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論文

時間:2022-02-26 06:02:00

導語: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論文

一、軟環境的范疇

從概念上說,環境是一個區域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一般來說,自然條件主要屬于硬環境的范疇,社會條件主要屬于軟環境的范疇。軟環境就是一種無形的社會資源,是一切有利于調動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的有利因素。

二、當前經濟軟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全國各級地方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治亂減負的指示精神,把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作為推動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國經濟發展軟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對取得的成績,應當給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全國經濟軟環境治理工作力度還不夠大,成效還不夠明顯,經濟發展環境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夠。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不適應形勢的發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實不到位。缺乏強有力的手段和辦法,出臺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實,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得不到懲處,一些部門和單位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和重復檢查等問題屢禁不止,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損害了投資商利益。

三是有的單位部門利益至上。想問題、辦事情,考慮部門利益多,考慮整體利益少,有的為了部門利益不惜犧牲整體利益。

四是少數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差,特權思想嚴重。態度生冷橫硬,工作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誠實、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門和企業信用意識不強,信用度很低,招商時好話說盡,項目到手后不兌現承諾,挫傷了投資者的積極性。這些問題和現象嚴重損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三、軟環境建設的概念

從軟環境的概念上我們可以看到,軟環境包羅萬象,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既深遂,又復雜。那么,相對于經濟發展軟環境來說,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開明開放的政策環境、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就構成了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因此,經濟發展中的軟環境建設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職能,調動社會各個層面的積極因素,整合地方資源和人力,全方位地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

四、如何抓好經濟軟環境建設

(一)營造良好的地方經濟軟環境,必須加強和提高對軟環境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1.抓好軟環境建設,是踐行“和諧社會建設”重要思想的體現。

和諧社會如何建設?最根本的辦法是發展,通過發展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抓好軟環境建設,就是要營造開明優惠的政策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和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把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引進來,把我們自己的企業和人才留住。因此,抓好軟環境建設的目的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出發點是一致的。

抓好軟環境建設,是提升地方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需要。經濟的競爭不僅是企業的競爭,也是政府間的競爭,是政府作風和工作效率的競爭,實際上就是軟環境的競爭。軟環境的好壞,是檢驗地方經濟發展競爭力的重要標準。軟環境好,就能把人才招來,就能把項目留住,反之,軟環境不好,辦事效率就不高,吃拿卡要成風,就會嚴重制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抓好軟環境建設,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

一些公職人員手中擁有審批權、執收執罰權,而且這些權力在原有的體制下很難得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這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權錢交易和以權謀私的行為,嚴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抓好軟環境建設,正是營造一種廉潔、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規范執法行為,讓腐敗行為,不公平的行為或濫用職權的行為失去滋生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講,抓好軟環境建設,也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治本措施。

3.抓好軟環境建設是推動和促進硬環境建設的需要。

強調軟環境的重要,并不是說硬環境不重要。軟硬環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果把硬環境比作骨架,軟環境就好比靈魂。離開骨架,靈魂就沒有著落,沒有靈魂,骨架也會失去生命。只有二者俱佳,才能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正確理解軟環境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和促進作用。

1.閉關鎖國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嚴重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過去盛傳外商進入中國國門,不僅怕高關稅,更怕數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企業立項審批歷時數月甚至數年;修改報批文件資料多達數百萬字;經辦人員被踢皮球式地來回折騰等等。像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悲劇不能再在今天上演。

2.文明開放、服務周到的軟環境就象“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為投資者提供一流的投資環境,一流的服務質量,一流的工作效率”的宗旨,把投資商不滿意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準則,尊重投資者的意愿,為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不斷改進服務的方法和服務水平,努力做到“零缺陷”服務。

(三)搞好經濟軟環境建設的對策

1.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信心和決心

招商引資的競爭已經體現在經濟發展環境的競爭。誰在治理環境上用力多,誰就會成為成功者。因此,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清醒地估價我們的發展環境狀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要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提高生產力和不抓經濟環境治理就是失職、抓不好經濟環境治理就是不稱職的觀念,從事關地方經濟發展大局的高度,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認識治理經濟發展環境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統一思想,把經濟環境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生命線來抓,痛下決心,萬眾一心,加大措施力度,努力營造最佳的經濟發展環境,為資本的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為投資者興業提供良好平臺,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在本地熱土上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加大工作力度,著力解決經濟發展軟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

治理經濟發展環境任務非常艱巨。目前,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有的積累已久,有的是體制機制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對這些問題,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鮮明的態度和積極的解決措施。要按照優惠的政策、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優質的服務的“四優”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以鐵的手腕和鐵的紀律,切實解決好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環境的大改善促進經濟的大發展。

(1)要進一步強化中心意識和服務意識。加快發展是地方政府的大局和共同的任務。各級各部門都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經濟建設服務。認真改進自身的工作,研究支持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努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要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當部門利益與經濟發展發生矛盾的時候,要做到小道理服從大道理,以大局為重,使本部門、本單位和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更加自覺地服從服務于經濟發展大局。只要有利于經濟建設,該放權的放權,該變通的變通,真正做到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難、幫企業之所需,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

(2)要加大查處力度,堅決制止“三亂”行為。治理經濟發展環境,要把整治“三亂”行為作為重點,動真的、干實的,確保盡快見到成效。各級各部門成立相應機構,建立健全投訴快速反應機制,集中受理各種投訴案件,監督各級各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帶好隊伍,永遠不做對不起人民的事情。若發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紀的行為,要嚴懲不貸,決不姑息。

(3)要加強制度建設,從源頭上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按制度辦事,可以做到難點不難,熱點不熱。要把制度建設作為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努力做到通過建立一項制度,規范一方行為,狠剎一股歪風。要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壓縮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通過抓好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部門行為,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軟環境不寬松的問題。

3.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的整體合力

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領導是關鍵。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實行領導掛帥,分工負責,集中治理。各級督查機構要發揮職能作用,對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及時跟上督查,督促各級各部門改進工作,推動經濟發展環境的有效治理。

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和經濟綜合部門要切實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努力為經濟發展搞好服務。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有利于經濟發展環境治理的濃厚輿論氛圍,努力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經濟環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總之,軟環境建設工作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加強和深化軟環境建設工作之路任重而道遠,只有聚集全社會力量,真正把政府職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社會風尚,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才能構建開放文明的和諧社會環境,只有我們的大環境好了,才能共同迎來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工作的春天。

參考文獻

[1]《軟環境建設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分析》胡廣鵬,《蘭州學刊》2005(5)

[2]《重拳整治窗口單位,優化發展軟環境》陳仲文,《四川黨的建設》2005(7)

[3]《創建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外部軟環境》陳興發《現代企業》2005(5)

[4]《經濟軟環境的監控機制研究》魏口《經濟論壇》2005(8)

[5]《優化發展軟環境實現市域經濟新跨越》羅海清《中國鄉鎮企業》

[論文關鍵詞]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

[論文摘要]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劣,決定著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寬松和諧的外部環境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今后的發展成也在環境,敗也在環境。、加強和深化軟環境建設工作之路任重而道遠,只有聚集全社會力量,真正把政府職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社會風尚,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才能構建開放文明的和諧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