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解釋論文
時間:2022-09-08 03:43:00
導語:經濟學解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價格大戰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并且已經超出正常的企業價格競爭的范疇,逐漸演變成企業間的惡性價格競爭。本文主要從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出發,分析我國近年來的惡性價格大戰的原因,以求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一、利潤最大化目標下的企業不會出現惡性循環性價格大戰
價格大戰的實質是企業價格競爭激烈化的表現形式,而惡性價格大戰是指企業為了競相壓價,把價格定在邊際成本以下的定價行為。傳統經濟學認為,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根本目標,在利潤最大化目標的要求下,企業的生產決策必須遵循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的原則。由于價格與平均收益相等,一定大于或等于邊際收益,也即大于邊際成本,因此企業不會在邊際成本以下定價,從而不會出現惡性價格大戰。以上只是對利潤最大化目標下企業定價原則的總括性描述,沒有考慮市場結構這個因素。實際上,即使分析不同市場結構下的價格競爭策略,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
根據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市場經濟有四種基本類型,即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在這四種市場結構中,壟斷力量依次加強,而競爭力量依次減弱,在完全壟斷市場上,生產經營者只有一家,是獨家壟斷,不存在競爭因素。因此,我們分析市場結構與企業價格競爭策略時,只需分析前三種即可。
1.完全競爭市場
在完全競爭市場,產品的價格由行業的總供求的均衡決定,個別企業只是價格接受者,企業的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都等于價格。在短期內,企業按利潤最大化原則實現生產者均衡,此時,企業的經濟利潤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零,企業也不一定是在平均成本的最小點進行生產經營。在長期內,通過資本流入或流出行業,可以實現行業長期均衡,這時,所有企業都在長期平均成本最低點進行生產經營,且這個最低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和市場價格相等。在這種情況下,惡性價格大戰就不大可能出現。
2.壟斷競爭市場
在壟斷競爭市場,企業的產量是由利潤最大化原則決定的,而價格要由需求曲線來決定。從短期看,均衡時企業的經濟利潤同樣可能會大于、等于或小于零,企業不在平均成本的最小點生產。從長期看,由于資本流動,企業進入或退出行業,可以實現行業長期均衡,此時,企業的長期經濟利潤為零,行業價格與均衡時的長期平均成本相等,雖然此時的平均成本不是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但大于長期邊際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惡性價格大戰的可能性也不大。
3.寡頭壟斷市場
在寡頭壟斷市場,根據斯威齊模型,寡頭之間的定價原則是懜桓菕,寡頭企業面臨的是曲折的需求曲線,行業的價格相對地穩定在這個轉折點對應的價格上。廠商都會明智地意識到,當只有兩個或少數幾個銷售者時,他自己的行為一定會對其他競爭者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們不會接受強加于他們的損失,而是會奮起反擊。這樣,任何一方削價的結果都不可避免地會減少他自己的利潤。因此,寡頭們不會輕易采取價格競爭策略,大都選用非價格競爭策略,行業的價格調整都是通過領導價格或合謀定價進行的。因此,在寡頭壟斷市場,惡性價格大戰更是不可能出現。
總而言之,由于利潤最大化目標的要求,不同市場結構下的企業都可以實現長期的均衡。在長期的均衡點,企業的價格必定會大于邊際成本,因此,不會出現價格低于邊際成本的惡性價格大戰。
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使企業目標偏離利潤最大化,但并不必然導致惡性價格大戰
傳統經濟學理論把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唯一目標或最終目標,這是對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的古典企業的良好抽象表述。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現代企業中,企業目標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利潤最大化往往不是企業經營者的首要目標。但是,由于現代市場經濟具有的完整高效的市場體系和科學的產權制度,能夠對經營者的行為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從而也確保了競爭的有序性,惡性價格大戰同樣不會出現。
