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與消費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9 10:22:00
導語:經濟增長與消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許多新成就,但在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運行中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消費投資增長較弱;金融市場不夠發達,利率效應不夠明顯,金融調控任務艱巨;我國在未來仍可能面臨通貨緊縮壓力。這些問題相互影響,互相制約。本文選取了一些國家(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結合國際比較分析,進一步認識今日焦點:
·專家:振興東北力戒再造萬能政府和思想浮躁...
·中國中小城市的代表會聚克拉瑪依探討發展...
·中國有意參與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子公司拍...
廣告
·今年哪些項目最賺錢·要賺就賺有車人的錢
·今年做什么最賺錢·開粥鋪也能成為富翁!
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選取的這些國家比較典型:美國經濟和金融高度發達,經濟總體上比較穩??;日本在經歷60、70年代高速發展后,經濟于90年代陷入長期低迷;韓國經濟一度高速發展,但1997年曾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經過痛苦的調整后,經濟發展勢頭有所好轉;印度是與中國存在諸多類似的典型的發展中大國,其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雖滯后于中國,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可借鑒之處.
一、我國近期出現投資過熱,但消費增長一直相對較弱
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增長從2003年年初以來已表現出明顯的過熱跡象。
2003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24.5%,2004年一季度更是高達43%,這已接近1992和1993年經濟過熱時期的水平。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主要源于幾個方面:一是地方項目投資。2004年一季度,地方項目投資增長60.2%,中央項目投資只增長4.8%。二是集中于工業和建筑業的投資。三是私營和外企的投資。四是部分省市的投資。江蘇、廣東、浙江、山東、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居全國前五位,占全國的48%。投資明顯過熱,結構不合理,存在著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過于依賴投資的拉動,消費需求亟待提高。多年來,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實際增長率一直遠低于投資的增長率,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嚴重失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近年來,發達國家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發展中國家平均約為74%,而我國則要低很多。
投資與消費的比例應協調發展。如果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不能與未來的消費相匹配,就會導致產能過剩,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如果投資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則可能產生大量新增不良資產。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效率降低,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我國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也稱作投資率)在全球一直居高,而且爬升速度也很快。2003年我國投資率為42.7%,僅次于1993年45.3%的最高水今日焦點:
·專家:振興東北力戒再造萬能政府和思想浮躁...
·中國中小城市的代表會聚克拉瑪依探討發展...
·中國有意參與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子公司拍...
廣告
·今年哪些項目最賺錢·要賺就賺有車人的錢
·今年做什么最賺錢·開粥鋪也能成為富翁!
平。這表明,我國增加單位GDP所需的投資越來越多,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資源投入而非技術進步基礎上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固定資產投資的迅猛增長帶來許多問題,包括帶來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巨大需求,造成瓶頸制約。但其最主要的威脅是增大了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增速過猛與貨幣信貸投放偏多相互推動、互為因果。如果任憑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勢必導致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銀行呆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加大等問題。依靠高投資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但不具有可持續性,這已有前車之鑒。
投資過度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企業(包括相關政府部門)低估投資成本。
長期以來,“唯經濟增長”的考核標準取向,促使地方政府熱衷投資,往往給予企業過于優惠的土地、稅收等政策,造成這些企業投資成本低估。另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增長的環境成本被嚴重低估。例如,受高額利潤的驅動,2003年我國鋼鐵、水泥和電解鋁的投資分別增長96.6%、121.9%和92.9%,今年一季度又繼續高位增長。這些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造成大面積環境污染。目前我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水資源污染嚴重。很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太考慮外部不經濟(對他人產生的不利影響),也不對自身制造的污染成本付費,因此往往低估生產成本而進行過度投資。
對付外部不經濟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政府的反污染計劃,政府應當承擔其維護公共利益的應盡責任。通過制定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控制污染法令強制企業實行;要求企業支付更高的排放費,從而抑制過度投資。應進一步健全對政府行為的約束機制,對地方政府的政績進行客觀、公開的評審。評審除包括經濟發展外,還應包括就業、環保生態、衛生教育等。政府重大項目決策,應該建立起透明、科學、嚴格的程序,從根本上解決投資過熱的問題。
二、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銀行體系不完善
各國經驗表明,沒有健全的金融體系,貨幣政策就談不上良好的傳導機制。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夠發達,證券市場仍不夠規范,企業融資主要源自國有銀行,使我國企業融資形成了“居民儲蓄—銀行信用—信貸投資”的模式。我國正處于轉型期,投資中的權利義務關系不對稱,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尚未普遍建立,社會信用管理大大滯后,這些因素導致我國的信貸資金效率低下,借貸企業逃廢債現象嚴重,呆壞帳率高,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需大量新增貸款,導致銀行不良資產比率較高。這點與日本比較相似,這種狀況發展下去,蘊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
因此,應大力發展和規范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使居民的金融性投資更多地表現為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行為,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管理體系;轉變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使商業銀行成為更有效率的中介系統。
- 上一篇:經濟增長潛力問題分析論文
- 下一篇:新經濟革命與可持續消費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