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服務業發展與就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9:17:00
導語:城市服務業發展與就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業成為推動勞動力就業結構轉變的主要動力,目前,服務業成為我國發達城市吸納勞動力的主渠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而且,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推動作用遠遠超過傳統服務業。因此,我國經濟發達城市應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促進就業增長的核心戰略。
關鍵詞:服務業;就業彈性;產值增長率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開始向服務業轉移,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以及服務業就業比重日益擴大,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向服務經濟轉型的特點。建國以來,我國的服務業發展緩慢,產值比重和就業比重較低。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產值比重和就業比重均得到提高。截至2005年,服務業的產值比重達39.9%,比1978年增長15.7個百分點。2005年就業比重達到31.4%,比1978年增長19.2個百分點。而我國的發達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的服務業產值比重和就業比重的增長更為迅速,說明服務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我國發達城市服務業的就業現狀
2005年,上海服務業的產值比重達50.5%,比1978年增長31.9個百分點。2005年就業比重達55.6%。新增崗位產業分布呈現“三二一”格局,第三產業創造崗位的比重繼續提高,現代服務業創造崗位的能力上升,部分傳統服務業創造崗位的能力明顯下降,2005年,廣州服務業的產值比重達57.8%,就業比重達46.2%。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5.58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081.21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2908.96億元,增長12.6%。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46:40.68:56.86。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8%、46.6%和52.6%。可見,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越來越大。2006年,深圳服務業的產值比重達47.4%,就業比重達42.3%。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97億元,下降30.5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049.53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757.06億元。增長17.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4%、52.9%和47.5%。三次產業結構由2001年的0.9:54:45.1變為2006年的0.1:52.5:47.4。
二、北京市服務業就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北京市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服務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明顯。在吸納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及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服務業是推動勞動力就業結構轉變的主要動力。北京市服務業比重由1990年的40.6%提高到2005年的66.6%,增加26個百分點。而北京市就業崗位自1990年以來共增加250.9萬個,其中服務業增加了329.9萬個,第一產業減少28.5萬個,第二產業減少50.5萬個,服務業就業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可見,服務業成為推動北京市勞動力就業結構轉變的主要動力。
(二)服務業是北京市吸納勞動力的主渠道。北京市第一產業就業彈性波動較大,表現出忽高忽低的特點,尤其從2000年開始直到2004年,就業彈性為負,而且下降幅度很大,這說明到2004年北京市第一產業就業已基本達到飽和,不僅不能吸納勞動力,而且表現出向第二產業、服務業轉移勞動力的趨勢。2005年,第一產業的就業彈性小幅上升,這是由北京市汽車制造業等第一產業相關行業迅速發展帶來的。第二產業的就業彈性從1996年到2005年較為平穩,但大多數年份數值為負,僅2001、2002年數值為正,而且2003年大幅度下降,說明第二產業吸納的勞動力不斷減少。服務業就業彈性的特點最為鮮明,1996年至2005年的就業彈性呈上升趨勢,大多數年份的數值較高,而且穩定性較強,表明發展服務業對就業增加不僅具有促進作用,并且明顯大于第一和第二產業,是北京市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
(三)服務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不斷上升,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從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趨勢看,北京市服務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不斷上升,而第一、二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不斷下降。1991年北京市服務業比較勞動生產率首次突破1,2001年服務業比較勞動生產率超過第二產業,這表明服務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
三、北京市服務業在解決就業上的潛力
