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行政關系推動知識經濟向前發展論文

時間:2022-11-01 10:10:00

導語:依靠行政關系推動知識經濟向前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靠行政關系推動知識經濟向前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知識經濟;依法行政;智能化;科學化

論文摘要:知識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型經濟,是高信息化、高智能化的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行政管理的內容、模式、方法等相應協調一致。既要充分發揮依法行政管理對知識經濟發展的指導作用,又要大力促進依法行政管理智能化、科學化,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迅速步入世界經濟發展先進行列。

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時期,政府該如何進行管理、指導和協調,如何依法行政,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處理好知識經濟與依法行政的關系,是搞好當前市場經濟運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關鍵。

知識經濟具有四大特點:科學和科技的研究開發日益成為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信息和通信技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服務業在知識經濟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力資源及其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

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爆炸,使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將取代知識含量低的實物產品,知識產業的高知識含量和創新性促使經濟體制的轉型和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超動力。知識經濟財產是無形性的,具有依附性、流動性、擴散性等特點,知識經濟的活動更為活躍和自由,因而決定行政管理不能再固守原來的管理對象和管理模式,而應從知識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為前提,制定一套合理的產業政策,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很好地引導和支持企業朝知識型的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在經濟行政關系方面,行政機關的管理模式必須由直接控制的經濟發展。向間接控制轉變,更多地利用非權力性的行政方式作為“依法行政”的補充,更好地發展“依法行政”的作用,引導企業朝知識型的經濟發展,創造充分的條件加以政策扶持,使知識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在知識經濟發展時代,政府部門在法律規定的范疇內,自覺推行由單純的行政命令向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方式轉變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對知識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主要表現為:可使企業與生產者從行政命令被動服從關系中解脫出來,與政府部門之間形成一種相適應的具有高創新、高互動和高合作化的新型的經濟行政關系;激發企業和生產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融企業和生產者的意見、觀念于行政決策之中;為企業和生產者提供優質,全面的信息服務,保障知識經濟朝健康方向發展和運行;行政性指導能使知識經濟的發展更科學、合理、規范。

面對知識經濟的沖擊和影響,政府部門必須改變以往傳統的不適用的管理模式,根據知識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制訂一整套靈活性強、管理性全面、科學合理的依法行政管理方式,調整管理思維,優化管理職能。

1、轉變觀念,培養現代行政意識,充分發揮行政指導作用

行政指導是行政主體的社會管理的行為,屬于“積極行政”范疇。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社會經濟生活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政府為了平衡公益與私益,兼顧公平與效益,勢必要求行政管理機關從社會發展的目的出發,實施積極的行政指導,以補充單純的法律強制性手段的不足。行政指導是一種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強制力的行為,這與知識經濟時展的特點和需要十分融洽、適應。因而,正確使用行政指導的管理模式,樹立行政指導的工作意識,十分有利于推進知識經濟的發展。

從我國現階段知識經濟發展狀況及法制建設狀況來看,要充分發揮行政指導的作用,必須先抓好以下幾個環節:(1)建立審議會制度。充分發揮各種行政政策的引導和指導作用,把各種專門知識引入行政實務,確保協調各方面行政相對方之間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溝通行政機關與相對方之間的聯系,使相對方的意見能充分反應到行政決策中去。(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告示制度。充分利用行政機關在信息收集、整理和運用方面的優勢,盡快建立起行業、地方和全國的各種行政信息、告示制度,為相對方提供優質、全面的信息服務,正確引導相對方的行政選擇,保障知識經濟健康運行。(3)建立行政建議、勸告、告誡制度。行政機關可采取書面或口頭形式對相對方進行建議、勸告,以促進其成為一定作為或不作為。為保證此類行政指導的效果,行政機關的建議、勸告、告誡行為應力求規范化、定型化,使受指導者明確地知曉行政指導的內容和要求,以便作出正確的反應。(4)建立健全行政獎勵制度。知識經濟不同于管理性經濟、懲罰性經濟或制裁性經濟,對經濟主體的行為在依法律、法規予以管理的同時,應予以正面引導、指導。所以,行政機關通過正確的表彰、鼓勵、獎勵(包括非物質性獎勵、鼓勵)等方式來引導和影響相對方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目標是非常重要的。(5)健全行政計劃制度。在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正確合理使用行政計劃,仍然能起到相應的作用。在日本、法國,不排斥行政計劃。在我國,行政計劃主要是指導性計劃,因此,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應進一步健全我國行政計劃制度。法律應對各類行政計劃作出更明確的專門規定,做到科學、合理、規范,使行政計劃對知識產業的發展起正確的引導和指導作用。