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以及由此導致的經營決策過程的復雜性,其本身就有可能使企業偏離利潤最大化選擇。委托椑礪廴銜執笠抵兇魑說木砣嗽鋇哪勘曖胱魑腥說鈉笠鄧姓叩哪勘瓴⒉煌耆恢隆@笞畬蠡氖抵適撬姓呷ㄒ嫻淖畬蠡撬姓叩哪勘輳歡砣嗽背R韻凼杖胱畬蠡魑饕勘輳蛭砣嗽鋇男剿投鍆飩蛺雀@鐾凼杖氳墓叵得芮諧潭瘸峭笠道籩淶墓叵怠T諳凼杖胱畬蠡勘甑囊笙攏笠檔畝奐鋅贍茉詒嘸食殺疽韻攏ㄈ縵巒妓荊?/P>
在利潤最大化時,價格P1大于邊際成本MC1;在銷售收入最大化時,價格P2小于邊際成本MC2。如果這種把價格定在邊際成本以下的競爭定價只是偶然的或短期的現象,就不會引起惡性價格大戰;如果這是企業的長期或常態的定價行為,那就有可能出現所謂的惡性價格大戰。但是,從具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看,由于存在一些有效的約束機制,經理人員目標與所有者目標偏離的程度不會太大,出現長期的價格低于邊際成本的可能性極小,也即不會出現惡性價格大戰。這些有效的約束機制包括:
第一,產品市場、資本市場和經理人員市場這三大市場體系的約束。首先,完善的產品市場使價格信號能充分地反映產品的供求狀況,使企業違背供求規律的定價行為不能長久地維持下去。其次,發達的資本市場使要素能夠在行業間自由地流動,從而產品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的現象不會長期地存在,發達的資本市場還使得股東能夠比較容易地實現撘越磐鍍睌(即賣出某個企業的股票,退出這個企業),從而實現有效的產權約束。最后,完善的經理人員市場對企業經理人員形成強有力的行為約束,因為一個因經營失敗或侵害所有者利潤而被所有者解聘的經理人員在經理人員市場上的價格會大大下降,同時也不再容易在該市場上找到好工作。
第二,有效的產權制度約束。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財務預算硬約束。財務預算硬約束使得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的企業就要破產,企業破產無論對所有者和包括企業經理人員在內的全體員工來說都是災難,這使得所有者具有監督經理人員的動力。另一方面是所有者擁有實施產權約束的手段,能夠對企業經理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所有者實施產權約束的手段也有兩種:一種是撚檬滯鍍睌,即通過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這個制度架構來實施產權約束,具體說就是通過委派自己信任的董事與監事(或所有者直接進入公司董事會與監事會)來表達所有者的意志,完成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控制和監督;另一種是撚媒磐鍍睌,在現代大公司(主要指上市公司)中,股東非常分散,幾乎難以形成控股股東,任何單個的股東都很難在股東大會里形成有效的控制權,這時,股東不可能有效地實施撚檬滯鍍睌,只有選擇一走了之,退出這個企業。如果某個企業的大量股東都賣出手中所持有的股票,那么,這個企業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上就會急劇下跌,這極容易引起摱褚饈展簲,從而對企業現有的經理人員形成較大的威脅,使經理人員的目標不致于偏離所有者目標太遠。
第三,法律和政府管制方面的約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為了保持市場的競爭秩序和競爭特性,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制定有摲綽⒍戲〝、摲床壞本赫〝和摲辭閬〝等相關的法律規定,同時,政府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還實行必要的管制,對于違反相關法律和政府規定的企業會給予一定的懲罰。如驅除競爭對手定價①是一種掠奪性定價,它違背公平競爭規則,在各市場經濟國家中它都是一種違法的定價行為,會受到相應的制裁。
以上分析說明,由于完善的市場體系、有效的產權約束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的綜合作用,使企業經理人員不致于過分地侵害所有者的利益。現實中的企業目標應當是在利潤最大化和銷售收入最大化之間并偏向所有者利潤最大化的某個位置。這說明,即使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現代企業中,從較長時期看,也不會出現價格低于邊際成本的惡性價格大戰。
三、生產能力過剩與過度競爭是我國目前惡性價格大戰的直接導因
惡性價格大戰是中國體制轉軌時期特有的經濟現象,其形成的原因非常復雜。從表面看,生產能力過剩與過度競爭是惡性價格大戰的直接導因。
據原內貿部的分析,1997年上半年,在609種直接關系人民生活和生產的商品中,供不應求的只有32種,其中包括農副土特產品15種,再生資源13種,農業生產資料4種,沒有一種工業消費品供不應求;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545種(占89.4%);供大于求的商品也是32種。另據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資料,中國大部分工業生產能力已經處于嚴重的閑置狀況。在9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生產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上的只有59種;利用率在50%以下的有18種,約占20%。中國工業生產能力的綜合利用率大約只有50%,大大低于一般市場經濟國家的水平。②
