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論文
時間:2022-08-31 03:41:00
導語: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分析產品特性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從高校的體育場館、高校的競技比賽、高水平運動隊以及高校體育教師四個方面對高校體育產業的經營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使高校能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產業市場化的經營策略。
[關鍵詞]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體育產業是體育適應社會經濟體制變革,走向市場,促進體育業發展的一種新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商業化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產業越來越深,而作為體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學校體育,在形成產業化的道路上起步較晚,發展相對落后。學校體育為保持其應有的地位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走產業化道路,多方面籌集資金,為學校體育事業注入生機和活力是保持其生存和發展的新觀念,是體育產業的“朝陽產業”。學校體育產業發展,既要符合社會體育,產業化的運作規律,在具體的經營項目和管理方式上,還需區別于社會體育產業.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實際情況和專業性質,產業項目必須體現和發揮各自的優勢,針對資源的特點,通過恰當的管理方式,積極地開發相關市場,形成各具特色的學校體育產業。高等院校擁有各種豐富的體育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除了滿足教學和鍛煉需求之外,還可以服務于社會。
一、我國高校體育產業資源使用以及開發現狀
自1995年國家提出體育應該“走社會化,產業化道路”之后,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喜人景象,形成了以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等為主體的一系列體育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高校體育也不甘寂寞,在尋求高校體育改革的同時,許多學者將目光投向國外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模式上(如美國等),試圖讓中國高校體育也走上體育產業化發展之路。然而,高校不同于市場,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所擔負的教育使命和培養目標以及高校管理體制決定了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必然面臨許多困境。
在市場經濟逐漸走向成熟的今天,高等院校利用自身資源,開發體育產業的意識也有所增強,已經擺脫了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和社會“零接觸”的現狀,部分院校開始嘗試對本校的體育資源進行教學和產業開發同抓并舉,優化配置。也有部分院校已經找到了充分利用本校體育資源的有效途徑。調查表明,高校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現狀仍不容樂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了它的不足:
1.體育場館的經營
體育場館的經營形式和利用率反映該校體育產業的經營水平。據調查,已有48.6%的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42.9%半開放,未向社會開放的僅占11.9%。可見,我國高校的體育場館也逐步適應社會發展和全民健身的需要,面向社會,由原單一的教學功能向經營服務性的多功能方向轉變。在高校中體育場館是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必要場所。那么,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是否會影響正常的體育教學和課外鍛煉,回答無影響的占33.3%,有影響的占61.9%。但其中有45.2%的學校認為“雖有影響,經過努力這種矛盾是可以得到調節的”。這些現象都是高校體育產業資源的嚴重浪費。
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首先要在滿足本校教學、訓練任務的前提下,考慮充分地向社會開放,要借助我國全民健身的這股東風,加大向學校附近社區居民的宣傳力度和開放力度,使學校和社區全民健身活動能夠很好地融合。制定詳細的經營管理細則,委派專人負責管理,要明確場館設施的“責”、“權”、“利”,學校擁有所有權,經營權和使用權歸體育產業部門。
2.體育俱樂部的經營
據日本通產省調查,體育俱樂部的經營形式66.7%采用會員制,會員制與臨時顧客結合的占21.57%,完全臨時顧客制的占3.92%。從這三種經營形式的收益來看,采用會員制的體育俱樂部80%左右是盈利的。會員制和臨時顧客結合的有70%左右的體育俱樂部是盈利的。而完全靠臨時顧客制的體育俱樂部100%虧損。根據我們的調查在開放和半開放的體育場館中,以會員制形式管理的占7.1%;會員制和臨時顧客制相結合的所占比例最多,為47.8%。但完全臨時顧客制的仍占23.8%。可以看出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管理方式方面還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原始的管理水平階段。
3.承辦體育比賽
