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新經濟時代規模經濟向速度經濟的轉化
時間:2022-01-09 05:26:00
導語:剖析新經濟時代規模經濟向速度經濟的轉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經濟發展中,企業的發展速度將代替企業的規模而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因為傳統的“規模經濟”之路將越走越窄。新經濟時代將是“速度經濟”代替“規模經濟”的時代。
關鍵詞:新經濟速度經濟規模經濟
“速度經濟”一詞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提出,它的意思是“因迅速滿足客戶需求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全球最大的網絡數據傳輸公司——思科系統公司總裁約翰·坎博斯說,在新經濟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這就是說:企業的發展速度將代替企業的規模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因為反映最快的企業總是能夠占據最佳位置,從而能夠最先獲得市場。所以速度將代替規模而成為新經濟自然淘汰的方式已成為必然。
一、傳統“規模經濟”之路將越走越窄
1.“反壟斷法”的存在使企業將走向規模經濟的誤區。
西方“工業革命”之后的19世紀末,“新古典學振”和“劍橋學派”的創始人、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名著《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了一個哥德巴赫猜想”式的命題:社會經濟發展可能要長期面臨規模效益和競爭效益的兩難選擇。馬歇爾提出:高效大型機器設備的廣泛應用必然導致規模擴大,而規模擴大可以帶來單位產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用經濟學的語言說,就是可以為生產者帶來單純要素追加以外的收益,這就是所謂的“規模經濟”。但規模經濟造就的生產集中又極易造成壟斷,壟斷又會使經濟喪失活力。他認為:規模經濟和壟斷難以分割,社會要取得規模效益,就得失去競爭效益;要取得競爭效益,就得犧牲規模效益。但是,基于這種兩難選擇的情況下,西方國家還是更偏向于競爭效益。正如美國聯邦司法部長雷諾所指出的“聯邦司法部有責任為美國的企業制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保證消費者選擇的權力。我們要的是競爭而不是超大規模的企業”。正因如此,才出現美國歷史上利用《謝爾曼法》和《克萊頓法》棒打標準石油公司、分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及目前的刀砍微軟”。因此,如果企業一直沿著“規模經濟”的路走下去,不免是個誤區。
2.全球市場由于空間距離大,使’規模經濟”實現難度加大
規模經濟的形成是同一類型產品在同一地區通過大規模的經營而產生的,但是,由同一類型產品在不同地區組成統一管理下的企業,是否產生規模經濟效益,這就不一定,因為規模經濟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1)采購的規模經濟。固一次大批量采購而引起采購成本的下降。比如價格的數量折扣,談判和簽訂合同的時間節約。但是,如果企業采用壘球化經營,每個子公司分布在全球上相距遙遠的各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如果由母公司實行全球統一采購,再把其分配到各地的子公司,這將會造成極大的運輸成本,尤其是原材料體積大而重的產品,這種運輸成本反過來把上述的成本節約進行了抵消這也是跨國公司為什么大多數情況下實行本地經營、地方采購為主的原因(2)生產的規模經濟就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分攤到單個產品上的廠房設備、經營管理等固定成本就會減少而現在大多數跨國公司生產都采用本地化政策,實行分地生產,生產的規模經濟很難取得(3)儲藏的規模經濟即由于投入品采購后,產品出售前的集中存放固存放數量的增加而使單位儲藏成本減少,這種規模經濟也會固異地生產而使其無法實現以上面的情況看,對于一個面向全球實行跨國化經營的企業來說,因為全球市場空間距離相距遙遠和本地化經營的要求,使規模經濟之路很難走得通。
3.產品個性化的需求和產品壽命周期的日益縮短.使“規模經濟”逐漸失去其存在的基礎
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個比較明顯的消費趨向就是追求產品的個性化。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文化、教育、宗教、審美習慣、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不盡相同,使標準化這個規模經濟的基礎不復存在。同時,從企業角度看,產品的壽命周期日益縮短,產品更新換代的加快,使企業只有采取小批量、快生產的方式才能生存。在日本電子行業,每隔30分鐘就有一個新產品出現,在瑞士的鐘表行業,每隔2O天就有一個新產品出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產品壽命周期變短的趨勢還會加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怎么能通過大規模生產經營來實現規模經濟呢?