普遍的生產能力過剩,在行業進入壁壘低而退出壁壘高從而使資本無法在行業間流動的情況下,必定會導致行業內的過度競爭。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化,產業進入壁壘相應降低了。一是政府產業管制放松,使許多產業進入的政策壁壘減弱;二是由于交通運輸條件和產業經濟技術條件改變,使產業進入的資源性壁壘相對弱化;三是相當多行業的企業最低經濟規模不高,形成不了有效的進入壁壘;四是投融資體制改革不到位,地方政府的資金籌措能力加強,使資金壁壘的作用大為減弱;五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假冒產品進入市場的渠道暢通,大大降低了進入壁壘。相反,由于沒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支持結構調整的財力有限,勞動力就業安置困難等問題,企業無法承擔破產重組的巨大成本,形成了較高的產業退出壁壘。低進入壁壘與高退出壁壘的共同作用使得相當多的行業出現了過度競爭。在過度競爭的市場中,價格競爭是企業最有效的競爭手段。企業為了求生存,就得以較低的價格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在所不惜的。
四、企業缺乏有效的產權約束與市場機制不健全則是我國目前惡性價格大戰的制度性成因
國有企業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企業。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從理論上說是屬于“全體人民”,但從實際看,全體人民既缺乏信息,又沒有有效手段,更沒有激勵動力去對經營者進行約束,國有企業的實際控制權掌握在政府部門或由政府部門任命的廠長、經理手中。由于“國有企業廠長經理不僅享有相當的控制權收益”“企業的生產成本基本上都是由全體人民承擔的,經理個人承擔的邊際成本遠遠小于生產的真實邊際成本”,導致國有企業經營者們追求的不是撈笠稻瞇б孀畬蠡瘮,而是個人目標最大化。有人已經證明,國有企業經營者在企業權利責任關系上的摳河桓嚎鲾程度愈大,經營者愈有可能卷入惡性價格大戰。③我國的市場體系不健全,市場運作不規范。市場受行政干預較普遍,在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的影響下,難以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市場的條塊分割相當嚴重。這一方面使價格不能成為真正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的信號,使企業的經營決策具有盲目性;另一方面又使企業不能進行公平競爭,使企業效益并不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好壞。在地方保護主義的作用下,企業往往通過政府的力量控制生產資源和市場,通過由政府來承擔經營虧損的后果以逃避企業或經營者的責任,企業財務預算約束的軟化使競爭的優勝劣汰原則不能生效。資本市場剛剛起步,所有者的撚媒磐鍍睌根本無法實施。沒有經理人員市場,職業經理人員隊伍沒有建立,現有企業廠長、經理的行政官員身份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經營虧損的企業經理人員易地做官的現象極為撜,這樣,來自經理人員市場對經營者的約束就不存在。
法制建設相對落后,政府對企業行為的管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差較遠。面對近年來日益激烈的價格大戰,有關部門也曾想過一些對策措施,如制定行業自律價就是一個例子。然面,這些對策措施要么是有悖于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要么是無法具體實施,根本產生不了實際效用。
總而言之,無論是傳統經濟學理論還是現代企業理論都說明,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價格競爭只是企業的一種主要競爭手段,由于存在各種市場的約束和制度規范,企業價格競爭不會演變成普遍的、廣泛的、持久的惡性價格大戰。中國目前的惡性價格大戰,從表面看,生產能力過剩與過度競爭是其直接導因,但從深層次看,企業缺乏有效的產權約束和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等制度因素則是其形成的關鍵。
①驅除競爭對手定價(PredatoryPricing),指有些企業為了將競爭對手驅逐出市場,而將價格定得較低,甚至低于企業的生產成本,待自己對市場已形成壟斷優勢后,再把價格提高到有利潤的水平。
②朱文暉:《“過剩”的中國經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頁。
③張維迎、馬捷:《惡性競爭的產權基礎》,《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江小娟:《市場化進程中的低效率競爭棗以棉紡織行業為例》,《經濟研究》1998年第3期。
2.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工業發展報告(1998)》,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年6月版。
3.Chmberlin.E.1933.TheTheoryofMonopolisticCompetition.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
- 上一篇: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分析論文
- 下一篇:物價波動問題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