受國內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我國高校競技比賽的市場化運作已經走在其他高校體育產業的前面,飛利浦足球聯賽、CUBA籃球聯賽等賽事的開展已經影響到全國,但這些大的賽事,并不能保證學校獲利,對某些學校而言,一些小型賽事,如一些校內傳統賽事或者學校承辦的一些省、市級比賽,才可能帶來經濟效益。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一些傳統賽事,如全校的田徑運動會等,這些比賽幾乎和學校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它對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著較大的影響,且參加人數眾多。因此這樣的賽事也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和商業價值。
4.體育用品的經營
體育用品的消費市場是以體育的各類人群對體育消費為前提,同時體育用品生產的標準、規格和使用功能又是以體育項目的要求作為要求點。因此體育用品是體育市場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從事體育用品市場活動的范圍有3個方面:運動校服、游泳衣等用具、運動器械等。體育用品、設備、器材的銷售與經營占52.4%;運動服、運動鞋的銷售與經營占47.6%,也占較高的比例。因此,高校里擁有人數眾多的學生、教師,他們是這些消費的主要和固定的群體。5.高水平運動隊的經營
高校所擁有的高水平運動隊,能提供的產品是某些項目的比賽、表演等,完全處于待開發的潛在市場需求階段。在其市場化的運作中,應該積極尋求企業合作或贊助,當然要建立在雙方互利合作的基礎上。高校與企業合作聯合辦隊,企業可以借助高校運動隊來刺激企業體育活動的開展,豐富企業職工的體育文化生活,改善企業職工的身體素質,提高其健康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降低企業職工的醫療費開支;還可以通過一些比賽,宣傳本企業的品牌形象。另外,高水平運動隊隊員也可以代表企業參加一些企業之間的比賽,還可以幫助訓練企業的體育運動隊。
在其市場化的運作中,重點和關鍵也是尋求具有這種潛在市場需求的商家或企業,這一類企業應是一些效益較好的大中型企業,具有良好的體育傳統,并且經常地開展一些體育活動,當然在地理位置上,最好靠近學校,合作辦隊的具體細節必須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定。
高校體育產業應繼續堅持以全民健身為主要目的,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和場館設施優勢,逐步朝著上述5個方向發展。高校有關領導在經營管理方面給與一定優惠政策,下放經營管理權,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系,以保證高校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有條件的院校還可與社會上的企業掛鉤,為企業提供科技開發人才,知識結構等無形的資產,吸引或借助企業的資金、設備等有形資產,共同開發體育設備、用品、健康食品等市場,以解決高校辦體育產業資金短缺的困難。
二、小結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高等教育系統的社會化、產業化的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必然。高等院校仍存在各種資源優勢利用不足、市場經濟觀念較差等現狀。為此,高等院在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應加大改革力度,敞開校門,盡早完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接軌。高等院校擁有大量的體育場地、場館及設施,具有各種優秀體育人才和其他專業優秀人才,具有濃厚的人文科學環境,應整合高等院校各種優勢資源,廣泛開展各類體育產業項目。高校應發揮自身優勢,以體養體,使其運用各種優勢密切結合其他單位,籌集資金為國家的體育事業以及全民健身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葛冰宋會君王永富: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04)
[2]黃曉華許惠玲:對西部大開發中體育產業化基本問題的再認識[J].體育學刊,2002,9(4):17~19
[3]周曉剛:從國外體育產業看我國體育產業的前景[J].經濟師,2002(5):264
[4]柳伯力張巖:我國體育競賽市場發展的狀況與存在問題[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25(4):3~6
[5]史兵王明獻:陜西體育產業發展體制與觀念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3(2):5~7
[6]曲士博:高校體育產業大有可為[N].市場報,2002
[7]張巖:體育市場的內涵和構成[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11(4):5~12
[8]周明華:市場經濟與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J].體育學刊,2003,10(4):15~17
[9]何志林貢獻:上海市體育競賽市場化的現狀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23(4):20~25
[10]曾明郭層城: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現狀與開發[J].湖北體育科技
[11]王志玲:現行高校體育產業的社會責任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
[12]楊文軒: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高校體育[N].中國教育報,2001
[15]廣瀨一郎:日本職業體育產業改革的認識誤區[J].RIET電子信息,2004(11)
[16]葛小娟:國際體育產業的發展特點及我國的對策選擇[J].體育文化導刊,2002(8)
[17]石培華:為體育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的宏觀政策環境[M].在世界體育論壇的演講,2005:24
- 上一篇: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方案
- 下一篇:憲法價值取向與司法化可能性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