4.規模經濟”實現的時滯使規模效益受到稀釋
企業的生產規模是由其市場規模決定的,沒有市場規模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大必須造成產品過剩。而市場規模的擴大往往不象生產規模擴大那樣,這個月我引進生產線買進原材料.下個月就有可能上規模市場規模的擴大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至少要以年計算一般來說,一項新產品的市場壽命會經過介紹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新產品介紹期企業往往高收入和性格較為開放的消費者作為目標市場,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企業在此階段可采用高價策略以獲取大量的超額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市場規模可能不斷增加,但是,由于競爭者也日益增多,產品的價格也就會不斷下降,利潤空間也不斷受到“蒸發”。雖然企業的生產規模因市場規模的擴大而擴大,但留給企業的利潤空間已被“壓扁”。這樣“規模經濟”所實現的規模效益就受到時間的稀釋如果企業想重新獲得超額利潤的話,只有采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取得壟斷地位采用壟斷高價。這樣.企業叉步入了“規模經濟”的誤區,受到政府“反壟斷法”的打壓。
二、速度經濟”的路將越走越光明
1.時間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是速度經濟”發展價值的根本所在。
時間的有限性正是這個世界為什么存在“價值”概念的根源。價值的本質是時間的有限性,按照經濟學的說法,是作為一種最根本資源的時間的稀缺性從亞當·斯密開始,經濟學就把時間作為價值的度量。如果想辦法替顧客節省時問,“速度”便成為一個競爭力工具。換而言之,顧客會對重視他們時問的企業心生感激,并愿意為之付出更高的價格。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副總裁伊斯凡是所謂“時間本位策略”的支持者。他說:“總有一天速度必將超過成本或品質,成為涵蓋全體的首要經營目標。
2.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使“速度經濟”成為企業賺取“超額利潤的主要手段。
規模經濟是通過經營成本的節省而獲得的。對于消費需求變化快、時尚化和個性化特征的產品,則是創新的速度創造價值。因此,時間和適時在其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企業進入速度稍慢,就有可能面對一個步入衰退期的不斷萎縮的低利潤市場。正如《兵經百篇·速》中所講:視而不見,人將先發。發而不敏,人將行發。難得者時,易失者機。迅爾行之,速哉”。這說明時間、速度的重要意義。比如我國目前競爭激烈的彩電行業,洋彩電雖然市場份額不占優勢,但它的新品迭出,即它們已進入一個“速度利潤時代”。別人沒有的它們有,“舍我其誰”,賺取的是超額壟斷利潤。一年前,索尼,東芝的純平電視登陸中國,當時的價格都在萬元以上,幾個月后等我國彩電企業跟進時,已吃飽喝足的洋電視迅速放水,價格打到5000—6000元,國內彩電企業的獲利空問被壓扁。等國內企業再一窩蜂進入爭搶這桶清湯寡水時,洋彩電已整體戰略性撤出,轉而推出背投、等離子彩電和壁掛式高清晰度彩電,攀上新的市場制高點。洋彩電的制勝之道說明,以規模降低成本獲得的利潤是有限的,但通過自主創新以速度獲得的壟斷利潤是巨大的彩電行業的前景應是看好的,但行業前景不等于每個企業的前景,企業制勝之道在于提升核心競爭力,搶占先機。未來的商戰是速度利潤戰勝規模利潤的時代,速度利潤的獲得主要靠企業快速的自主創新能力。
3.網絡和科技的發展使“速度經濟”如虎添翼。
新經濟的支柱就是網格,而網絡本身就代表一種速度。一方面通過同絡,企業的管理者可以即時快速地了解各部門、各公司的經營全貌,運籌帷幄,并迅速把有關指示和工作安排下發到下屬各部門、各分公司。各部門、各分公司每天經營的情況,包括財務、物資報表(例如出庫單、入庫單)通過網絡即時、準確、自動地匯總到總公司的數據庫中,實現企業內部數據信息匯總的自動化。各部門、各分公司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查詢總公司的相應數據庫,了解產品的生產、庫存等情況。另一方面,通過網絡企業還可以與客戶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及時與用戶進行信息的溝通,并可在全球提供24小時服務,迅速地了解和滿足用戶。從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網絡使企業比過去更快速、更準確地做到“知己知彼”,從而做到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立時互動”,以贏得時問上的優勢。公務員之家
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也為企業實施快速生產提供了可能,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制造可以很方便、迅速地完成新產品的設計與制造,而不像大量生產那樣,每次轉換品種就要重新設計、重新組織生產,只有靠大批量生產才得以彌補相應的品種轉換設計費用。西方國家的“柔性生產體系”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謂柔性生產體系”就是根據顧客的需要,在同一條生產線上能生產多品種、多型號的產品。它能在極短時間內生產出符臺顧客需要的產品,從而避免了因顧客需求變化快而導致生產線變更的巨大費用。
- 上一篇:新經濟時代的營銷新理念內涵探究論文
- 下一篇:探索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創新改革