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經濟壓力及影響因素
時間:2022-06-13 09:45:00
導語:哮喘患者經濟壓力及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哮喘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世界范圍內約有3億哮喘患者。由于哮喘這一疾病氣道炎癥的慢性持續性和反復發作性以及部分患者的致殘性,對政府、衛生保健系統、家庭及患者產生嚴重的負擔[1]。2003和2004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題均為“哮喘的全球負擔”(globalburdenofasthma)。國外有關支氣管哮喘的經濟負擔的研究資料較多見,歐洲、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資料對于不同年齡段的成人、兒童及其不同嚴重程度的哮喘的醫療花費均有報道[2]。在我國關于哮喘的經濟負擔的資料較少,普通人群的整體抽樣調查的資料更少,山東省目前尚沒有這方面的資料。研究哮喘的經濟負擔,對于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使用,為醫改提供有益的信息,對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總結了2009年山東省濟南市整群隨機抽樣13419人關于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中152名哮喘患者的經濟負擔情況及其相關因素,旨在獲得濟南地區哮喘患者經濟負擔資料,并對其影響因素作出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設計
本調查在2009年7月16日到8月16日1個月內完成。在濟南地區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政府提供的居民信息和行政區域劃分,第一步:把濟南市所有街道和鄉鎮分成城市和農村兩層,按放回的與抽樣單位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樣方法(propor-tionaltopopulationsizesampling,PPS)分別抽取12個街道辦事處和8個鄉鎮;第二步:按PPS抽樣方法,在每一個被抽中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中分別再抽取5個社區居委會或村;第三步:按照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每一個被抽到的社區居委會或村中,抽取40戶。被抽到的每一戶(家庭)中,全部在冊戶口居住6個月以上的居民均作為調查對象。采取面對面調查的方式,調查員入戶訪問并填寫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呼吸道癥狀描述、疾病診療情況、疾病經濟負擔及相關因素。
1.2哮喘診斷
對問卷的問題“您曾經有過哮喘嗎”或(和)“您曾經被醫生診斷為哮喘嗎”回答“是”,并且對問題“在過去的任何時間里,是否有反復發作(3次以上)的如下癥狀中的一個或多個:發作性憋氣、喘息或哮喘、咳嗽、胸悶,或出氣時胸部有鳴笛樣的‘哮鳴音’或發出‘嘶嘶’的聲音”,回答“是”則診斷為哮喘。
1.3經濟負擔指標及相關因素
疾病經濟負擔(economicburdenofdiseases):指由于疾病、失能和早死給患者家庭與社會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衛生資源。本研究中,直接經濟負擔包括直接醫療費和直接非醫療費,直接醫療費包括門診費、藥費、診療費、檢查費、手術費和康復費等;直接非醫療費包括患者及家人因病而發生的交通費、陪護費和營養伙食費等。間接經濟負擔包括患者本人因病誤工損失、患者家屬因照顧患者而導致的誤工損失之和。疾病經濟負擔測算方法,按照國際疾病分類,以患病率為基礎,計算2009年濟南地區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經濟負擔。①直接經濟負擔采用直接法[3];②間接經濟負擔采用人力資本法測算。人力資本(hu-mancapitalmethod)的基本思想是因病損失有效勞動的時間單位,通過某種間接方式折算為貨幣單位,測算慢性病患者及家人因病耽誤工作天數而損失的間接費用[3]。西方發達國家用工資率進行折算,我國根據國情城鎮居民可用平均工資,農村可用日均勞動力價值折算;③測算公式:總經濟負擔=直接經濟負擔+間接經濟負擔;直接經濟負擔=年平均直接費用×地區居民人口數×患病率,間接經濟負擔=年均誤工日數×日工資(或日均勞動收入)×地區居民人口數×患病率;④基本數據:查閱山東省統計年鑒,2009年濟南市總人口數為603萬,其中城市人口430萬,農村人口173萬;城鎮日工資為68.2元/d,農村日均勞動收入為23.4元/d[4]。疾病經濟負擔指標包括:最近12個月,用于治療哮喘的醫療費用,非醫療費用,哮喘患者因哮喘累計誤工天數,家人因照顧哮喘患者累計誤工天數。與經濟負擔可能有關的因素包括:最近12個月用藥、是否接受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方案的正規治療,哮喘的治療費用,每年疾病發作次數,每年急診次數,每年是否住院治療及住院次數;相關因素包括是否合并鼻炎等其他過敏性疾病,吸煙狀況及是否合并其他非過敏性疾病。
1.4統計學處理
問卷結果由兩名調查員獨立錄入計算機數據庫。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數據。由于經過正態分布檢驗發現哮喘的醫療費用、非醫療費用、患者及其家人誤工天數均為偏態分布,其中部分數據(如家人因照顧哮喘患者累計誤工天數)采用中位數表示時為0,而且標準差又較大,因此參考有關文獻用均數表示[5]。率的比較用χ2檢驗,相關危險因素研究用逐步Logistic回歸。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
本次共調查13419人,哮喘患者152例,患病率為1.1%。哮喘患者的人口學資料見表1。
2.2疾病經濟負擔
152名患者的年總直接醫療費用為471504元,人均3102元;總直接非醫療費用為109440元,人均720元,年人均直接經濟負擔為3822元。城市和農村哮喘患者及其家人年均誤工日分別為10d/年和15d/年,總間接經濟負擔為84573元,人均556元。年總經濟負擔為665517元,人均4378元。由此推算,濟南市哮喘的年直接經濟負擔2.53億元,年間接經濟負擔0.37億元,總經濟負擔2.90億元。
2.3哮喘患者用藥情況、疾病診治情況及相關因素
現患哮喘患者用藥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抗生素的比例均最高,見表2。哮喘患者中,病程超過10年、未接受GINA方案規范化治療比例很高,每年住院、每年都因病去急診就診者比例也較高。見表3。
