業集群的相互利用廢棄物,使物質與能源再資源化,達到合理利用。

二、國內外生態工業園建設的實踐

生態工業園的雛形應是丹麥的卡隆堡工業共生體。20世紀70年代,幾個重要企業試圖在減少費用、廢料管理和更有效地使用淡水等方面尋求革新,它們之間建立了緊密、相互協作的關系。主體由5家企業和市政當局構成,燃煤發電、丹麥最大的煉油廠、石膏材料公司、世界上最大的胰島素和某些工業酶生產廠家和地方農場。上述企業間的組合使工業園各企業形成了企業生態鏈,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幾家企業單獨運營中可能產生的污染問題,化廢為寶。

加拿大在安大略湖的多倫多市波特蘭工業區也相繼啟動,與波恩賽德工業園一樣,這一園區內也包含大量制造企業和服務企業,他們以廢物和能量的交換聯系為紐帶相互銜接起來。目前,加拿大擁有40座生態工業園,其中9座被認為有潛力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工業園。

廣西貴港生態工業園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進展最快的生態工業園。貴港生態工業園區正是以上市公司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以蔗田、制糖、酒精、造紙、熱電聯產、環境綜合處理等系統為框架,通過盤活、優化、提升、擴張等步驟建設的生態工業(制糖)示范園區。廣東省南海生態工業園區是我國第一個區域性的、根據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要求規劃建設的生態工業園區。該示范園區將以華南環保科技產業園為核心,根據循環經濟的思想對園區進行規劃和設計,通過環保科技產業園和虛擬生態工業園的工業生態鏈建設,分步建立資源再生園、零排放園和虛擬生態園,實現園區、企業和產品三個層次的生態管理,為全國樹立一個最能體現循環經濟的生態工業園區示范基地。

三、我國發展生態工業園區的思路與對策

我國生態工業園的未來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建設:

一是要發揮政府協調指導作用。如果單純依靠企業自己進行這種涉及多方面利益主體的協調和組合工作,在目前還有一定困難,因此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進行總體的規劃,依托相關技術支持單位,預先進行資源、產業結構和發展趨勢的調查分析,進行生態工業規劃編制。事實上,剛開始階段,企業并不一定能很快實現盈利。政府必須做好相關的協調指導工作,同時提供各種如公共設施、服務等便利,讓園區內的企業實現整體的運營。

二是有必要通過構建循環經濟及生態工業法律體系,對現有的環境法規進行評估和完善,并借鑒國外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立法的成功經驗,制定和完善鼓勵支持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政策、稅收政策。通過立法,可以讓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的企業進入園區,真正使其得到應有的政策的扶持。當然,這些只能為生態工業園提供外部的框架。

三是要建立相關的信息平臺。信息平臺可以提供的數據包括園內企業的廢棄物、副產品、原料投入、產品輸出等數據。這些數據為企業找尋質能循環的合作對象提供信息參考,為政府促進質能循環建設提供數據支持。因此,無論對于政府管理或者是企業的運行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要提升相應的技術水平。園區內的企業能夠構成生態鏈,達到能源的多級利用,是生態工業園的基本要求。生態鏈的形成與資源的相互配合使用有賴于技術的支撐。沒有技術水平作為基礎,生態工業園便如無水之源,沒有實際的應用價值。具體來說,由于園區內的企業的原料與能源等相互支撐,形成了非常復雜的生態鏈,企業間存在著相互牽制。如何讓這個龐大復雜的生態有機體和諧運轉,創造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贏,技術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四、結語

就我國而言,生態工業園是繼第一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代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后出現的第三代工業園,對于它的研究和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實際的操作中可能還會遇到諸如技術、政策等各方面的障礙,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國外生態工業園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在開展生態城市和工業園建設的同時,將生態工業園的建設納入規劃之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