2、加強行政立法,為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我國雖然已基本建立起較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所提供的法津保護尚欠周全,其立法活動因周期費用和知識等局限不可能完全滿足目前知識經濟發展對立法的需求,難以為“依法行政”設定面面俱到的法律依據和具體對策,因而,在知識經濟管理領域迫切需要而法律調整不能及時跟上時,國家行政機關應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加強行政立法工作,制定出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規范性文件,為知識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律服務,以實現真正的“依政法治”或“依法行政”。公務員之家

3、優化行政管理,為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

政府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中主要起三個方面的作用:(1)運用優良的管理方式制定切合實際的產業政策,引導和支持知識產業的發展。(2)運用法律的手段和靈活的指導模式,維護產業(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市場秩序。(3)知識和信息的廣泛傳播引起組織決策內容的重大變化,即以單純生產決策向知識化決策轉化。這是知識經濟時代對行政管理提出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管理要求,它可通過對知識經濟的發展動態進行預測,制定一系列的組織制度與組織形式,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連續發展與創造的過程,為整個社會經濟的綜合發展創造新的機會。

因此,政府部門必須營造和完善適應知識經濟運行的環境,以推進新型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4、立足于通過投資教育及技術培訓,為知識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1999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知識是一些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功的秘訣,也是許多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貧苦的病根。全球正在發生的知識大爆炸既可以幫助世界上成千上萬窮苦人擺脫貧困,也可能造成知識鴻溝的進一步擴大,使窮國家越來越落后,并且指出,國民收入低不是造成國家貧富差別的唯一原因,很多發展中國家真正缺乏的是獲取和利用經濟技術、社會知識的能力,而正是這些知識激發了世界上許多成功發展的例子。如日本二戰后國民經濟全面崩潰,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內迅速崛起民族工業,復蘇國民經濟,并逐步躋身世界經濟先進行列,正是植根于引進消化科學技術,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結果。

知識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大量的能熟練掌握和充分應用高新技術的人才,在各個領域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實現知識孕育經濟的必然結果,而人才的成熟得益于教育,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石。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在充分履行依法管理職能過程中,應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抓好教育、科技發展工作。首先在國民經濟發展投資計劃結構中,合理定位,有計劃地投入適量的資金,改善教育、科技硬件水平。其次不斷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成效地培養大批知識人才,為基礎研究、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而創造足夠的條件。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和發展經費投入1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但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7%,和發達國家比,有較大的差距,而且科技研究與發展經費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占31.87%,達到370億元。其它中小城市、邊遠地區的科研與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表現發展不平衡和人才培養上缺口過大。這種狀況的改觀要依靠政府的宏觀調控力度,確實把提高民族文化置于重要的戰略位置。

知識是未來的資本,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只有學習才能為不斷變革做好準備。企業要保持長足的發展,不斷更新知識尤為重要,而知識的獲得和政府職能的充分發揮有著不可分割的因果關系。

綜上所述,知識經濟與依法行政之間是一個相輔相成、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互動關系。知識經濟的發展程度決定著企業和國家的發展狀況,而國家的行政體制與政策決定了知識經濟發展的方向、深度和廣度。只有在依法行政管理過程中,以法律強制性與行政指導靈活生相結合的行政管理方式進行管理,一定會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迅速步人世界經濟發展的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