服務業作為北京市的重要產業,隨著其占經濟總量比重的不斷上升,將為北京市就業提供很大的增長空間。但北京市服務業內部不同行業就業彈性差異明顯,從對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的貢獻看,現代服務業遠遠超過傳統服務業。轉(一)現代服務業的就業潛力巨大。第一,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產值增長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趨勢,就業增長率也穩定增長并保持高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這些行業就業彈性具有平穩的增長態勢,彈性值也較高,對北京市服務業的發展和就業增長具有戰略意義。第二,金融業2004年產值增長率為5.4%,2005年為15.1%,就業增長率2004年為22.0%,2005年為7.7%。就業彈性2004年為4.07,2005年為0.5l,就業彈性保持較高水平。這表明金融業在對服務業增長貢獻較大的同時,就業潛力也較高。第三,房地產業產值增長率2004年為15,7%。2005年為2.0%。2004年就業增長率27.1%。2005年就業增長率為2.7%。就業彈性也保持很高的水平,2004年為1.72,2005年為1.35。這表明房地產業對服務業發展和就業的增長具有強勁推動作用。第四,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產值增長率保持較高水平,由2004年的6.6%增至2005年的17.9%,就業增長率由2004年的-17.6%增至2005年的6.2%。就業彈性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由2004年的-2.67增至2005年的0.35,就業的絕對人數也較高。與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相似,該行業對北京市服務業增長和吸納就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第五,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與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產值增長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就業彈性穩定。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行業就業絕對數量高于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行業,而且就業彈性值相對較高,具有一定的就業增長潛力。第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產值增長率由2004年的5.3%增至2005年的18.6%,就業彈性大幅度增加,2005年高達2.66,說明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潛力和就業潛力很大。第七,教育業產值增長率保持較高水平,就業彈性2004年為0.52,2005年下降為-0.0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行業就業彈性不高,但保持穩定狀態,產值增長迅速,2004產值增長率達30.6%,2005年也保持很高水平,對經濟增長總量貢獻較大。無論從對經濟增長還是從對就業增長的貢獻看,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遠遠超過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中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對北京市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郊區縣的服務業就業具有增長潛力。北京市服務業就業在空間分布上極不平衡,服務業就業人數過分集中于市區。2004年,全市88%的服務業就業崗位集中在市區,其中以海淀區、朝陽區、西城區、東城區最多,占北京市服務業總就業人數的70%,其余18%分布在豐臺、宣武、崇文和石景山區,而十大遠郊區縣的服務業從業人員只占12%。隨著遠郊區縣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口規模的膨脹,服務業中商業、餐飲、居民服務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就業壓力。
(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就業潛力較大。就業容量相對較大的有以下幾個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05年就業人數42.3萬人,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就業人數33萬人,批發零售業34.3萬人,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26萬人,房地產業就業的絕對人數為19.6萬人,金融業的絕對人數也較高。
(四)奧運將帶動北京市服務業就業的增長。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關系密切的體育和會展等文化產業及相關營銷與商務服務業將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從2004年開始到2008年奧運會開幕期間,奧運將為北京市提供超過180萬個就業崗位。奧運會的舉辦將給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將使北京市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平均每年多增加0.8個百分點。而奧運的帶動作用更多集中在服務業上。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北京市的服務業比重將進一步提高。
四、我國發達城市服務業的發展對策
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經濟發達城市應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促進就業的核心戰略。
(一)重視教育與人才,促進現代服務業就業。與農業和制造業相比,現代服務業是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高水平人力資本的投入是提高現代服務業生產率水平的基本途徑。我國豐富的人才資源將成為發達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最有利因素。
(二)通過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來促進就業。生產性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的生產服務部門獨立出來的新興產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是一種高成長、高輻射、高就業的產業。
(三)鼓勵競爭與創新,促進服務業就業。經濟發達城市應逐步放寬服務市場準入,引導和強化市場競爭,通過鼓勵競爭與創新,不斷為服務業發展增添活力,促進就業。
(四)提高市場化程度,創造有利環境來促進服務業就業。經濟發達城市應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來完善服務業發展的硬件環境,創造公開、平等、規范的法制環境。增加對服務行業財稅、金融和技術支持,形成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的改革方向。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
- 上一篇:漢語語義和文化不對等現象研究論文
- 下一篇:汽車產業發展現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