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經濟后果研討

時間:2022-07-18 10:14:13

導語:企業社會責任經濟后果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社會責任經濟后果研討

一、引言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一個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依照所有者或股東的期望管理公司事務,在遵守社會基本規則,即法律和道德規范的前提下創造盡可能多的利潤”。Carrol(l1979)把公司社會責任分為四種類型: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該分類被后來的研究廣泛使用(如Maignan&Ferrell,2003等)。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2005年亦指出,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在三方面,包括要不斷地創新、要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要為社會和諧做貢獻。就是說,當今的企業,應超越唯利是圖的境界,除追逐利潤外,還應遵從社會道德規范,有“公益性”的一面。毋庸置疑,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實體,追逐利潤是其天性,而承擔社會責任必然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直接流出。畢竟我們不能要求企業都成為慈善機構,它們需要生存和發展,所以如果社會責任投資也能夠帶來一定的效益,而不是純粹的付出,企業就會更有動力去承擔社會責任。那么長期來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投資是否為其帶來了績效的提高呢?本文認為很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引導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二、文獻回顧

一方面,根據新古典經濟學家的思想,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處于競爭劣勢,因為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會導致公司利益的流出,從而降低公司的財務績效。如Wright&Ferris(1997)的研究結論就是公司社會責任和公司財務績效負相關。另一方面,部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公司社會責任和財務業績沒有顯著的相關性。Mcwilliams&Siege(l2000)檢驗了企業社會績效與財務績效的關系,他們采用DSI400作為企業社會績效的評價指標,以企業1991年至1996年年度財務績效平均值為因變量,以企業社會績效、產業、研發投資作為自變量進行檢驗,結果發現財務績效和社會績效二者并無聯系。Mcwilliams&Siegel(2006),Subroto(2003)等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相關實證研究都得到了公司社會責任和財務業績正相關的結論,因為公司社會責任成本可以被日后的收益抵銷。一個公司如果想盡量減少非義務的社會行為的隱性成本(例如,通過忽略治理污染的成本或者漠視公益事業,短期內可以減少支出),最終可能會導致高的顯性成本,如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失去利益相關者的情感吸引或者受到政府的處罰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面臨的風險會很低。這類公司很少因污染環境或者偷稅漏稅等行為而被重罰。理論上,如果有兩個條件相似的公司,一個承擔社會責任,一個不承擔,則前者價值下降的風險較后者低。Waddock&Graves(1997)、PelozaJohn(2006)都得到了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正相關的結論。MargaritaTsoutsoura(2004)以標準普爾500的大部分公司為樣本,以1996—2000年為研究期間,對公司社會責任和財務業績的關系進行了檢驗。結果證實二者關系為正并且顯著,支持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未來財務業績提高的結論。Margolis&Walsh(2001)對已有相關研究的結論進行了分類并發現,當以公司社會責任作為自變量,財務業績作為因變量時,得到正相關結論的研究有42項,占53%;結論為不相關的研究有19項,占24%;結論為負相關的研究有4項,占5%;結論為交互關系的研究有15項,占19%??梢姡瑖庀嚓P研究中的正相關結論占絕對優勢。由于不同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社會公眾對公司社會責任的關注程度有所不同,造成公司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其績效的影響亦有所不同。那么,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中,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如何呢?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盡管從總體上講,我國公司承擔非強制性社會責任的意識比較淡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和生產安全等社會問題頻發,但是近年來,公民道德消費意識的逐步興起使得社會公眾對公司社會責任信息尤其是環保、支持公益事業等方面的信息更加關注。同時,公司的社會責任意識也在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和公司本身對公司社會責任的關注將帶來公司財務績效的改善。因此本文假設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力度與其后續財務績效正相關。企業社會責任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何衡量社會責任成為影響本文研究假設具體內容的一個重要因素。2008年5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提倡在2008年的年度報告中刊發上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信息,并強制披露環保質量信息。通知規定公司可以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每股社會貢獻值,即在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礎上,增加公司年內為國家創造的稅收、向員工支付的工資、向銀行等債權人給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對外捐贈額等為其他利益相關者創造的價值額,并扣除公司因環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會成本,計算公司為社會創造的每股增值額。由于每股社會貢獻值的計算中每股收益占了很大比重,而每股收益明顯屬于對公司財務績效進行衡量的指標,因此,為避免與財務績效衡量指標的自相關,并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參考每股社會貢獻值的計算方法,選取公司年內為國家創造的稅收、向員工支付的工資、向銀行等債權人給付的借款利息和向股東支付的現金股利以及公司對外捐贈額等四個指標作為公司社會責任的衡量指標,并以各指標的每股平均值進行具體衡量,即每股納稅額、每股工薪、每股股利利息和每股捐贈額(TAX、SALARY、DIVINT、ENDOW)。于是本文的研究假設可以具體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依法納稅是企業的法定義務,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基本表現形式。企業納稅越多,對社會的貢獻越大,越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可,提升其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其后續的財務績效也就越好。因此有假設1。H1:公司納稅情況與后續財務績效正相關。公司通過雇傭員工,促進了社會就業,為員工提供了施展自身才能的舞臺和勞動報酬,改善了職工生活條件,這是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又一表現方式。近年來,隨著大中專畢業生的逐年增加以及企業改革過程中的裁員,就業問題成為關系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問題。于是,本文預期,企業為社會解決就業問題越多越好,對職工權益維護得越好,公司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越高,從而公司后續財務績效越高。H2:公司對職工權益的維護情況與公司后續財務績效正相關。企業的中小股東和債權人都為企業提供了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正確處理和他們的關系,維護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是公司應承擔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只有積極維護他們的利益,企業才能在今后的發展中得到他們進一步的支持。社會對公司中小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的維護情況也越來越重視。因此,本文預期,企業對中小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的維護越好,其后續財務績效越高。H3:公司對中小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的維護情況與公司后續財務績效正相關。近年來,社會對公司社會責任的關注力度越來越強,尤其是在全球面臨嚴重的環境保護問題和頻發的自然災害時,公司是否能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成為公司聲譽評價的一個主要標準,也大大影響著人們對公司產品和服務的選擇意愿。對社會中弱勢群體的捐助力度成為人們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最為關注的指標。這集中表現在2008年中國汶川“5•12”大地震發生后,全社會對企業在抗震救災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極大關注。這種關注直接影響了社會公眾對公司產品服務的選擇意愿?;诖?,本文預期公司每股捐贈額與公司后續財務績效正相關。H4:公司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捐助力度與公司后續財務績效正相關。

