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31 09:20:00
導語:體育產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運用分析了奧運經濟為提高中國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了我國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建設性對策。
[關鍵詞]奧運經濟體育產業機遇挑戰
一、奧運經濟概念的界定
奧運經濟概念的提出是隨著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的商業運作開始的。所謂奧運經濟,就是為滿足舉辦奧運會的相關需要或利用奧運會創造的商機而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對主辦國或舉辦城市產業直接或間接的巨大誘發效益的總稱。從廣義的角度講,奧運經濟就是在奧林匹克精神指導下,以城市發展戰略和遠景規劃為基礎,圍繞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與營運、奧運無形資產經營、奧運廣告活動(包括企業產品和服務推銷、企業知名度推銷、奧運設施與活動的冠名等)等,以奧運為支撐點引發的一切產業經濟現象和效益的總稱。奧運經濟的核心是體育的發展,受到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環境,以及國民性的影響與制約,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形成了東西方體育文化的巨大差異。
二、奧運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
北京申奧的成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以體育為核心的奧運經濟更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這種推動作用并不會唾手可得的,并且機遇和挑戰并存。體育產業回報豐厚,進入壁壘又極低。入世后籌辦奧運,西方國家將加快速度對中國體育市場“搶灘登陸”,我國體育產業同時將面臨更為直接的挑戰,只有認真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產業發展規律,抓住奧運經濟契機,找出其中所蘊涵的無限商機和巨大風險,制定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良策,才能使奧運經濟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能最大化地變成現實。
三、奧運經濟給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的挑戰
1.體育產品生產企業面臨更為殘酷的優勝汰劣。目前我國的體育產品生產企業大多屬于中小企業,生產集中度低、資本運作差、生產規模小,其規模經濟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許多大型的國際體育產品生產公司以其資產優勢(包括經營資本、經營技術、品牌聲譽)、內部化優勢(全球經營網絡)和管理優勢使其在從事國際業務方面有極強的競爭力。入世后承辦奧運,國外更多的跨國公司看中奧運商機,會更迅速、更大規模地進軍中國體育市場,在非價格競爭方面不能取勝的情況下,為了努力保持原有的市場份額,我國體育產品生產企業無疑會選擇降低價格的手段,這無疑會削弱企業的利潤,迫使國內那些嚴重重復建設的企業和產品自動進行清理,一些管理差、規模小的企業及質次價高的產品會更快地被市場淘汰,從而造成大量現有職工的失業。
2.體育服務市場的挑戰。我國體育服務市場的發育水平較為低下,而發達國家的體育服務業無論在經營項目的選擇上,還是在服務質量、營銷策略、市場管理方面均已形成了系統、成熟的體系。在大量引進外資的同時,外方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將自由進入我國的健身娛樂市場,搶占該領域的就業位置;隨著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開放,國外許多高水平的運動員將大量來中國“打工”,也使得我國大量需要鍛煉的、有潛力的體育后備人才失去鍛煉的機會;而體育經紀業和體育金融保險業等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根本無法與發達國家的專業人員相比,國外成熟的中介服務力量將趁機長驅直入,成為該領域市場的主導力量。四、面對奧運經濟,制定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
1.保持體育產業各部分之間平衡發展。任何一個行業,只有發展核心產業,才能帶動中介產業和外圍產業的真正繁榮。體育產業作為我國的新興產業,根據世貿組織條款規定,有5年~10年的保護期,從我國現階段情況看,體育健身娛樂業和體育競賽表演業作為我國體育產業的核心產業已具備了條件。在保護期內,國家應在提供信貸、稅收、土地使用、技術力量配備、市場保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有意識地引導健身娛樂業和競賽表演業快速成長,從而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2.優化營銷策略提高體育產品的科技含量。我國體育產品生產企業同國際體育產品公司相比,在資金、規模方面明顯處于劣勢。因此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優化營銷策略提高體育產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體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我國體育產品的開發和研制能力還較差,體育產品行業必須同其他科研部門積極合作,共同研制、開發高科技新產品,使產品盡量符合“以人為本”的世界先進理念。奧運會所特有的高認知度和廣告接受度,使其擁有巨大的無形資產。我國具有一定實力的體育用品企業,應緊緊抓住奧運東道主的優勢,通過贊助中國奧委會、贊助名牌運動員、舉行一系列的產品展示、購買場廣告等各種渠道,將優秀的產品展示在公眾面前,讓全世界有機會了解并接受我們的名牌。
3.加強對體育產業管理人員的培養。長期以來,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一直是按計劃經濟的模式來培養的,體育管理人才嚴重匱乏,致使目前我國體育市場的運行和管理極為混亂。國家要加大力度對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特別針對我國體育服務市場管理人員嚴重匱乏的情況,應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體育學院專門學習等一系列渠道進行培養,并對從業人員的考核、資格認定等有明確的規定。
4.激發居民的體育消費需求,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消費是體育產業存在的前提和發展的動力,它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直接決定了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現階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應積極引導居民的體育消費,一方面,通過媒體的宣傳和輿論導向,改變人們固有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充分認識到體育健身活動的重要性,讓人們樹立科學的體育消費觀;另一方面,對體育消費進行合理的定位,徹底根除我國體育產品“高檔次、高層次”需求的錯誤定位,走出消費誤區,從而激發居民的體育消費需求,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建英陳冀杭等:論北京奧運經濟和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浙江體育科學,2002.4
[2]張輝:申奧成功給我國體育產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1.2
- 上一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文
- 下一篇:河務局局長科學發展觀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