2.4疾病經濟負擔相關因素
將2009年哮喘患者醫療費用水平分成高(>2000元)、中(301~2000元)、低(0~300元)3組,分析各因素對其影響。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居住地、是否合并鼻炎等其他過敏性疾病、是否合并其他心肺疾病、年去急診次數、是否需住院治療、是否吸煙、是否接受GINA方案的規范化治療等因素對治療費用水平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收入和醫療費用來源等因素對治療費用水平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對可能影響哮喘治療費用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上述7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由回歸方程結果可知,合并鼻炎等其他過敏性疾病、合并其他非過敏性疾病、住院、吸煙、未接受GINA方案的規范化治療是哮喘治療費用的影響因素,增加了哮喘患者的經濟負擔,見表5。
3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濟南地區支氣管哮喘患者每年人均醫療造成的直接經濟負擔為3102元,因誤工造成的間接經濟負擔為556元,人均年總經濟負擔為4378元,全市因支氣管哮喘的年直接經濟負擔為2.53億元,間接經濟負擔0.37億元,總經濟負擔為2.90億元,而全國同年人均衛生費用為1314.3元[6],明顯超支,負擔沉重。從20世紀80年代起,近20年來全球哮喘患病率增加了30%,80%的醫療費用是由20%的患者引起的。1989年調查結果顯示山東省總人群哮喘病患病率為0.59%[7],本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濟南地區普通人群支氣管哮喘患病率則為1.1%[8]。隨著哮喘患病率的快速增長,勢必會造成支氣管哮喘的總經濟負擔急劇增長。本調查數據分析顯示,吸煙是導致支氣管哮喘患者經濟負擔增加的重要因素。在煙草的煙霧中可發現超過4500種的化合物和污染物,其中包括可吸入顆粒物、多環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尼古丁和丙烯醛等。多項研究表明,煙草煙霧可增加哮喘的嚴重性,加速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損害程度[9],使其發作次數增多、嚴重程度加劇、住院頻繁,從而導致支氣管哮喘患者經濟負擔加重。我國于2011年2月14日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并于2011年5月在全國各級醫療衛生系統開展了深入扎實有效的控煙運動。本項研究的結果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控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控煙運動的持續開展,對減輕支氣管哮喘的經濟負擔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必須引起患者、醫生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由本研究資料可見,沒有接受規范化治療,是支氣管哮喘患者經濟負擔加重的因素,除了GINA宣傳、普及不夠之外,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調查數據顯示,在哮喘患者治療藥物中,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48.5%,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嚴重,其應用比例高達62.2%。抗菌藥物在哮喘中高比率使用的原因是復雜的。如基層醫生(尤其是鄉村醫生)不能夠正確診斷哮喘,而認為是其他感染性疾病;又如,醫生對哮喘疾病本質的認識不足,GI-NA方案在很多醫院沒有得到普及和貫徹,很多基層醫院的醫生對其知之甚少,甚至把氣道變態反應性炎癥誤認為細菌感染性炎癥,認為抗菌藥物的“消炎”可以治療哮喘;再如,患者對抗菌藥物的迷信依賴而主動甚至強烈要求使用;另外,有關部門對抗菌藥物使用的監管不夠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上述原因的最終后果是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后者影響了哮喘的病情控制,增加住院率,使哮喘的醫藥花費明顯增高,而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本身又直接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增加患者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對于規范抗生素的使用,近年來衛生部先后出臺了48號及38號文件,規范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本次調查資料使我們領會到貫徹執行衛生部對抗菌藥物的管理規范對于哮喘這一非感染性疾病所具有的戰略意義。合并鼻炎是支氣管哮喘患者經濟負擔加重的另一重要原因。有研究發現哮喘的發病率與過敏性鼻炎(allergyrhinitis,AR)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0]。
Valovirta等調查發現73%的患者在診斷為哮喘前有AR的癥狀,當AR癥狀加重時,79%的患者伴隨有哮喘的加重。故支氣管哮喘往往伴有AR,即“同一個氣道,同一種疾病”,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同時治療AR,能較快控制病情,縮短病程,降低治療費用。有研究發現,伴有AR的哮喘患者已經成為醫療費用最高的疾病之一,分別治療可明顯增加醫療費用和降低生命質量[12],積極治療鼻炎可以減少哮喘患者急診和住院的次數。綜上所述,濟南地區支氣管哮喘患者經濟負擔沉重,吸煙和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是主要的、但又是可以控制的經濟負擔增加的因素,積極控制吸煙,大力宣傳貫徹實行哮喘的規范化治療,杜絕濫用抗菌藥物,可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有效降低哮喘的經濟負擔。
- 上一篇:循環農業發展必要性及途徑
- 下一篇:市國資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