(二)變量設定

1.被解釋變量本文被解釋變量為企業財務績效。公司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應該能夠全面、系統地對公司財務層面的業績進行合理的評價,而不應只關注某一個方面,僅僅使用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指標難以反映公司財務績效的全貌。參考以前的文獻,綜合考慮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本文參照鄭秀杰(2009)的定義方法,計算了企業在盈利能力、運營效率、獲取現金能力、發展能力四個方面的九項指標(凈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銷售毛利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現金比率、資產現金流量回報率、主營業務比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并在此基礎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財務績效指數,進而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本文計算了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當年及其后兩年的財務績效指數,分別以POSTIFP1、POSTIFP2及POSTIFP3表示。限于篇幅,財務績效指數的構建過程省略。2.解釋變量本文解釋變量為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即每股納稅額、每股工薪、每股股利利息和每股捐贈額,具體定義見表1。3.控制變量企業財務績效還會受到企業規模、財務杠桿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選取企業規模和財務杠桿作為控制變量。

(三)樣本選擇

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一般更容易受到社會尊敬。于是,本文選取“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的評選結果作為研究依據。本文樣本以2003年和2004年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結果為基礎確定。由于該評選只選出前20名企業、50名入圍企業,而且其中大部分企業并非上市公司,無法獲得相關的財務數據,因此將樣本范圍擴大為所有420家候選企業。根據研究目的,本文設定了進一步的選樣標準,要求樣本公司應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2002年底以前上市的公司;只發行A股的公司;非金融類公司;在觀察窗口內行業未發生變更的公司。最終確定樣本企業共計48家。本文實證檢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與其后3年內財務績效的關系。相關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本文的統計檢驗通過SPSS12.0完成。

四、實證證據

為了實證檢驗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回歸方程:POSTIFPi=α+β1TAX+β2SALARY+β3DIVINT+β4EN-DOW+β5SIZE+β6LEVE+ε式中:i=1,2,3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本文對樣本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其后三年內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檢驗,回歸結果見表2。注:“***”、“**”、“*”分別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顯著(雙尾檢驗)?;貧w結果顯示,公司社會責任指標中的納稅情況TAX的回歸系數在t+1期至t+3期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但其回歸系數的t值逐期下降,從t+1期的3.339,下降為t+2期的3.001,到t+3期的2.940。回歸結果顯示公司納稅情況與公司績效的關系為正。假設H1通過了檢驗。每股對外捐贈ENDOW的回歸系數在t+1期和t+2期都顯著為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顯著性水平逐步下降,從t+1期的1%,下降為t+2期的10%,到t+3期時,其回歸系數則已經不再顯著。本文TAX和ENDOW的回歸結果說明公司承擔納稅義務和支持公益事業的行為在初期得到了利益相關者的認可和積極回應,但這種認可隨時間的延長而淡化,這也說明公司因承擔社會責任而取得的聲譽需要持續不斷的維護和管理,否則,其財務績效效應會逐漸降低直至消失。假設H2通過了檢驗。公司為員工、股東和債權人的付出變量SALARY和DI-VINT在各期間均不顯著,這說明公司對員工和債權人利益的維護還沒有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這可能是由于近年來我國公民的維權意識逐漸提高,對自身作為勞動者和債權人或者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保護意識增強所致,這說明公司還需在這兩方面進行更多的投入,需要做得更好才能得到認可。假設H3和H4未能通過檢驗。在上述回歸結果中,SIZE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公司規模對財務績效有顯著影響,公司規模越大,投資機會越多,公司的財務績效越高。公司規模代表公司獲取資源和實現投資機會的能力,也反映了過去績效的累積,因而對公司后續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財務杠桿(LEVE)的回歸系數不顯著,表明債務融資的杠桿效應并未對樣本公司的財務績效產生顯著影響,債權人的相機治理機制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五、結論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歸分析法,以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結果為樣本選擇依據,利用中國上市公司數據對公司社會責任的績效效應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結論表明公司依法納稅和對外公益捐贈提升了公司的財務績效,但公司為員工、股東和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付出并沒有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與公司后續財務績效不完全相關。這也是當前部分公司社會責任意識薄弱的一個原因。筆者認為,這一現象不利于倡導企業公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社會風尚,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政府在輿論宣傳和政策導向上應對公司的社會責任業績予以傾斜,只有積極倡導全社會重視公司社會責任,對公司社會責任給予引導、激勵和獎勵,提高公民對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的關注力度,才能激勵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從而加快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